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章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勘察是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 所进行的勘察研究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普查、勘探、试验和水质分析、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等工作。
    1933——1935年日伪给水调查队门田重行、斋藤林次、和日士郎、竹山峻雄、浅野五郎 、大场一夫、铃木骏一郎等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进行军事给水调查,主要是:绥芬河附近之 地下水,小绥芬河——一面坡地区兵要给水地质调查,小绥芬河——东宁兵要给水地质调查 ,三姓——勃利、梨树镇——密山、虎林——勃利、绥芬河——珲春给水地质调查,牡丹江 ——林口——梨树镇、东京城——镜泊湖——官地、三姓——勃利——宝清——东安镇—— 富锦——佳木斯、富锦——一佳木斯——兴山镇——太平沟——兆兴镇——绥滨等地区兵要 给水地质调查。1935——1942年日本人内野敏夫、河田喜代助等调查了哈尔滨及其附近地质 及地下水,虎林虎头、宝清挠力河、小兴安岭北部的沼泽湿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城市供水、工业供水勘察及农牧 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一、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一)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195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对松花江干流地区(吉林省大赉至黑龙江 省富锦)进行了1∶50万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工作面积达7.7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区占4.2万平方公里,丘陵区占3.5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包括黑龙江省沿江23个市 县及吉林省北部沿江3个县。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14部队对黑龙江省伊春地区及黑河地区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工作。普查面积达58658平方公里,由4个1∶50万国际分幅的一部分组成,即L——52——甲 (绥化县)幅的东北角,L——52——乙(佳木斯市)幅的西北角,M——52——丙(北安县 )幅的东南部和M——52——丁(嘉荫县)幅。
    同年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北部进行了1∶50万区域水文 地质普查工作,工作区面积29165平方公里。1∶50万国际图幅分幅为M——52——A(爱辉县 )幅的大部分,M——51——B(鄂伦春自治旗)和M——52——C(北安县)幅的一部分。
    在黑龙江省共进行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面积达159508平方公里。
    (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黑龙江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1957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 松辽大队对松嫩平原西部,即嫩江中游一带L——51——Ⅳ(齐齐哈尔市)幅,L——51—— V(富裕县)幅,L——51——X(景星)幅,L——51——Ⅺ(林甸县)幅,L——51——XⅡ (明水县)幅,L——51——XⅦ(他拉哈)幅(现为大同镇幅)及L——51——XⅧ(安达县 )幅等进行了1∶20万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1958年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并于1959年年 底提交正式报告——松嫩平原(西部)1∶20万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面积为3 3774平方公里。
    195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嫩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对M——51——XXXV(讷河县)幅,M— —51——XXXⅥ(克山县)幅,M——52——XXXI(北安县)幅及M——51——XXⅨ(宜斯坎< 现为清河公社>)幅的东半幅及M——51——XXX(嫩江县)幅的西半幅进行了1∶20万区域水 文地质普查,工作面积21915平方公里。1960年由黑龙江省地质局嫩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 交松嫩平原(北部)1∶20万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95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合江水文地质队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完成面积 1.2万平方公里。包括L——52——Ⅺ(佳木斯市)幅的3/4,L——52——XⅡ(集贤县)幅 和L——52——XⅧ(双鸭山市)幅的1/2。1960年提交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地区1∶2 0万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测量报告。查明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西南部水文地质条件,了解松 花江下游南岸土地利用、农田灌溉及沼泽湿地疏干的可能性。
    1959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嫩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对L——52——I(海伦县)幅,L——5 2——Ⅶ(望奎县)幅,L——52——Ⅷ(庆安县)幅及L——51——Ⅵ(依安县)幅东半部和 L——52——Ⅱ(双泉镇)幅西半部进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工作区面积2.24万 平方公里。1961年由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松嫩平原(东北部)综合性 地质——水文地质测量报告。
    1959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合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三江平原对黑龙江省挠力河流域(南 岸),为平原地区沼泽排水及土质改良等进行了面积为6282平方公里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普查工作,并提交了相应的报告书。
