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集成电路
1969年国家曾计划在黑龙江省建一个集成电路专业厂,但由于开始选址不当,几经搬迁,
1973年简易投产,且投资不足,达不到集成电路正常生产条件要求。黑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
所于1973年起先后研制过MOS电路、6“与非”门电路、8段译码器、10进制记数器、TTL
高速“与非”门电路、4位单片D/A转换注入逻辑I +2L电路等,都进行了小批量试产。
1975年齐齐哈尔北方无线电一厂也试制过3 000片TTL电路D触发器。1976年哈尔滨晶体管
厂研制成“双与非门”电路、TTL电路和D触发器,但因生产设备不配套而没有投产。
一、TTL电路TTL电路(transistor-transitor logiccircuit)
是全部由晶体管作有源元件的逻辑电路,负载能力强,输出阻抗高,有一定抗干扰能力,
工作速度在饱和型电路中最快,功耗低,是用途较广的电路。
1975年为给哈尔滨电子仪器厂的DJS-11大型计算机和佳木斯电子仪器厂的DJS-18
计算机配套,省电子工业局决定由曙光无线电厂试制生产7MY数字电路,工厂从1975年初
全力投入试制。初期使用的版图是根据四机部组织统一设计的,由东光电工厂提供。后又
根据DJS-11机的特殊要求,由郝屏祥、朴青松、周长恩等重新设计版图,解决了“埋层
图形畸变”、“对通隔离泡发射区”、“超高速版图设计研究”、“退火控制掺金量”、
“硅烷低温淀积”、“多孔硅阳极氧化”等工艺技术问题,达到基本正常生产,试制当年
便形成生产能力。但由于工厂净化条件达不到标准要求,生产工艺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
定,1975年5月提供给哈尔滨电子仪器厂1万块7MY13、7MY23中速电路,经检查全部不
合格,至1979年共生产63.6万块,由于成品率低,产品无销路,于1980年初停产。
二、I2L电路
1978年初,曙光无线电厂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共同研制I2L电路,先
后试制成8位寄存器、8×8矩阵、16进制计算器等10余种电路,到1985年仍有小批量生产。
曙光无线电厂1973年迁移到五常县拉林镇简易投产,1974年在国内进行考察后,曾试制
北京东光电工厂生产的台式计算机的MOS电路。至1974年底先后试制成功“4位与非门”、
“32位动态移位寄存器”等几种电路,但都没有达到定型水平就停下来了。在TTL电路没
有销路后,经省电子局同意,开发线性电路。1977年末组建专门车间,1978年先后试制成运
算放大器等3种常用线性电路,试制出样品共500余块,但都没有批量生产。
集成电路生产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投资密集的产业,需超净、超细加工技术。70年
代末期,曙光无线电厂曾计划建设一个超净车间,经过方案研究,认为当时大规模集成电路
已普及,如再投资建中、小规模电路净化车间已没有价值,再加之投资强度不够,因此未建。
集成电路生产也就没有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