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其它宗教

  除了东北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的原始萨满信仰之外,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 民族受到汉族的影响,也信仰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此外,蒙古族还普遍信奉喇嘛教,回 族始终信仰伊斯兰教,朝鲜族信仰天道教、大倧教、基督教等。
    黑龙江地区民间道教信仰并无更多的教会组织,信徒最普遍的信仰活动即是在生产、生 活遇到难于摆脱和解除的困扰时,到道观焚香、叩头、祈祥、许愿,带有鲜明的功利目的。 佛教信徒则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前往寺庙中烧香敬佛,虔诚者“领经”、“诵经”。如《 龙江述略》记载,清代的齐齐哈尔西土城外有观音庙,“岁以四月八日起,二十日止”,信 徒云集,进行宗教集会活动。但在当时,这种集会也“赛会演剧、居人市贾,各就草把桌账 布席,集知交于此,饮食嬉游,谓之耍青。外城亦间有驱车来者,百货骈集,时于此中交易, 是为一年盛会”,逐渐演变为民间以娱乐、贸易为主的“庙会”活动。
    此外,在汉族、满族、朝鲜族等的大姓家族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在家族活动、家 风家教、日常起居、婚丧仪式中严格按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仁义礼智信”等 规范来约束言行和思想,有的宗族还据此制定相当严厉的家规、家法,以此调和、制约家族 内部的人际关系。
    喇嘛教,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信奉的一种宗教,属佛教的一派,“喇嘛”是藏 语”至高无上”的意思。大约在15世纪中叶,即明代,喇嘛教传入黑龙江的蒙古族地区。 达斡尔、锡伯族信奉喇嘛教则是受蒙古族的影响。喇嘛教有固定的神职人员,也有固定的活 动场所——喇嘛庙。据不完全统计,至清代,黑龙江地区已有寺庙近40座。在寺庙中,有 “佛爷喇嘛”、“札萨克喇嘛”、“达日嘎喇嘛”等较高地位的神职人员。其中,“达日嘎 喇嘛”是总管寺庙事务的首席喇嘛。此外,还有执法的“格布黑喇嘛”、指导诵经的“翁思 德喇嘛”、主持庙会的“喇生喇嘛”、掌管人事安排的“德木齐喇嘛”、掌管祭祀事务的“ 格努尔喇嘛”等等。
    庙中的僧侣以诵经为日常宗教活动。除个人的诵经修行外,每日早晚各有一次集中的经 会。僧侣穿着的服装有“班斯勒”筒裙、“唐什玛”外套裙、“额仁”坎肩、“敖日合莫吉” 红色披肩、“道德寓”棉上衣、“达嘎玛”架裟、“沙格斯日玛拉嘎”僧帽、“古他拉”靴 子等。另有“敖其其尔·达木乳”手鼓、“洪赫”手摇铃、“呼木哈”水器、“乌兰毛都” 法棍等法器,以及“羌”钹、“楚木根布热“羊角号”、“伊合布热”牛角号、“毕西固热” 唢呐,“恒日格”鼓等乐器。
    在每年的正月、六月、十月,寺庙还组织信喇嘛教的信徒举行“麦德尔”会、“伊日乃” 会和“跳查玛”大会。“跳查玛”,俗称“跳鬼”,届时由喇嘛面戴各种面具,穿上奇特服 装,先后表演二十一度母、鹿神、海螺神、八部鬼众、四厉鬼、七煞神、阴曹地府、老翁等 8组形象故事。当时鼓乐齐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此外,七月组织的庙会活动中,还举 行赛马、摔跤比赛。
    伊斯兰教,是回族信仰的传统宗教,是信奉“安拉”的一种神教。“伊斯兰”为阿拉伯 语,意为“服从”,即服从安拉、服从和平之意。这一宗教形式传入黑龙江,至少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依兰县志》载:“清乾隆二年始建三姓清真寺”;《宁安县志》也载到:“ 康熙三十四年古塔宁安就有了伊斯兰教回人的踪迹。”刚刚迁入到黑龙江地区的回族人散居 各地,便由众人推举“阿林”代为行使“阿訇”教长的职权,负责宰杀牛羊、发送亡人、管 理本民族事宜。生活稳定后,相继建起清真寺,由专职阿訇主持民族穆斯林的正常宗教活动, 以及命名,婚嫁仪式,成为回族社会文化的中心。
    伊斯兰教的信仰思想和宗教活动大致可以概括为“信真主、信先知、信天仙、信经典、 信前定、信后世”和“念功、拜功、斋功、天课、朝觐”。其中礼拜仪式又有“日礼五时, 七日一聚、一年二会”之说。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信仰此教的穆斯林需持斋一个月,每日 黎明至黄昏不食不饮、不吸烟、不同房。十月一日,结束斋戒生活后的第一天,大家齐聚在 清真寺中庆祝开斋,相互赠送“油香”等食品,富裕的人家还要向穷人赈济钱、财,以纳“ 天课”。此外,回族还有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在清真寺纪念穆罕默德的“圣纪节”活动和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在清真寺纪念易卜拉欣、举行宰牲仪式,同时进行歌舞集会活动的习 俗。
    天道教和大倧教,都是朝鲜族的固有宗教。天道教崇拜天神,信奉“天人合一”,强 调人的尊严和平等。它立足于“至气一元论”思想,宇宙的原本就是“至气”的存在。天道 教在1921年左右传入黑龙江的东宁、宁安、穆棱等地。大倧教原系檀君教,把民俗信 仰的造化神桓因、教化神桓雄、治化神桓俭视为一体,以性、命、精三真和止、调、禁三法 为教理。它与天道教同期传入黑龙江,日伪时期遭到特务的干扰破坏。
    基督教传入黑龙江省朝鲜族的时间也大致在20世纪的20年代。哈尔滨的耶稣教会始 建于1921年。此后,海林、木兰、牡丹江、佳木斯、宁安、珠河(今尚志)等地建有教会 20多个。汉、满等民族也有信奉基督教的习俗。此外,在哈尔滨、宁安、林口、海伦等地 还建有天主教堂。天主教对朝鲜族的信仰习俗也产生过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