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严打”第一战役

  遵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全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第一战役第一仗是从1983年7月25日 开始准备工作。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亲自挂帅,成立省“严打”指挥部,省人大主任、 政法委书记赵德尊任前线作战总指挥,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贾成文、省公安厅厅长杜殿武任副 总指挥。指挥部下设“严打“办公室,省委政法委秘书长于福履、省公安厅副厅长马士民任 副主任,下设综合组、联络组、调研组。(见附图)行动前,省委政法委抽调8名厅级干部和 30名处级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分赴各地督导检查,帮助各地打好第一战役。8月9日,省委副 书记、副省长候捷又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劳改、劳教场所、收审站和必要的技术装 备等问题作了研究,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帮助政法机关解决第一线办案人员不足和必要的 经费开支。8月11日至14日,省委又召开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全面地传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 神,讨论研究全省第一战役的行动方案。根据中央决定和全省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部署, 打击的重点除中央决定的七类对象外,把各类教唆犯作为第八类打击对象。明确规定打击的 重点部位是城市、城镇、铁路、厂矿、林区和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的农村社队。会后,各地根 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继成立“严打”指挥部,在地、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 “严打”指挥部确定的八种对象和打击的重点部位,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摸出拟搜捕对象1.8 万人。经充分准备,于1983年8月16日至25日,全省相继开展了集中搜捕统一行动,捕获犯罪 分子17 834人。在集中搜捕的同时,各地又在社会上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充分制造“严打” 的声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号召犯罪分子投案自首,使“严打”斗争家喻户晓。经过宣传 发动,全省收到群众揭发检举犯罪线索24 935件,扭送犯罪分子567名,有1 928名犯罪分子 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提供各种犯罪线索11 361件,从中又破获一大批案件。第一次搜捕行 动后,省委根据中央政法委提出争取在一两个月内尽快把抓捕犯罪分子“消化”掉的要求, 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审查处理工作上来,加快审查处理进度,并下发《关于实行党内联合办 公、协同作战的实施办法》。各地根据省委要求,先后抽调公、检、法、司、党政机关力量 17 358人,其中公安干警12 041人,检、法、司干部3 125人,党政机关干部2 192人,对战 役中捕获的犯罪分子进行集中审查处理。在集中审查处理人犯同时,全省又采取速决战、杀 回马枪方法,开展规模不等的搜捕漏掉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即“捕漏”行动。主要搜捕3种 对象:一种是第一次搜捕中逃跑的犯罪分子;二种是第一次搜捕的人犯中需要一并处理的同 案犯;三种是行动后新发现有逃跑可能和行凶报复危险的犯罪分子。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进 行扫荡。这次“捕漏”行动声势大、震动大、教育大,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9月25日,全省 “严打”第一战役第一仗结束,共搜捕犯罪分子27 524人,属于中央提出的重点打击对象13 128 人,打掉犯罪团伙1 740个,捕获团伙成员6 272人,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3 096起,收缴各种 枪513支,其中军用枪210支,子弹19 750发,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244万余元。有力地打击了 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全省犯罪活动有所收敛,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见附图)1983 年9月份比8月份下降44.4%,10月份比9月份下降55.5%。
    1983年9月26日至1984年2月底,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又开展了严厉打击刑 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第二仗。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严厉打击、严密 准备、严格纪律”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关于“力求挖得更充分一些,打得质量更高一些,群众 发动得更深一些,两带做得更好一些”的要求,继续把中央提的七类对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决定的流氓,伤害,拐卖人口,制造、贩运、盗抢枪支等4种严重犯罪分子,隐蔽较深、潜藏 在内部、保护层厚的犯罪分子,危害严重的犯罪团伙以及在逃犯、流窜犯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打击的重点部位放在城市,城市又把内部作为重点。农村主要是县镇、铁路沿线、城乡结合 部和治安秩序不好的地方。