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银铜复合触头
白银是贵重金属,中国是银进口国。为满足工业和各方面的需要,每年国家要花大量外
汇进口白银。国家经委1979年发出通知,要求各用银单位采取措施节约白银。工人韩金奎设
想,用炸药爆炸方法,利用冲击波的力,使银铜板材紧密结合,生产银铜复合电工触头,以
节省白银。1979年初,卫华机械厂由刘金魁、韩金奎、杨之兴、曹景龙等人组成研制试验组,
经过一年时间反复试验,对不同板材厚度的炸药用量,银铜复合电工触头和工人冲压基板与
复合板之间的距离取得最佳参数,对模具的强度、间隙进行了多次摸索和修改,对制品的金
属流向、银层厚度及复合面结合强度进行多次解剖分析和试验,掌握了银板和铜板复合工艺
和触头成型工艺。通过金相结构观察,双金属结合面,均匀地呈锯齿形状互相嵌入。1981年4
月制出成品进行产品例行试验和用户试用。其复合强度,通过搭接和拉伸法试验,实测数平
均在14千克/平方毫米以上,银层硬度不小于HB60,结合面剪切强度18千克/平方毫米,
银铜厚度1∶1时平均密度不小于9.5/平方厘米,电阻率不大于1.8微欧/厘米。在试验过程
中,电子部拨试制费20万元。1981年10月通过四机部鉴定,11月正式投产。银铜复合触头适
用于20安培以下低压电器、小型控制电器和电接触器的电触头。经阿城继电器厂、北京低压
电器厂、上海无线电八厂等17个单位试用,机械寿命380万次以上,电寿命60万次均未发现银
层脱落、露铜或分层现象。与纯银触头相比,节约白银40~60%。1982年省电子局决定将银铜
复合触头产品及生产设备、研制人员转到曙光无线电厂,充实设备后,具备年产5吨的能力。
1981年末至1985年共产12.5吨,供应9个省市40多厂家。每吨触头产值30万元,利润率12%。
1983年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电子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评为省优质品。
因为白银由国家控制,产品按行业管理属第一机械工业部管辖,故不同意在电子工业系
统企业生产。经国家经委协调,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对曙光无线电厂产品
进行复测认定,将其列为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厂,并启用“黑龙江精密合金厂”的厂名,工
厂将生产计划报机械工业主管部门。铜料材由生产企业准备,白银由主管部门把指标分配给
触头用户企业,用户从中国人民银行领取白银指标支票,到生产厂订货。生产厂根据白银支
票,到所在市银行购买白银。银铜复合触头产量受白银指标的限制。
为回收触头生产中边角料的白银,1982年2月,工厂委托省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成功新的
电化学回收方法,采用此法银回收率达98.06%,铜也同时回收。到1984年10月共回收白银3.7
吨,价值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