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布服装
第一节 服装及修饰民俗
皮张制服,是黑龙江省诸多民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这与北方寒冷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的渔、
猎、牧、畜业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早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即有古挹娄族“好养豕,
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的记载。《魏书》中也有关于失韦族
“男女悉衣白鹿皮襦袴(裤)”的记述。
赫哲族早年以渔猎生产为主,衣服、鞋帽、被褥多用鱼、兽皮张制成。居住在混同江沿
岸同江县勤得利镇以上至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主要用狍皮和鹿皮做原料;勤得利镇以下至
混同江下游、乌苏里江一带的赫哲人则多以鱼皮为原料。《皇清职贡图》载:奇楞人(现为
赫哲族的一支)“男女衣服皆鹿皮、狍皮为之”,赫哲人“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因
此,赫哲族在历史上曾有“鹿皮鞑子”、“鱼皮鞑子”的虐称。
狍皮大衣,赫哲语称“卡日其卡”或“克阿什克衣”,鄂伦春语称“苏恩”或“卡里那
”,达斡尔、柯尔克孜族都叫做“得勒”;鄂温克族也有同类服装。大衣分单、厚两种。单
皮衣在春季和夏季穿用,用“宾其”、“红岗子”短毛皮制成,单薄凉爽;厚皮衣是用长毛
的“成皮”制成的,多做冬装。达斡尔族按农历分别在“希混奇”(九月中旬至次年正月)
阶段、“挂楞奇”至“希混奇”(八月上旬至九月下旬)阶段采猎制做厚衣(阿热斯得勒)
和单衣(哈日密)的皮料。皮袍用狍筋或鹿筋掺麻线缝制,长至膝下,有对襟、偏襟两种。
襟口处多染成黑色的云纹装饰,用狍皮缘边包上,并以狍皮板卷起缝成圆皮绳,打结做纽扣,
美观耐用。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述到:“冬衣名哈尔玛儿者,狍鹿等皮之毛落而鞟
存者也。服之作苦,最耐磨涅”。
赫哲族称鱼皮袍为“乌提庭”(或作“乌提提”)。皮袍腰身稍窄,下身肥大呈扇形;
袖短而肥,只有领窝没有高领。制做皮袍时,先将胖头或草根、鲑、鲤等鱼皮晾干,用熟皮
子的木槌(库恩库)在槌床(亥日坎)上捶软;再用熟胖头鱼皮切成细条,涂上狗鱼的肝油
做线缝制而成。“乌提庭”多为妇女着装,所以在袖口、托领、襟口、前胸、后背上都用野
生植物、鹿皮涂染、镶嵌成云纹或动物图案。
皮套裤,鄂伦春族称“阿木苏”,赫哲语称“卧有克衣”(男式)、“嘎如恩”(女式
),达斡尔族叫“随毕”,柯尔克孜谓之“西波”。多用狍皮、鹿皮制作,赫哲族则多以怀
头鱼皮制成。形制只有两腿、无裆、无腰,顶端以绳带系于腰带上。春秋捕鱼时穿上它,可
以防水、护膝,冬天行猎时穿上则抗寒耐磨。边缘裹边,膝上多饰有图案。此外,诸多少数
民族在冬季上山狩猎时,常以毛皮制成“皮被”做为野外露宿的必备寝具。《黑龙江志稿》
(民国22年黑龙江通志局铅印本)记载:“江省鹿类最繁,狍麂为用尤多。呼伦贝尔、布
特哈、兴安岭各城诸部落,每以狍皮置为褒囊,野外露宿,全身入囊,不畏风雪。”
朝鲜族服装尚白色,洁净淡雅,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男子身着白色短上衣(
民族语称“则羔利”),斜襟,没有纽扣,用布带打结系住,比较肥大。在外则多套穿深色
背心,背心有扣,三个兜。男裤腿肥、裆大,便于盘腿“席地”而坐。女子常穿上衣(则羔
利)和裙子(契玛)。“则羔利”与男服相似,但很短,一般为30厘米左右;多是以直线
条构成肩袖,以曲线构成胸襟、领条,下摆和袖肚形成弯度,衣带叠对,宽松得体。年轻姑
娘穿短裙,长至膝部,中年妇女着长裙至脚面。长裙上接背心,裙腰缀有许多绉折,下摆均
衡垂落。此外也有内穿衬裙,外着螺旋状缠裙或单着肥腿“跑裤”者。年轻妇女和少女穿着
上衣时,多在衣襟、袖口镶饰色彩鲜艳的绸缎布边;打结的飘带也由红色或蓝色的绸缎制成。
马褂和箭衣是满族男子的传统服装。马褂长不抵脚,侧开气儿,因早年便于骑马穿用,
故称“马褂”。形制有大襟、对襟、缺襟3种。大襟做常服,对襟做礼服,缺襟又称“琵琶
襟”,多用做行装。旧时以黄色为贵,非特赐不能服用。礼服多为天青色,常服为蓝、灰色。
另有马夹儿(又称坎肩)套在褂外。箭衣为开衩袍服,也是传统的骑射服装。袖口装有“箭
袖”,便于射箭护腕,所以叫“箭衣”。又因袖口形似马蹄,称做“马蹄袖”。袖口平时翻
起,施礼时放下。士庶如果用常服代替礼服,也须另装此袖,用纽扣系于袖端,礼毕解下,
称做“龙吞口”。
旗袍是满族别具特色的女式服装,清代满族统编八旗后为“旗人”所服,所以称为“旗
袍”。最早,旗袍是直筒式,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较大。现多为高领,胸襟宽松,腰围
微紧,下摆开叉;开襟和胸前有镶、嵌、滚等装饰,且有长袖、中袖、短袖及紧袖、宽袖、
联袖、装袖等多种样式。按季节又有单、夹、绒、棉和衬袍之分。在旗袍外可加着上衣外套。
锡伯族受满族影响很大,男子穿马褂,女子喜穿旗袍。达斡尔族早时穿皮衣,清代始穿布衣。
单袍称“尼奴日勒奇”,夹袍称“夹得勒奇”,棉袍称“库勒奇”。另如清代西清《黑龙
江外记》载,“土人以褡裢布制袍,或用茧绸,色尚蓝灰,酱(色)次之,皆缺襟。亦有服
绸缎者,十仅二三,则其得之不易可知”。
蒙古族男女都穿较长布袍,单衣称“其莫赤”,棉衣称“芭莫”。男服滚边,女服多用
彩色绸缎镶饰领、袖、襟、摆。男子喜着蓝、绛、墨绿等深色服装,女子则多喜观红、粉、
花色。在长袍外也可配穿无袖背心(奥吉),男性的短及腰间,女性的长至过膝。蒙古族裤
子(额莫德)高腰、肥腿,有单、棉、皮3种。柯尔克孜族老年人习惯穿着黑色“袷袢”;
女性穿连衣裙,外套黑色背心坎肩;青年女性穿大袄,袖长一尺半,宽约一尺,袖头翻起,
袖兜装烟袋、手巾。现已不多见。回族服饰与汉族大致相同。男性老人尚穿对襟深色或白色
坎肩,上系攀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