第一节 包 装
出口商品的包装工作包括包装物料的分配供应、包装及装潢两方面。黑龙江省出口商品
包装工作经历了从粗包装到精包装,从简单包装到科学包装和比较讲究装潢技术的不同阶段
,成为对外贸易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包装物料供应
黑龙江省外贸部门遵循国家在物资供应上的方针政策,负责出口商品包装物料和容器的
供应、使用、管理工作,按出口商品的质量性能要求和出运方式、流向,选定适合的包装物
料,减少物料供应的中间环节,实行专料专用,厉行节约。在包装物料作价方面,贯彻“以
收抵支,略有盈余”的原则,尽量降低包装制品和出口商品成本,并在不影响保护性能和外
汇收入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改进包装技术方法,节约用料,降低成本,节省运
费。
50年代初,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对象为苏联、朝鲜、蒙古和其
他东欧国家。出口的重要商品有大豆、玉米、豆油、豆饼、猪鬃、马尾、胶鞋、煤炭、水泥
等资源性产品和农副产品。多半是粗包装或不需用包装的散装和裸装货。出口商品包装只出
于运输需要,比较粗糙、简单,以木材、黄麻等天然材料制成的木箱、麻布、麻袋为主。商
品包装物料随同商品一起,由供货部门负责,外贸部门只协调解决少量紧缺的出口商品包装
物料。
随着对外贸易逐步发展,出口商品增多,包装物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1958年10月,黑
龙江省对外贸易局成立了进口储运处,负责包装物料计划管理和分配调拨业务。60年代初,
出口贸易逐渐转向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出口商品包装在资本主义市场遇到竞争,外贸部门
为改变包装的落后面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成立了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包装储运公司,负
责全省出口商品包装物料的计划管理和分配供应。这一时期,黑龙江省出口的商品仍以资源
型产品和农副产品居多,包装材料多为木箱、麻袋、纸张、铁皮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对外贸易包装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包装业务处于半停
顿状态。至1968年,主管对外贸易包装工作的机构被撤销,包装业务由省外贸公司革命委员
会的业务组承担。
1971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外贸部关于当前出口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示:“一定要做好包
装工作”。1972年,恢复省对外贸易包装材料储运公司。随着国家外贸部机构变化,1973年
撤销了包装储运公司,出口商品包装业务划归省外贸局综合业务处。1975年1月31日,将省外
贸局综合业务处出口商品包装业务划分出来,成立中国出口商品包装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对内称包装处),主管请批、分配主要出口商品包装的物料,用于出口商品包装的物料主要
有纸张、塑料、金属材料、木材4大类。其中纸张包括黄板纸、箱板纸、瓦楞纸、单面胶板纸
、双面胶板纸、拷贝纸等21种。金属类包括铁腰子、铁丝、马口铁、带钢、黑铁皮、铝箔、
镀锌铁皮、元钉等8种。塑料类包括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等4种。木材类有木板、板条、胶
合板等5种。除这些物料外,还有麻袋麻布,均由省包装进出口公司和有关专业进出口分公司
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供应。用于出口商品包装装潢的纸张、金属材料、玻璃纸、木材、麻袋、
棉布、铁钉、铁丝、铝箔,由国家外贸部材料局主管,黑龙江省各进出口分公司需要这几类
包装材料时,先向省包装公司申请,由包装进出口分公司统一向部里申请指标,再由黑龙江
省主管物料的部门,按照国家物资分配体系规定安排供应。由于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研究
改进包装容器结构和捆扎法,包装容器的需求增多,铁皮、纸张用量加大。据统计,黑龙江
省1974年至1979年平均每年用于出口商品的包装材料1.5万吨。
198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规定,出口商品包装材料的供应渠道为多家经营,分散管理。黑