    1960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合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对兴凯湖平原的L——53——XⅢ(宝清 县)幅,L——53——XⅣ(珍宝岛)幅,L——53——XⅨ(虎林县)幅,L——53——XX(虎 头)幅,L——52——XXV(兴凯湖农场)幅及部分图幅进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工作面积达10726平方公里。1962年12月由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了黑龙 江省兴凯湖平原1∶20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综合测量报告书。
    1963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又提交了松嫩平原(东南部)1∶20万区域 性地质——水文地质综合测量报告书,该报告书包括1959年进行普查的L——52——XⅣ(巴 彦县),L——52——XⅢ(绥化县)幅和1960年普查的L——511——XⅧ(安达县)幅,面积 为17110平方公里。
    1966年11月出版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1∶20万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报告书 。包括图幅为L——51——XXⅢ(大安县)幅,L——51——XXⅣ(肇州县)幅,L——52—— XⅨ(哈尔滨市)幅及L——52——XXv(扶余县)幅的黑龙江省部分,面积为1.5万余平方公 里。
    1974——1978年在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华安幅及霍龙门幅进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查工作,面积分别为7300、1180、5400平方公里,提交了三江平原挠力河(中下游)流域水 文地质普查报告及L——51——3(华安)幅,M——51——24(霍龙门)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报告。
    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黑龙江省共进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面积为153087平方公里,钻探进尺27210米,提交报告11份。
    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建字714部队在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等开展 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1975——1980年完成了三江平原绥滨——鹤岗地区(L— —52——5、L——52——6、L——52——12、L——53——1、L——53——7),三江平原同 江——抚远地区(M——53——32、M——53——33、M——53——34、L——53——1、L—— 53——2、L——53——3),五常县(L——52——26),依兰县(L——52——16),宾县、 木兰(L——52——20、L——52——21),桦南、双鸭山、勃利、密山(L——52——17、L ——52——18、L——52——23、L——52——24),牡丹江市(L——52——34),穆棱、东 宁县(L——52——35、L——52——36),桦林镇(L——52——28),鸡西市、鸡东县(L ——52——29、L——52——30),一面坡(L——52——27)等幅。共完成面积115048平方 公里,提交成果报告13份。
    1980——1981年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进行了L——52——XⅨ(哈尔滨市 )幅及哈尔滨地区1∶20万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工作区面积为9446平方公里。198 2年6月提交了哈尔滨地区及哈尔滨市幅(L——52——XⅨ)1∶20万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普查 报告。
    黑龙江省共进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面积达277581平方公里。
    二、农牧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57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松辽队开始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东部、北部、西部 及逊河平原等地区相继开展了农牧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比例尺为1∶5万和1∶10万。1 961年在拜泉、克山地区开展1∶5万农田灌溉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普查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 1961——1963年进行克山地区1∶5万水文地质详查,详查区面积为3246平方公里。1966年进 行甘南——龙江地区1∶10万水文地质勘察,勘察区面积为3110平方公里。1967年在德都北部 进行1∶10万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普查面积为2515平方公里。1970年在五常县南 部地区进行1∶1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勘察区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1971年在逊克军马 场进行1∶10万综合水文地质工作,工作区面积6580平方公里。1971——1972年在孙吴地区进 行1∶10万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4037平方公里。1973年在嫩江五师北部地区进行1∶10万 水文地质勘察,面积为3600平方公里。1976年在富裕县进行1∶10万农田灌溉水文地质勘察, 勘察面积4500平方公里。1977年进行嫩江——七星泡农场地区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勘察面积1056平方公里。1978年进行1∶10万嫩江东北部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2024平方 公里。1978——1979年进行1∶10万青岗县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2700平方公里。 1979——1980年进行海伦县1∶10万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3210平方公里。1980— —1983年进行龙江县1∶10万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5900平方公里。1982——198 3年进行1∶10万依安县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3729平方公里。1984——1985年进 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牧区牧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为3300平方公里。
