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前期工会

  1906年1月16日,中东铁路俄国工人在哈尔滨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立即着手以 东省铁路各工厂及机务部门工人为主,成立职工联合会。大会号召一切官营和私营企业工人 ,都应该加入工会,加强团结,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俄国革命工人的影响下,中国铁路 工人大批加入联合会,成为黑龙江地区工人阶级参加和组织工人群众团体的先声。
    1月末,在东省铁路职工代表大会推动下,东铁印刷厂的中俄职工代表,联合哈尔滨5个 印刷厂的职工,成立哈尔滨印刷工会。此后,商店、饭店、裁缝店、修表店、制粉厂、五金 工厂工人也相继建立小型工会组织。
    自1907年至1925年,黑龙江地区境内小型工会遍布各地。这些工会组织都由工人群众自 发成立,宗旨是维护各业工人的权利,在革命斗争形势的影响下,也组织工人参加大规模的 群众斗争。但各组织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与合作,各自的活动也多数是孤立的,因而其建立 和撤销都任其自然。在这期间,根据斗争需要,各界工人还曾组织过跨行业的工人团体。19 17年3月,在支援俄国二月革命斗争中成立的哈尔滨工人委员会,有铁路总工厂工人、八区仓 库工人和沿线职工、列车员、油工、锅炉工、市政工人,印刷工、电报生、船工参加,同年 8月成立的中东铁路工会总执行委员会,由车站工人、乘务员、电信工人、印刷工人、机车乘 务员、事务员、养路工人、东铁工人、医师、医务、教职员、翻译员组成。这个委员会于19 18年5月因组织全路工人大罢工而被中东铁路当局强制解散。1922年2月由哈尔滨11个工人团 体成立的哈尔滨工人救国团,有5000多工人参加,开展反对国际共管中东铁路,反对美英等 帝国主义太平洋会议签订九国条约的活动,在斗争结束后,该组织也自动解散了。
    1923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建立党组织后,深入群众,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工会组织 。1925年3月,哈尔滨车夫举行同盟罢工,成立车夫工会。当年秋,哈尔滨成立店员联合会, 开展抵制日本货物和改善店员生活待遇的斗争。10月,中东路职工联合会成立,在各站段设 32个分会,中国铁路工人4073人参加了联合会。1928年3月9日,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制定 秘密工会章程,指出工会宗旨是谋求团结工人阶级力量,改善生活待遇,联系工人阶级感情 ,并对发展秘密工会的条件做了具体规定。是年9月以后,工厂、铁路、印刷、海员、矿工中 都建立了工会组织。1930年1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中东铁路失业工人组织复工团, 开展复工运动。3月,哈尔滨成立皮鞋工人工会。在皮鞋工人罢工斗争的影响下,其他各行业 工人相继举行罢工。在罢工中,很多工厂工人成立工会,全市工会会员达1000余人,为建立 哈尔滨总工会奠定了基础。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东北以后,直接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秘密工会(又 称“赤色工会”)已发展会员142人,包括中东铁路、制鞋、烟厂、平民工厂、海员、船夫、 印刷、玻璃厂和呼海铁路工会的会员。此后,黑龙江地区工会组织继续发展,并在这一基础 上成立了满洲总工会筹备处,赤色工会会员发展到243人。到1934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 规模镇压,城市工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黑龙江地区工会几乎完全停止了活动。
    一、产业工会
    (一)工业维持会
    东省铁路哈尔滨工业维持会是黑龙江地区建立最早的大型中国产业工人组织,其前身是 三十六棚华工维持会(三十六棚原指哈尔滨市铁路总工厂建立时厂方为中国工人修建的三十六 座棚架子住宅,后来中国工人习惯称总工厂为三十六棚工厂。)。
    东省铁路(后统称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于1898年建立,当时叫哈尔滨临时总工 厂。建厂初期有中国工人1000多人,俄国工人2800余人。1912年,俄国工人建立了职工联合 会,许多中国工人也加入了组织。在1918年1月和9月两次全路工人大罢工斗争中经受锻炼的 中国铁路工人,唤醒了阶级觉悟,同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热情高涨。10月30日,铁路 总工厂工人柴好、王学礼等人发起成立了三十六棚华工维持会,并向东省铁路督办公署和哈 尔滨临时警察总局呈报备案,获准同意建会。维持会成立时有会员六七百人,经会员选
    举,会长为王学礼,副会长刘锡田。维持会制订了《简章》,规定维持会“以维持工人 应享权利,研究工艺,保守主权为宗旨”,“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评议十五人,干事 若干人,会计二人,速记一人”,“职员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正副会长由职员投票选举” 。简章对会费也作了规定:“开办费,由发起人全体担负,经常费由全体会员担负,按工资 收入纳百分之一;临时费,过于重大事件经常费不足时,由本会另行设法募集。”同时还规 定:“凡会员有被屈不平之事,自己无力辩白,可由本会说明情由,经本会调查确实,必须 设法力争;有急难事件,除由同业相助为理外,并得由会员三人以上提议开临时会议商议拯 救方法。”
    1919年7、8两月和1920年3月,东省铁路爆发两次全路工人大罢工。三十六棚华工维持会 同俄国职工联合会共同成立罢工委员会,领导罢工,并使罢工转向政治斗争,打击了铁路公 司总办霍尔瓦特勾结的沙俄残余势力和白匪军,妄图通过东省铁路援助西伯利亚白匪军的阴 谋,支援了俄国十月革命,并把霍尔瓦特逐出东省铁路。维持会也因此受到中国工人的拥护 ,会员队伍日趋扩大。