这些地方,又把薄弱面、死角、死面作为重中之重。(见附图) 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加强了调查摸底工作,按照确定的打击重点,采取 土地改革时期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城镇 街道、农村社队和问题多、领导力量薄弱的单位,深入发动群众,深挖隐藏较深的犯罪分子。 同时,各地公安机关对掌握的大量线索,积极查证核实。经过3个多月准备,又摸出重点打击 对象16 778人。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1月18日至21日,又进行第二次全省性集中搜捕统一行 动。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和省人大主任、政法委书记赵德尊亲自参加指挥哈尔滨市打 击行动,并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市、县委的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这 次统一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捕获犯罪分子4 603人。在统一行动前后,根据全国公安厅长 会议的部署,按照东北内蒙古四省区第三次协作会议商定的打击流窜犯统一行动,从1983年 12月24日至1984年1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了打击行动。集中打击的对象是公安部规 定的流窜犯六种人,重点是搜捕劳改逃犯、劳教逃跑人员和第一仗在逃的犯罪分子。经过集 中打击,收到较好效果,捕获一批流窜犯、在逃犯。在第二仗后期,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 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认真落实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结合全 省实际情况,省公、检、法、司联合下发《关于打击刑事犯罪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的规定》 的通知,保证了打击质量。这一仗,共捕获犯罪分子16 100名,属于中央提出的七类重点打 击对象9 912人,打掉犯罪团伙939个,骨干779人,成员4 205人。在搜捕的犯罪分子中,逮 捕的占88.7%,比第一仗提高26.5%。经过两次集中打击,全省的社会治安日趋好转。集 中打击后的9至12月4个月,共发案5 631起,比打击前的4个月下降41%,其中重大案件发生 936起,特大案件发生569起,比打击前的4个月,分别下降39.8%和43.9%。
    全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第三仗是1984年3月1日开始的。根据中央的《批转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巩固发展严厉打击刑事活动第一战役的成果和准备第二战役的一些设想> 的通知》和中央政法委《关于印发陈丕显同志在上海等地听取政法各部门汇报工作时的讲话 要点的通知》精神,中共黑龙江省委专门召开地、市委政法书记会议,省公安厅召开地、市 公安局长会议,对第三仗打击工作做了部署,确定这次打击重点对象仍然是中央提出的七个 方面打击对象和深挖隐藏较深的犯罪分子,侦破现案、积案、隐案,追捕流窜犯和在逃犯。 打击的重点部位是内部薄弱、死角、死面。各地、市在政法委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开展打击 工作。主要通过7条渠道深挖犯罪:(一)在社会上开展揭发检举和进行查证核实;(二)在犯罪 分子中开展政治攻势,深挖余罪,检举同伙;(三)在工企内部从事到人、从人到事,搞调查 摸底,发现犯罪;(四)打现行、追捕流窜犯和在逃犯;(五)组织力量多方开展工作,破积案, 捕获犯罪分子;(六)在重点人口中开展深挖;(七)在犯罪分子易于隐匿藏身的城乡结合部、 薄弱面、死角、关停企业、亏损单位、“三队”(农村进城的建筑队、运输队、积肥队)和治 安情况一直不好的社会面进行深挖。经全面深入的调查,全省摸出重点打击对象10 096人。 各地根据中央“稳、准、狠”精神,对摸出的预捕对象,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四 长共同审查,全部办理法律手续。经过3个月的充分准备,于1984年6月4日至6月15日,开展 全面性集中搜捕统一行动,共捕获犯罪分子3 829人。省人大主任、省委政法委书记赵德尊亲 自参加哈尔滨市统一行动,省委政法副书记贾成文、嵇华和省作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公安厅 长杜殿武、公安厅副厅长马士民分别深入到各地、市具体指导“严打”斗争。在这次统一搜 捕行动中,全省地、市级领导同志坐阵指挥的有106人,县团级领导坐阵指挥的有826人。在 统一搜捕行动前后,按照东北内蒙古四省区赤峰联防会议商定打击流窜犯的意见,结合全省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第三仗情况,从1984年5月10日至6月末,全省又开展第二次集中 打击流窜犯行动。这次行动省里未搞全省统一行动,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组织数次 区域性集中搜捕行动。到1984年6月底,“严打”第一战役第三仗结束,共捕获犯罪分子10 899 人,属于中央提出的七类重点打击对象6 049人,打掉犯罪团伙496个,捕获团伙成员1 883人, 挖出隐藏较深的犯罪分子5 319人,占搜捕人犯总数的48.8%。
    经过这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后,全省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刑事犯罪受到 沉重打击,一些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扭转了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全省月平均发 案为1 416起,比打击前下降36.8%。其中重大案件下降27.8%,特大案件下降38.5%。 改变了过去那种“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的不正常现象,专政机关在群众心目中形象有了改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