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程承包
1983年10月,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揽的第一项国外工程承包项目,是中国驻
马达加斯加大使馆的建馆工程。建筑面积3212平方米,其中有办公楼、宴会厅、大使馆邸、
公寓楼、传达室、车库及游泳池、地下油库、道路、广场、绿地等辅助设施,工程造价2240
万美元。
1983年12月,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组织以黑龙江省设计人员为主的使馆方案设
计组。1984年6月完成使馆设计,同时完成施工准备,同年8月工程开工。承建单位对此项目
非常重视,协调组织好与国内合作者的工作关系,决心对第一项国外承包工程创出信誉。为
了加强在国外对承包工程的指导,派出两名处长,吸收其他人员组成“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
合作公司驻马达加斯加使馆建馆组,赴马岛负责具体施工组织工作。国内安排了专门人员负
责后勤和材料的采购发运工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考虑到马岛距中国较远,出国
费用较高,加之当地劳动力价格便宜,公司采取派少量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在当地雇用工人
施工的方案,分3批由省内合作者哈尔滨市第二建筑公司派出32名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施工和指
导工作。建馆过程中,建馆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由国内按施工进度分批派出劳务人员,既
节省了施工中的人员费用,保证工程进度,又避免了出现窝工现象。历时28个月,全部完成
工程任务。
建馆组在承担使馆建设的同时,积极寻找渠道,开展新的承包合作项目,利用建使馆余
下的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还承揽了6000多平方米的工程项目。其中有私人别墅、仓库和
化工厂厂房。在使馆建设的后期,经使馆同意,在建馆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黑龙江国际经济技
术合作公司驻马达加斯加经理部。其业务由单纯的承包工程扩展到开办合资合营企业和开展
贸易业务。
同年,黑龙江省还向伊拉克、坦赞铁路派出技术服务人员、英语翻译26名;向原承担的
伊拉克炼油厂和麾苏尔水坝工程提供日语、英语翻译、厨师;向利比里亚林场提供技术服务
;向北也门的商店、饭店、陶瓷厂提供劳务,进行合作生产。先后派出55名工程人员,完成
任务后返回,共收外汇6.19万美元。通过这些合作,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
了与这些国家人民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