龙江省的出口商品包装材料,由省包装进出口公司实行计划管理统一进货,分头调给各专业
公司,再由各专业公司调拨给各工厂;也有的专业公司,直接向专业总公司申请出口包装所
用物料。从这以后,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工业用油及食品油时包装用的铁皮、带钢,
食品包装用的玻璃纸、塑料、马口铁,商标用的铜板纸,均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供
应;省化工进出口分公司出口化工商品包装用的铁皮、带钢、塑料、包装布、乳胶包装布,
由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供应;省土畜产进出口分公司出口蜂蜜包装桶的铁皮、带钢和出口
肠衣用的木桶,由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供应。除此之外还有包装装潢用的金粉、电化铝
、聚乙烯、透明胶片、玻璃纸,也由省各专业公司向专业总公司申请,各专业总公司将分配
计划下达到黑龙江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再分配到各专业公司。这样有利于专料专用,但又
存在层次繁琐,增加费用的弊端。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在解决包装物料供应上,遵循“统一
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深入各专业分公司和生产包装容器的加工厂点,调查研究反复协
商,改进出口包装物料的供应办法,减少物料供应周转环节,在包装物料经营管理体制上进
行改革。从1981年起,黑龙江省出口商品包装用的纸张由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统一管理,计
划下到各专业公司,物料送到基层,纸张直接调拨到生产厂家。1982年,塑料也由黑龙江省
包装进出口分公司统一向总公司申请供应,实行统一管理作价和调剂余缺,理顺了包装物料
管理关系,保证了出口商品包装物料的需要。
二、包装容器
包装物料应用于出口商品包装上多半加工成包装容器。50至70年代,黑龙江省出口商品
所用的包装容器,从包装材料到容器结构、外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显得粗糙笨重,难以适
应国际运输包装的要求,外贸部门和出口厂家注重包装改进,按照制作包装容器所用材料进
行分类研究。在黑龙江省出口商品包装常用的木桶、木箱、木制包装容器和铁桶金属包装容
器、纸盒、纸箱、纸袋、纸制包装容器中,纸制包装容器具有牢固、轻便、成本低和适应机
械化生产的特点,使用的范围大。各种表面涂层纸、白板纸、防油纸、蜡纸、防湿纸、半透
明纸相继得到广泛应用。纸制包装容器的用纸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亦不断增多。1977年开始
,使用塑料材料制作包装容器。塑料包装容器多用于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用于
销售包装起到了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宣传商品的作用,便于出口商品的陈列展销,方便消
费者识别、选购、携带使用;用于运输包装时,既能保护商品,又能适应现代运输、装卸和
贮存。
现代包装容器的出现,迫使旧的包装容器更新换代。1981年黑龙江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
从抓管理人手,对全省各地生产纸制包装容器和铁制包装容器的企业进行调查,采取“择优
供料,择优生产”的原则,在15家纸箱厂中筛选出肇东外贸纸箱厂、齐齐哈尔纸箱厂、哈尔
滨红卫纸箱厂、哈尔滨太阳升纸箱厂、哈尔滨第二纸箱厂、五常县纸箱厂等为省出口商品包
装所用纸箱的定点加工厂。这年5月,召开全省第一次出口包装纸箱座谈会,讨论了出口包装
纸箱质量验收办法和纸箱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提高加工质量的问题,并对这些定额厂家实行
优惠供应,优先安排生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1982年初,黑龙江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制定了《出口商品包装箱加工管理办法》。2月4
日由省经贸厅批转各专业公司,对全省出口包装纸箱的生产实行统一管理。各出口商品生产
企业需用出口包装纸箱生产实行统一管理,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需用出口商品包装纸箱时,
