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应用
黑龙江省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1974年就开始了。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刘辉全等开发了铝挤
压机数控装置。70年代末期微型计算机应用广泛兴起,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矿企业、机
关团体都开展应用项目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为加强对微机应用的规
划指导,省政府1984年4月16日办公会议决定,于5月7日成立了黑龙江省微型机推广应用领导
小组,由副省长安振东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电子工业总公司,由省科委副主任张
恩诚、电子工业总公司计算机工业处处长郝屏祥任办公室正副主任。为推动微机应用,省政
府筹集1 000万元基金(省计委、经委、财政厅,各拨款200万元,工商银行划出400万元贷款
额度,)以低息和贴息贷款方式,支持重点应用项目开发,有偿使用,到期归还,周转使用。
应用项目主要在管理、过程控制、仪器设备控制和构成计算机网络等几个方面。至1985年先
后在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等14个行业,完成154个项目,新增利税1 500多万元。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电子工业系统计算机技术服务产业应运而生,1984年先后
成立了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和中国计算机系统工程两个黑龙江省分公司。
为促进技术交流,1985年12月13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了“全省微型计算机应用成果
展览”,共展出14个行业,87个单位在辅助管理、过程控制、数据处理、辅助设计、制造、
科学计算、网络系统的236个项目,有25个项目获奖。
哈尔滨灯泡厂的《成本管理系统》、哈尔滨化工二厂的《烧碱蒸发系统》、绥滨啤酒厂
的《啤酒发酵过程控制》、黑龙江涤纶厂的《电站汽轮机、锅炉控制系统》等项目均取得了
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黑龙江省应用数学研究所为抚顺石油公司石油二厂研制的《催
化裂化人-机优化微机系统》效益显著,获1985年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优秀项目一等奖。
到1985年,电子工业系统开发不少有较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其中有:
(一)多用户微电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是省电子技术研究所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协议项目,列入电子工业部1983
年科研计划。主要研制人员有省电子技术研究所胡秉光、葛延德、李建群、史曼远,医大二
院彭勃、王学斯、林学敏、李平。研制时间:1982年7月到1984年12月。主要功能:对医疗质
量、医疗统计、医疗费用、疾病分类、手术分类、病理档案、医疗历史资料、财务工资等8个
方面进行管理。达到多用户和汉字处理功能,在国内属首创,具有先进水平,适用于医院管
理,医疗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 该系统用DJK-300为主机,硬件:CPU6809,内存
256k,硬盘机33.87厘米20MB,软盘驱动器20.3厘米2.4MB,CRT、H-19、925、950
共4台,中西文CRT 1台,PRISM 132行打印机1台,TH—2100M汉字大键盘1台。
还配有BASIC、COBOL、PASCAL等软件和C语言等,以及RMS记录管理系
统。
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用户管理掌握,统计室和病理
科人员都能上机操作,1985年7月3日通过电子工业部鉴定。
应用此系统后,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1984年比1983年各项指标均有
提高。月、季、年报表,过去3人工作3至5天完成,使用微机管理后只要1人18至20分钟即可
完成,提高效率240倍以上。实现了信息处理、传递、反馈及时、快速、准确,使信息工作由
描述性统计过渡到推理性统计。1985年初伤寒病人突增,1~5月发现75例,上年同期为零,
为防疫部门提供了及时和可靠的信息,因而很快找到发病原因,防止了伤寒病的流行。此系
统1985年获省微机应用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微机成果展览会三等奖。
(二)BWY—1型玻璃窑炉微机控制系统
是哈尔滨无线电三厂1982年12月至1984年4月,为哈尔滨玻璃二厂开发的项目。选用
TP801单板机,对玻璃窑的温度、压力、换向等进行微机控制。窑温控制在1550±10℃,通
过控制温度稳定,实现节省能源,提高产品成品率、等级率。每年可节省燃油5~8%,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年增利税6万元,系统投资当年收回。
(三)物资管理系统
是省电子技术研究所与齐齐哈尔钢厂开发的仓储1万多种物资实行微机管理的系统。应用
美国DUAL83/80机,根据输入的原始数据即可提供所需资料和报表。实现了财务核算的日
清日结,全部物资随时收、发、存的统计。还有进行查询、打印、随机结算、超储报警、财务、
采购成本、装值、删除、修改、数据转移、统计、报表、关系维护、数据的转储、后备、保密
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钢厂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库存,降低储备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年可
得经济效益40万元。此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冶金行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首创,能适应中
型以上钢厂的需要。该系统1984年10月开始开发,1985年12月完成,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四)油田注水站自动巡回检测系统
根据大庆油田的需要,牡丹江电子仪器厂1984年9月开发。该系统由MD8086单板机、910
显示终端、M80打印机组成,对油田注水站的多点(16点至96点)参数进行自动巡回检测实时
报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对测试结果进行自动显示及打印。还可以完成泵效实时计算监
测,并显示打印。扫描速度1 000点/秒,泵效误差≤2.5%,年均提高泵效5%,节能创效益2
万元/单泵。
在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上,黑龙江省有8项成果获奖。

二、软件
为用户方便和充分发挥计算机效能的各种程序的总称。
计算机软件在黑龙江省电子工业系统,多数是在销售计算机主机时,根据主机功能需要
或用户需求,随机配置。
佳木斯电子仪器厂为JD—101配置的CPL自动编程语言是专为线切割机配套的,其效
率比人工编程提高10倍。
省电子技术研究所为计算机主机厂和开发应用项目编制一些专用软件。如FORTRAN
语言编译系统,就是为哈尔滨电子仪器厂制造的DJS—11百万次计算机编制的软件。后因
主机报废,故其软件由省电子工业局于1981年1月专门进行了鉴定。这个编译系统是根据国际
基本标准FORTRAN语言编制的。系统主要包括:扫描词法分析、状态表句分析、编译
子程序语义分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代直处理等。该系统采用状态矩阵法,可加快编译
速度,便于用户维护修改,优于北京大学在原DJS-11机上配置的同类语言。在鉴定会上,
江汉石油管理局代表认为,这项成果可以用到江汉油田地质调查处的DJS-11(IV)机上,
以2.5万元技术转让费转让给江汉油田。
1984年9月成立了中国软件技术服务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但软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产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