    1959——1962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进行了灌区、涝区的土壤调查。完成灌区土 壤调查的有依兰灌区、双城灌区、七虎林灌区、查哈阳灌区等16项。涝区土壤调查的有富锦 县嘎尔当涝区、富锦涝区、海北涝区等7项,均为1∶5万比例尺调查。还进行了松嫩平原水文 地质调查、呼兰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公社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等 9项及泰来、富锦、查哈阳、万家等29项涝、灌区调查。1963年编制出1∶100万比例尺农田供 水水文地质分区图及说明书,同时进行了乌双、安明地区、穆棱河上游及有关灌区、涝区的 土壤调查。并完成了全省1∶100万土壤、土壤侵蚀、盐渍分区、土壤质地等区域性图件和说 明,编绘了呼兰河流域1∶50万土壤资料。
    1981年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阿城县永源、巨源及哈尔滨市东风 、向阳、民主等5个乡(公社)进行1∶5万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勘察面积637平方公 里。
    1985年地质矿产部90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萝北县进行1∶5万农业供水水文地质详查 工作,详查区面积1578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共进行农牧业勘察18项,1∶5万详查面积为1445平方公里,1∶10万普查面积为 49761平方公里。
    1957——1985年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院地质勘探队进行鸭绿河、别拉洪河、七虎力河 、荒木沁河等河流的流域性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洪河农场、鸭绿河农场、二道河子农场 等场址选择中的水文地质调查,并提交相应的调查报告。
    三、城镇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12——1914年在萨尔图火车站附近曾进行过地下水钻探(详见阿乜尔特“满洲探险和 矿业历史”)。
    据日本人大羽时男《洮昂铁道沿线凿井排土中观察到的地质概要》记载:洮南至昂昂溪 沿线为铁路建设用水、列车给入水及宿舍用水等,于1925年5月至1927年3月完成凿井28眼, 管径150毫米17眼、50毫米11眼、最深80米、最浅17米、涌水量24.5——2立方米/时,并对 部分水井的水质进行了化验。工作后提交了工作平面位置图及井孔柱状图。
    1933——1935年日本人铃木骏一郎、竹山俊雄、斋藤林次、浅野五郎、大场一夫、和田 七郎等对黑龙江省东部铁路沿线进行了“军事给水地质调查“,并提交了相应的地质调查报 告。1934年日本人内野敏夫搜集了哈尔滨及其附近凿井资料,编写了《哈尔滨及其附近的地 质及地下水》的调查报告。
    建国后,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先后进行了城镇、工矿、国防工程等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1959年进行1∶2.5——5万佳木斯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437平方公里。同年进行1 ∶2.5万双鸭山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340平方公里。1960年进行虎林县虎林镇1∶ 2.5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174平方公里。同年进行虎饶县杨岗、辉崔、迎春镇1∶2.5 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142平方公里。1960年进行绥化县拖拉机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 960年进行安达市龙凤工业区1∶5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220平方公里;安达市城市1∶5 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600平方公里。1961年进行北安市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面积220平方公里。1962年进行安达市龙凤工业区新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面积410平方 公里。1964年进行哈尔滨市1∶5万—1∶2.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218平方公里。 1966年进行尚志县东风、平林冲河地区1∶1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33平方公里。1967年 进行阿城县太平山地区1∶1万水文地质勘察,面积15平方公里。1969年进行五常县东风林业 机械厂(响水河子)1∶1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面积24平方公里。1969——1970年进行国防 工程打井含边防珍宝岛和小“三线”供水勘察打井。
    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于1978年进行哈尔滨市王岗——靠山屯拟建水源地 1∶1万供水水文地质详细勘探,进行1∶1万水文地质测绘面积43.35平方公里,1∶5万水文 地质测绘面积369.38平方公里。1982年进行哈尔滨市东部阿什河谷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 初勘,勘探面积1000平方公里。1982年与青岗县水利科共同进行青岗县糖厂和县城供水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面积99平方公里,勘探面积30平方公里。1983年进行哈尔滨市西郊1∶5 万城市供水初勘,面积286.2平方公里。1984年进行哈尔滨市江北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 初勘,勘探面积498平方公里。1985年进行牡丹江市1∶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初勘,面积400 平方公里。同年进行了哈尔滨钢厂搬迁改造工程1∶2.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初勘,面积110 平方公里;同年还进行了国营东安机械厂改扩建水源地1∶1万水文地质勘察,调查面积14. 5平方公里,勘探范围4平方公里。