到省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办理加工纸箱手续,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安排,保证制做纸箱物料的供
应。在完善加工出口包装纸箱管理办法的同时,对生产容器的厂家也明确责任,使用定点代
号,便于出口商品包装纸箱在贮运装卸过程中发生破损后及时识别,查找原因。这一年,省
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先后与哈尔滨器皿一厂、齐齐哈尔金属容器厂两个出口包装铁板生产厂
合营、联营,投资5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铁桶质量,使铁桶达
到耐腐蚀、封闭严密的标准,用于山野菜、蜂蜜、大豆磷脂、药品及化工商品的出口包装。
1983年5月,黑龙江省又召开全省第二次纸箱专业座谈会,结合本省出口包装纸箱的实际情况
,对包装总公司颁发的《出口商品纸箱验收标准》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在纸箱制作工艺上开
始推广使用粘合剂,并且对包装纸箱价格作了相应的调整。在1984年5月,全省第三次纸箱专
业座谈会上,明确了纸箱价格的计算方法,即长×宽×2再乘以每平方米价格。规定出口商品
包装纸箱的文字图案一律用油墨印刷,逐步降低纸张克重。对出口商品包装五层纸箱的纸板
要求达到7毫米以上厚度,三层纸箱的纸板达到3.5毫米以上厚度。这种改进,使制作的纸箱
既节约原料又降低了费用,提高纸箱质量和抗压力。1984年6月,黑龙江省出口包装铁桶专业
座谈会在齐齐哈尔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调整了包装容器定额生产厂家的布局,确定哈尔
滨市器皿一厂、齐齐哈尔金属容器厂为省出口商品包装容器铁桶加工定点厂,对加工铁桶实
行计划管理。生产铁桶的厂家,在桶盖上压有凸起的标记,并且公开铁桶价格。
三、包装改进
(一)运输包装
5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的出口商品包装基本上属于大、重、泡的类型。销售包装不讲究
装潢。60年代初,外贸部门开始注意改进工作,搜集整理国外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反映和由于
包装不善造成索赔的资料,研究纸箱、铁桶、铁腰子等包装工具和物料的特点、性能及怎样
适合出口商品的需要,对不便运输装卸的体积大、份量重的,改为小包装;对体积大,重量
轻的包装,合理压缩体积以方便搬运,节省运费。1962年,援助出口锡兰(斯里兰卡)50辆
货车,虽然从未经营过这种大型商品,但工贸双方在试装时精打细算,减少包装中的立柱,
缩小木方,在不影响保护性能的条件下,简化包装结构,节约木材843立方米,降低包装费2
0.45万元。1963年,改进轴承、防烟电动机、扇风机、电表履节板等5种商品包装,核实机
床轴承特殊包装费,缩小包装体积,降低特殊包装费5.95万元。同时改进铅笔、地板块的出
口包装,以纸箱代替木箱,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运费3.5万元,节约木材240立方米,解
决因木箱供应不及时而影响发运的问题。这一时期由于资金紧张,又没有包装工业的专门研
究部门,尽管改进了个别商品的运输包装,强调出口商品的销售包装要好于内销商品的包装
,却没有改进包装的系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全省出口商品数量增加和国际市场商品竞争激烈,对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要求越来
越多。此时,黑龙江省的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破损现象经常发生,销售包装也因装潢设计因
循守旧,不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的销售习惯和消费水平,以致出现“一
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现象。70年代,黑龙江省外贸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出口商
品包装改进工作,改进过时的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在调查工艺、医药、纺织品出口包装过
程中发现,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出口商品运输逐步改用集合包装,而黑龙江省出口包装仍延用
