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于1959年筹建,1960年7月1日建成开始试播,1960年10月1日正式播音 。发射机功率为500瓦,频率1368千赫。1962年1月1日,国家经济调整时期,鸡西人民广播电 台撤销,改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鸡西转播台。1979年7月1日重建鸡西人民广播电台并恢复 播音。发射机功率增为10千瓦,频率仍为1368干赫。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建台初期至1962年与《鸡西日报》社合署办公前,设台长1人,下设编 辑组、播音组、机务组、办公室,共有职工46人。合署办公后,编辑组与《鸡西日报》编辑 部合并,广播与报纸使用同一稿件。自办节目有新闻节目与综合性文艺节目。全天播音3次, 共9小时,其中自办节目4小时30分钟。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重建恢复播音后,围绕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任务,自办节目有新闻性 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节目、知识性节目、服务性节目等5种。在广播节目设置的调整改 革中,鸡西人民广播电台消除“左”的思想影响,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丰富节目 内容,提高了节目质量。1979年末,开办了《为听众服务》节目。1980年下半年又开办《小 说连播》节目,播送了长书《岳飞传》。
    80年代开始后,鸡西人民广播电台围绕新时期的总任务,重点组织了城乡全面改革、对 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宣传报道。在抓精神文明的宣传报道中,鸡西人民广播电台根据中共鸡 西市委要求,重点抓了“热爱鸡西,建设鸡西”的宣传报道。在《可爱的鸡西》栏目中,编 发专题稿14组27篇,从不同角度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鸡西市各项事业的蓬 勃发展,歌颂了各条战线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
    到1985年,鸡西人民广播电台自办节目有新闻性节目《鸡西新闻》、《煤城生活》、《 星期瞭望》、《听众信箱》;知识性节目《知识窗口》、《文艺小词典》、《文摘卡片》; 服务性节目《广告》、《天气预报》、《为听众服务》、《广播大学讲座》等;文艺性节目 《爱好者收录》、《文艺》、《一支乐曲》、《戏曲选段》、《今日晚会》、《小说、评书 连播》、《听众点播》等。全天播音3次,共10小时40分钟,其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 节目1小时。
    较有影响的专题节目是《星期瞭望》与《周末专题》。《星期瞭望》每星期日播出1次, 每次15分钟。这个专题节目主要选播各报刊杂志刊登的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信息,听众可以从 这一节目中了解一些祖国建设新貌、国际时事、异国风情、战争风云、名人轶事和自然奇观 等。《周末专题》节目则反映鸡西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平常而 有意义的人和事,稿件内容轻松、愉快、活泼,富有音乐色彩和地方特色。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自1979年以来,先后为省级以上广播电台和报社供新闻稿件240多篇, 供新闻节目21组。1979年到1985年共为全国兄弟广播电台提供文艺节目3500分钟,广播剧13 部,长书2部。并有20余首创作歌曲,在全国兄弟广播电台之间交换。
    鸡西人民广播电台重建后,与鸡西市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一体制。广播电台机构设置 有工交部、农财部、政教部、文播部,实行编采合一。1985年机构调整,设总编室、新闻部 、专题部、记者部、群工部、文艺部、控制室、发射台。1985年末有编播人员43人,技术人 员24人,行政人员4人,全台共有工作人员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