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监督检验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1973年3月成立了黑龙江省电子产品 中心测试站电子产品例行试验站检验室(1976年改称电子产品例行试验站,1984年改称电子产 品监督检验所),经过筹备,从1975年开始,逐步承担了全省电子产品的例行试验、可靠性试 验和质量考核评比试验。为使企业能及时就地就近做例行试验(一般中、小企业均无试验设备), 省电子局还安排前卫无线电仪器厂、卫华机械厂、哈尔滨电子仪器厂、齐齐哈尔北方无线电 一厂、电厂、佳木斯电视机厂、牡丹江电子产品测试站等为省测试站的网点,担负一部分常 规检测任务。由于企业对例行试验的意义认识不足和一些试验网点设备、仪器不完善,结果, 只有前卫无线仪器电厂、哈尔滨电子仪器厂、牡丹江测试站等单位做了一些试验,其余单位 未承担其它工厂的试验任务。   为督促企业按国家规定及时考核产品质量,从1976年开始,省电子局每年都对企业下达 产品质量考核计划。   例行试验:凡由省站考核的产品,都由省站派人抽样,试验结束后,写出试验报告,指 出存在的问题,供企业研究改进。省站从1975年到1985年共做例行试验1 891批次。其中1975 年到1978年共做294批次,合格率为52%,1979年以后合格率逐步上升,1980年为73.3%,1982 年为88%,1985年为87%。   可靠性试验:根据国家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要求,1980年5月做了31厘米黑白电视机可靠 性试验,佳木斯电视机厂的电视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1 000小时,牡丹江电视机 厂的电视机不合格,8月再次做试验,达到1 000小时(这是国家当时最低的要求)。以后每年 都考核电视机可靠性水平,1982年省产31厘米机达到2 000小时,1983年31厘米机达到3 155 小时,35厘米机达到2 298小时。佳木斯电视机厂的集成电路机1984年达到4 000小时,1985 年该厂的黑白电视机稳定在5 000小时以上,达到国家规定一等品的水平。1983年4月考核了 通江晶体管厂的气敏三极管,按厂标规定合格。齐齐哈尔北方无线电一厂1984年在电子部第 五研究所做了G3DG102硅三极管单批评价试验,可靠性达到六级(失效率10-6)。省电子局 从1982年起,在质量工作计划中对整机、元件、器件都提出了可靠性指标要求,但在实施中, 因考核手段和试验经费限制,大多数产品未做可靠性试验。   产品质量评比:1976年以后收音机畅销,省内有10多个厂都生产收音机,为推动各厂提 高产品质量,1979年5月对各种型号的收音机进行了评比,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分别提出了改 进意见。1979年7月对15个器件厂16个型号的二、三极管、14个元件厂10个型号(42种规格)的 电阻器、电容器进行了考核评比,发现60%的产品有质量不好问题,9月召开有关企业紧急会 议,分元件、器件两组分别进行考核讲评,从理论和工艺两方面进行剖析,同时决定对问题 比较严重的17个企业25种规格的产品年末再做一次试验,质量仍不过关的,下年度不列生产 计划。1981年12月对黑龙江无线电一厂、哈尔滨无线电四厂和哈尔滨广播器材的收唱两用落 地式收音机进行了评比,1982年对电视机用印制线路板进行了评比。通过评比,帮助企业找 出了差距,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1980年前后,两个电视机厂反映本省配套元器件质量不 好,不愿使用,配套厂反映整机厂排斥本省产品。1982年8月,省电子局在佳木斯电视机厂主 持(整机厂和配套厂都派人参加)用本省元器件组装黑白电视机的“百台试验”,通过实际验 证,整机厂和配套厂消除了偏见,各自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从1978 年开始,四机部每年都安排一批电子产品质量考核评比。省电子产品例行试验站从1978年承 担全国示波器评比以后,每年都承担一、二项全国考核评比任务,到1985年共承担8项测量仪 器、3项阻容元件、1项线材考核评比。在考核评比中一直坚持开门公开测试,请参检厂家自 始至终参加监督,这一方面促使试验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不出或少出差错,另一方面使参 检厂家及时了解试验情况及问题所在,对评比结果心服口服。   经过10几年的建设,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到1985 年共有职工94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拥有测量仪器486台,试验设备69台,能依据国家标准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对通信、广播电视整机、电子测量仪器、阻容元件、半导 体器件以及应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进行例行试验、可靠性试验、质量评比、商品检验、生 产许可证质量认证等考核试验,成为全国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系统骨干检验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