传统的运输包装。由于集装化程度不高,商品运输包装质量不过关,破损事故时有发生,销
往香港、东南亚等地的中药酒、人参蜂王浆、五加参中成药等均用瓶装,销售包装和运输包
装全部采用纸箱,抗震性能差,每年运输途中的破损近万元。销往香港、北美等地的牛角画
、玉雕、玛瑙等工艺品包装不考究,玻璃框直接装入木箱,用纸屑来填空隙,承受不了长途
运输的颠簸。出口加拿大的牛角画,因破损严重索赔6538.26美元,出口的卫生筷子、棉纱
、布鞋等,因包装体积大、份量重、封箱不严密,破包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出口土陶花盆
的破损率达30%—50%,1975年,省外贸部门组织出口包装容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去青岛学
习运输包装封箱法。经哈尔滨松江罐头厂试用后,相继推广运用到罐头、奶粉的出口运输包
装,新的封箱法代替传统的铁腰子捆扎法,避免了散包。同时还节省封箱费5万元,这年出口
瑞典的兔肉,在销售包装上呈现小兔形象,本意是形象鲜明的装潢,突出商品宣传,却忽视
了出口国家国情和风俗习惯,小兔的装潢画面,引起瑞典家庭主妇不愉快,造成食品滞销。
(二)销售包装
外贸部门的生产企业在销售包装设计中吸取教训,改进出口商品销售包装注意在美丽适
销上下功夫。黑龙江省山野菜在日本畅销,由于以100公斤的大桶运输,包装兼销售包装,货
到日本却销路不畅,消费者感到这种包装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后来根据销费者心理,将大桶
山野菜运输装改成0.1至0.2公斤的销售包装,并在小塑料袋上点缀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改
进后的销售包装装潢清爽整洁,精致美观,反映出商品性能,易于握拿、开启,使包装的方
便功能得到具体实现,山野菜的销路随即打开。
随着吸塑包装、收缩包装、贴体包装、真空包装在国际超级市场的兴起,以往出口的安
全门链,质好价廉,只因包装不良,造成滞销。1976年,北安庆华工具厂自制吸塑包装机,
安全门链改用吸塑包装试验成功,采用现代销售包装的安全门链重又畅销港澳市场。亚麻絮
属轻泡易燃商品,全省年出口量达1万多吨,其出口运输包装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197
7年,省土畜产进出口分公司购进两台打包机,压缩亚麻絮包装体积,节省了包装费和运输费
用。出口的小五金铸铁农具配件,多年用运输包装兼销售包装,1978年改为销售包装,并注
重包装的装饰美化效果,陈列在超级市场货架上,任由顾客自由挑选,并通过文字叙述及形
象描绘,宣传商品产地、质量及使用方法。这一年还改进了脚气水、淀粉、汽车喇叭、参补
灵、糖果、猪鬃等21种商品运输包装,节约木材3000立方米,减少包装费用15万元。
进入80年代,黑龙江省出口各类商品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又有很大改进。省外贸各专
业公司普遍重视包装装潢。在1983年2月全省包装装潢大检查后,工贸双方普通重视包装改进
。黑龙江省出口的玛瑙,取材名贵,雕琢精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外国人格外喜欢这种
古朴的传统工艺品,由于装潢不够档次,销售包装一律使用蓝布盒,既没有装饰美又没有名
贵感,更无法区别出高、中档和一般玉件。在超级市场,外商见此种包装不屑一顾。研究改
进玉件的销售包装,首先摆脱黑龙江省出口商品包装装潢的以白、蓝为基本色的束缚,按出
口国对色彩好恶和使用习惯、民族宗教信仰、政治和自然环境因素,设计形态各异的外型和
色彩,不拘泥设计上的老习惯,着眼现实搜集整理有关设计资料。掌握了法国、联邦德国、
荷兰等国相似的装潢设计风格和美国商品包装复杂,喜欢具有传统性和保守性倾向的装潢风
格以及瑞典装潢设计现代感强,同北欧国家相比,在文化、科学发展过程中,抛弃旧的不必
要的东西,喜欢简洁明快,讲究实用的装潢。把出口国家所欣赏的颜色作为销售包装的基本
色调,对高、中、低档的玉件采用三种高档织锦缎盒包装,用颜色柔和的丝绸做垫,衬托玉
件的造型和色彩,既装潢美化了玉件,又衬托出其贵重价值。改进销售包装后的玉件出口成
交额越居省工艺品之首。在改进包装装潢中,首先考虑到以美的魅力赢得消费者,按出口国
的销售对象不同,掌握出口商品包装装潢的禁忌。信奉伊斯兰教国家忌用猪和类似动物作装
潢图案;在英国忌用山羊作图案;非州一些国家忌用狗作图案;意大利忌用菊花;法国忌用
核桃;日本忌用荷花。东南亚国家喜欢用象作图案;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喜欢用大红双喜作
图案。黑龙江省出口名牌商品——“红牡丹”纱,曾用普通瓦楞纸盒做销售包装,影响对外
销售,按主销市场香港消费者喜好,用套红带图案画面装饰销售包装后,使每打价格提高0.
