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部属研究所
第四篇 科研 教育
第一章 科研机构
一、哈尔滨电子敏感技术研究所
哈尔滨市公安局六处于1958年8月安排4名职工办起了无线电修理部,1959年改名为卫星
无线电修理厂,任务是修理无线电器和试制扩大机、纸介电容器及小型电解电容器。1963年
1月,公安部接收该厂,改名为哈尔滨实验厂,1965年又授予代号八二九厂,当时共有职工82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主要生产小型铝电解电容器。1967年工厂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
管理,1968年归属国防科委十四院管理。按尖端武器配套要求,工厂由铝电解电容器转为钽
电容器的研制与生产,研制的品种由极性钽电容器,发展到无极性钽电容器、钽片电容器、
钽箔电容器,这些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970到1975年共为重点工程配套300多个规格,
50多万只钽电容器。
1975年8月,国防科委、四机部决定八二九厂从1976年1月1日更名为哈尔滨电子元件研究
所,隶属于四机部第十四研究院,称四十九研究所(代号一四四九所),主要研制阻容元件和
高精密金属膜电阻器。当时有职工4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4人,设14个管理科室,1个实
验室,2个车间,1977年将实验室分成6个研究室。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1979
年筹建了力敏元件研究室,1983年1月经电子工业部批准,所名改为哈尔滨电子敏感技术研究
所。1985年末,全所职工589人,其中技术人员264人,党政干部13人。机构设置有办公室、
人事处等11个管理处室和敏感器件、硅-蓝宝石、陶瓷、超大容量电容器、精密金属膜电阻器
等10个研究室。1970到1985年共投基建款359万元,1985年共有科研生产用建筑面积12 632平
方米。从1976到1985年上级有关部门共拨科研经费449.2万元,科研和生产收入1 005万元。
1985年共有仪器445部,机加设备407台。
1976到1985年,鉴定科研成果39项,其中属国内先进水平的17项,填补国家空白的15项,
达到国际水平的4项,国际首创的3项。共有20项成果获部和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