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动植物信仰

  除了天界星辰和地上山水等信仰之外,黑龙江省许多少数民族的先人都曾有过原始的动 植物信仰观念。其中,以满族、蒙古族的鹰神信仰、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熊、虎、鹿 神信仰和满、蒙古等民族的神树信仰最具代表性。
    虽然在现代满族、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设有直接表现出鹰神信仰的更多遗迹,但追溯这 两个民族传流的萨满信仰活动,则不难着出鲜明的鹰神崇拜。满族萨满跳神时请来第一位神 就是鹰神,民间还有鹰神变成第一个萨满的传说。在满族萨满的头饰上也有引人注目的鹰神 偶象。无独有偶,黑龙江省杜尔伯特的蒙古族一支自称是白鹰氏族,所以各代长子、长孙都 用鹰来命名。在宗族祭祀敖包时,也要插上4只木雕白鹰,带有浓重氏族图腾崇拜的意味。
    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族的熊、虎、鹿神信仰,也带有图腾崇拜的共同特征。鄂伦春族 称熊为“太帖”(祖母)或“雅亚”(祖父),民间有关于人变成熊的图腾传说。因此早年 鄂伦春人是不能猎熊的,遇到熊走过或吃食的地方都要叩头祷拜。后来由于猎源减少开始猎 熊,但将熊打死后,不能说死,而称“睡着了”。剥熊皮的刀子叫做“割不动肉的刀子”。 在切割熊肉之前要默祷陪罪,称“是不经意伤害了你”。将熊分解之后,熊头和内脏、骨头 都要举行“古落依仁”熊祭仪式后风葬。族人聚在一起食用熊肉时,也要模仿乌鸦的“嘎嘎” 叫声,意为不是人类在吃熊肉。鄂温克族也将熊称做“合克”(祖父)或“额沃”(祖母), 并有与鄂伦春族相同的熊祭仪式。
    此外,鄂伦春人还称虎为“乌塔其”,即太爷或老头,轻易不准捕猎。在赫哲、鄂伦春、 鄂温克族中广泛流传着老虎救人报恩的神奇传说。据说赫哲族早年也曾把老虎当成“山神爷” 来祭奉,赫哲族的一支也自称是虎的后代。在赫哲族的传统节日活动中,还留有祭奉虎神的 信仰遗迹。
    鹿,在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早年狩猎生活中也给其先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些民族的萨满头饰中,最为重要的即是以鹿角支叉的多少来确认一个萨满的地位和神力。 在鄂伦春族民间广泛流传着长篇讲唱体的《鹿的传说》,如泣如诉地进述了一只母鹿在自己 惨遭猎手射杀之际护送、嘱咐自己的仔鹿翻山越岭寻找父王的动人故事。在鄂温克、赫哲族 中间,也有类似的传说。而在赫哲族的传统节日“鹿神节”中,还保留着跟从萨满跳“鹿神 舞”的祭祀活动。
    除了对山林中动物的信仰崇拜之外,满、蒙古等民族还有关于神树等植物的信仰崇拜习 俗。满族有传统的祭柳习俗,这一习俗一直保存到当代。据说满族萨满祭祀的“佛托妈妈”, 就是“柳始母”,相当于汉族的子孙娘娘,是一位掌管子嗣繁衍的女性神。许多满族家庭传 承下来的祭柳换锁习俗,即是在大年三十或新添人口时,将代表家族的“子孙绳索”一端连 在室内西墙的“祖宗板”上,一端连在院内的柳树上,然后将小弓箭或红布条系在“子孙绳 索”上,以此象征续添家谱。据说,早年的满族先人将生育力极强的柳树叶象征女阴加以祭 奉,带有母系氏族神袛崇拜的鲜明特点。
    蒙古族也有祭祀神树“尚西”的习俗。在蒙古族聚居区,每个部落或村庄都有自己的神 树。神树一般高大或形状古怪,每年1次的祭祀活动开始时,它都被人们用鲜花,彩布打扮 得十分漂亮。部落或村屯的男女老幼聚集在树下,由主祭人洒酒致辞,献上全羊,大家一起 跪拜叩头。然后在树下用公用大铁锅煮食肉粥,由装扮成“尚西”的老人为大家分享吉祥。 祭祀神树的时间不定,一般在五月久旱不雨、为祈求水草丰沛时进行。
    除此而外,达斡尔、赫哲等民族受到原始多种信仰的影响,还普遍信奉豹、犬、乌鸦、 鸠、狐狸、狼、剌猥、蛇、龟、蜥蜴、鳇鱼等各种各样的神灵。仅达斡尔族的“霍列日巴日 肯”神,就是由17种神灵、58神生物和物件组成。而“齐齐哈尔巴日肯”神则更有数十个神 灵和百余种江河动物组合而成。赫哲族的传统萨满祭神仪式中,也要召引天上地下,赫哲族 大大小小几十种神灵来共享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