1美元。1983年还改进DN-28-3单相电表销售包装,用聚苯泡沫制成盒型,取代原套色精致
双瓦楞纸包装盒及密封包装,既防震又防潮,并把8个纸箱划为一个运输单位,放进1立方米
容积的花格木箱内,增强外包装的抗压力。仅此项改进,一年节省包装费66万元。改进出口
布鞋包装,压缩体积,节约包装用料2.55万元。采用纤维板、瓦楞纸、黄板纸等物美价廉的
包装物料,以纸代木,降低包装成本。改进出口火石包装以纸箱包装代替木箱包装,节约包
装费2.83万元。出口千分尺、千分表、杠杆百分表的包装改为塑料包装,以塑代木,节约木
材,方便运输,降低包装成本25万元。改进牙签出口销售包装,将1000支散装和800支盒装两
种,改为每盒300支、250支、100支系列包装,由原来每磅售价0.55美元,提到0.88美元,
改进后出口6586万磅,节约包装费2.67万元。改进出口球型门锁运输包装,由每箱净重48公
斤,改为24公斤,解决了包装沉重造成的装卸困难,方便销售及使用。对运输包装途中易散
包的布鞋包装,改进包装盒的结构,由单面开口改为两面开口,增强鞋盒的支撑力,避免了
途中散包,此项改进获得轻工部奖励。改进易碎商品白炽灯泡的运输包装,改为4只装的销售
包装,再放置大盒内,减少海运途中破损。
为进一步开展出口商品包装装潢,培养一批专门人才。1984年3月,外贸部门在齐齐哈尔
富拉尔基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举办全省出口商品包装装潢设计人员培训班,聘请美国伊利
诺斯州中心学院商业美术系副教授诺尔曼·海恩斯先生讲学。来自全省各地的29名专业技术
学员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国外商品的装潢设计情况和国际市场对包装及装潢的要求,
并结合本省出口商品的特点,具体对纸制品包装盒结构、纸盒内衬垫的制作、盒外装潢的设
计、商标设计及制作、包装装潢色彩的运用、包装装潢的最后效果及广告设计的基本制作方
法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设计人员从商品特点出发以立意新、构思巧妙、画面精美的设
计手段反映商品品名、花色、档次及使用方法,并以文图并茂的形式迎合消费者心理。学习
期间完成设计作品245件,草图9500幅。学习班结束后,在省经贸厅搞了一次作品汇报展览。
同年,国家经贸部在洛阳举办全国包装装潢设计人员培训班,特邀黑龙江省介绍重视包装装
潢改进,培训装潢设计人员的经验。
1984年10月,在黑龙江省展览馆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出口包装装潢评比展览。展览会期
间,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为设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设有样品馆,放
映有关国外包装的幻灯和录像。参展的作品中,有5人获得一等奖,10人获得二等奖,20人获
得三等奖,17人获得优秀奖。这次评比展览,检阅了出口包装装潢设计人员队伍,宣传了包
装装潢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外包装工业的发展,展现了黑龙江省出口商品包装装潢现状,
调动了全省出口包装装潢设计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
1985年,出口布胶鞋的包装装潢改变几十年来沿用的白盒包装。对伊朗、阿富汗、埃及
、叙利亚等国出口时,尊重中东地区信伊斯兰教的习惯,将白纸盒改为粉绿色、粉蓝色纸盒
,迎合阿拉伯人喜爱的色彩,改进包装后销量增加15%。
牙签出口市场较稳定,包装装潢设计上从大到小,从悬挂式到圆柱筒式作过多次的改进
。1985年出口的圆柱筒式双尖牙签150支装,包装的筒上点缀生动的花鸟图案、绘画,印刷精
致,超过法国的来样,换汇率与1980年相比提高了4倍。出口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的冰刀
鞋,原来的包装装潢设计比较简单,改进包装装潢时,按北欧人的爱好,在包装盒上加上画
有冬景、高速滑行的运动员身影图案,受到消费者喜爱,使冰刀的出口额增加20%。销往苏联
的乒乓球拍,将包装纸盒画有球拍的图案,改为运动构成的图案,加上明显的俄文,扩大了
销路。销往加拿大、美国的灯泡的纸套包装装潢,改成抽象的线条和色块,符合工业化国家
超级市场的需要,迎合消费者心理,增加了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