    吉林省给排水设计院(原建工部给排水设计院东北分院)、水电部东北电力设计院、水 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冶金部沈阳勘察公司、水电部东北水利设计院、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 计院、黑龙江省水利专科学校等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钢铁厂、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纺织厂、 牡丹江市、鸡西发电厂、伊春发电厂、北安发电厂、大兴安岭、绥化市及大小兴安岭林区做 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同时黑龙江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局在依兰、勃利、双鸭山、鹤岗、 鸡西等煤田勘探区进行了矿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
    大庆石油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由大庆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即水文地质大队)承担,1960 ——1983年共钻各类水井1243眼,主要为供水生产井,保证了油田开采及民用。
    1962——1985年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翠峦电厂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桦南林 业局水文地质普查、苇河纤维板厂水文地质勘察及盘古人造板厂供水水文地质普查等,提交 了相应的普查勘察报告。
    四、地热普查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含的热量,有时泛指地热源。地球表面普遍存在来自地球内部的热 流。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称做地热资源,简称地热。每年通过地表 传输的总热量虽然很大,但在有限地区内不仅很小,而且很分散,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尚无 法抽取和利用,因此还构不成资源。自然界有一些过程(主要指地壳内火成活动和年青的造 山运动)能够使地球内热在有限的地域内富集,并且达到为人类能够开发利用的程度,这种 地热便构成地热资源。目前判明的地热资源有5种:以蒸汽为主的地热资源;以液态水为主的 地热资源;地压型地热资源;干热岩体型地热资源和岩浆型地热资源;前2种统称水热型地热 资源,后2种合称干热型地热资源。
    1971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开展了哈尔滨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普 查工作,工作区面积2577平方公里。进行了普查、地下水定期观测、物探航磁工作,于双城 县的周家及哈尔滨市的平房等地施工了3个钻孔,其中平房一孔孔深910米,在900米以下测得 水温为42℃,地下水孔口水温为14.5℃,但水量较小。
    1974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对德都县五大连池地区进行寻找地下热水资源 的水文地质详查工作。
    1975年大庆石油勘探管理局于林甸县城以北8公里处,打了一眼林4井。于1978年完成。 井深达1792米,成井后喷出了热水,出口水温达41.5℃,水量每天达数百立方米,为黑龙江 省第一口地下热水井。
    五、矿水水文地质详查
    矿水是指含有某些特殊组分或气体、或者有较高温度,具有医疗作用的地下水。是一种 矿产资源。矿水可以用以沐浴或饮用。矿水主要有碳酸水、硫化氢水、放射性水和温热水。 碳酸水是游离二氧化碳超过0.25克/升的地下水。硫化氢水是硫化氢的含量超过1毫克/升 的地下水。放射性水是含氡达3.5马海单位的地下水,如氡的含量达10马海单位时专称为氡 水。温热水是温度超过20℃的地下水。温热水常同时含有具医疗作用的特殊组分。温度很高 的水除用医疗外,还可作为热能加以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本人小仓勉对德都县五大连池药泉山东侧出露的南泉及翻花 泉等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水位,分析了水质,肯定了两泉为碳酸矿水。
    建国后,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对五大连池矿泉进行了调查,对矿水进行了初 步评述。1967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对五大连池的矿泉进行了专门性调查 ,对矿水的化学特征及形成进行了初步评述,并编写了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矿泉调查简 报。1975年黑龙江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王允鹏等在五大连池进行1∶5万矿水水文 地质普查,面积675平方公里,1976年提交了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地区矿水水文地质普查 报告书(1∶5万),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5个较大的矿水区:焦得布山铁质重碳酸盐碳酸矿 水区、宝龙泉氡矿水区、尾山碳酸矿水区、火烧山碳酸矿水区、药泉山铁质重碳酸盐碳酸矿 水区。1977年对药泉山矿水区进行1∶2.5万初步勘探,面积为10.37平方公里。经勘探药泉 山矿水区矿水有碳酸矿水、重碳酸盐型矿水、氡矿水、铁质水、硅质水、锶质钡质水等。药 泉山矿水以含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较高的矿化度、并含有氡为特征,为铁质重碳酸盐碳酸矿 水。
    六、地下暗河
    暗河又称地下河,指在岩溶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性的水流。由地下河的干流及其 支流组成的地下通道系统称地下河系。
    黑龙江省伊春市小西林铅锌矿区存有地下暗河。这是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张金 奎、彭延令等于1964年发现的。地下暗河实际就是岩溶水。1977年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崔荣久、刘国柱等对小西林铅锌矿岩溶水进行岩溶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结晶白云岩受断裂裂 隙影响溶洞和蜂窝状溶蚀发育,受北部岩溶充水带潜流补给形成地下暗河——岩溶地下水。 岩溶溶蚀带宽度一般为0.2——1.0米,溶洞互相连通,洞径一般0.1——0.5米。最大可 达4米。洞内无充填或半充填,据钻孔所见溶洞总数可达50余个。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707队于1978——1981年曾在小西林铅锌矿地区进行了岩溶水文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