    维持会建立以后,还设立职工消费合作社,在罢工期间为工人解决实际困难;设立书报 阅览室,举办工人夜校,筹款办工人子弟学校,经常组织工人开展娱乐活动,参加各种社会 活动。1922年初,维持会组织工人参加反对美、英等帝国主义策划瓜分中国的太平洋会议的 活动,发起成立了三十六棚工人救国唤醒团,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募捐等活动,受到全市 市民的拥护。
    维持会成立后,东省铁路沿线各站段中国工人相继建立分会,并要求成立总会。1926年 4月,在三十六棚华工维持会的基础上,东省铁路工会维持会成立,会址仍设在三十六棚。总 会修改了原维持会简章,由原来的13章34条改为12章42条。
    维持会建会初期虽然为工人办了一些好事,但由于没有正确的领导,其负责人受铁路当 局收买,使维持会逐渐沦为受官方操纵的工具。维持会会长甚至参与督办公所裁减工人或招 收新工人的事务,并从中谋取私利。在维持会内部,各帮派之间为争夺会长等职务互相磨擦 ,一旦争得权位,便假公济私,侵吞临时费和合作社红利。1922年11月,维持会会长王瑞因 侵吞会费被广大工人揭发,被迫辞去会长职务。1926年7月,副会长陈运香和评议员崔景太也 因利用招工敲诈勒索被工人控告到地方审判厅,撤销了职务。
    1929年7月,在国民党东北当局挑起进攻苏联的中东路事件以后,维持会站在铁路当局一 边,无视被铁路当局减裁的失业工人的复工要求,参与破坏复工运动,受到广大工人的唾弃 。1930年2月,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刘少奇和李振歧、郭隆贞等的领导下,三十六棚工厂工 人成立了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工厂委员会。委员会发表声明,揭露“东省铁路工业维持 会,为一二工贼所把持,吃私上人(指招工时受贿。),吞没会费,视会务与工人利益于不顾 ”,申明“东省铁路总工厂全体中国工人一致决议,否认工业维持会代表的资格”。
    1930年4月,东省特警处长官公署长官张景惠呈请东北行政当局取消工业维持会,得到批 准,维持会被解散。
    自1918年至1930年,先后任维持会会长的有:王学礼、王瑞、肖世平、郝玉玺、陈运香 、丁伯川。
    (二)华工事务所
    1930年4月,东省铁路工业维持会被取消后,东北行政长官公署、特区长官公署、铁路督 办公所几经磋商,决定另组官办工会。是年5月1日,中东铁路华工事务所成立,王文璞被任 命为会长,李韩川为副会长。事务所在工业维持会会址办公。华工事务所是被铁路当局控制 的一个组织,名义是工人团体,实际上以维持铁路当局利益、压榨工人为宗旨。其章程第4条 明确规定“有宣传共产主义嫌疑者不准入会”。事务所从不为工人办事,反而把工人散发的 传单送给警方和铁路当局,向官方提供工人集会的情报,参与镇压工人斗争的活动,是比后 期的工业维持会更反动的一个“黄色工会”组织(黄色工会指受国民党地方当局和资产阶级控 制操纵的工人团体,是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即赤色工会)相对立而言的。)。
    1935年3月23日,苏联和日本、伪满洲国达成转让中东路主权的协定后伪满洲国把中东路 委托北满铁道株氏会社经营。是年4月10日,铁道株式会社取消了华工事务所。
    (三)哈尔滨吉黑邮务工会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哈尔滨市邮务工人于9月举行罢工,支援上海工人的反 帝爱国斗争。1929年2月24日,哈尔滨400多名邮务工人在南岗邮局集会,不顾吉黑邮务管理 局“不准工人集会”的禁令,宣布成立哈尔滨吉黑邮务工会,选举杨福田、巴培之等26名委 员、4名常务委员,孙鸿达为主席。工会下设总务、文书、交际、经济4系,并制订了邮务 工会组织章程,总纲规定工会的名称为哈尔滨吉黑邮务工会,宗旨是联合邮务工友,加入邮 务工会,改善工友们的福利,发展和增进工友们的团结。工会下辖吉林、满洲里、长春、龙 井村、海拉尔、齐齐哈尔6个分会。12月1日全国邮务总工会在上海成立筹备委员会,哈尔滨 吉黑邮务工会成为其所属地方工会。
    1930年5月,邮务工会组织邮务工人开展斗争,要求驱逐无故开除邮务工人的邮务局信差 长焦佐廷。在斗争中,工会组织了工人代表小组,同管理局局长展开面对面的交涉和斗争, 在广大邮务工人集会抗议的压力下,迫使邮局开除焦左廷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1931年底 1932年初,邮务工会还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投书国联调查团,揭发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东北的罪行,把信件直接送到国联调查团团长的驻地房间。1932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 宣布接管邮政,广大邮务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宣布停止东三省一切邮务,以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2年5月,在日本侵略当局宣布留用中国邮务员并予以晋级加薪后,邮务工会决定“宁 可饿死冻死,也不给日本侵略者效劳”。7月,邮务工会动员邮务员工向关内转移,抗议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存力量,继续斗争。在一周之内,有1000多名邮务员撤往关内,哈尔滨 吉黑邮务工会解散。
    (四)哈尔滨电车工人工会
    1930年7月,在中共哈尔滨市委领导下,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工人成立电车工人工会,电 车工人王知一、王景侠、郭戈一等地下党党员参加了工会领导,工会负责人为刘勋昌。电车 工会制订了会章和斗争纲领,发展会员45人。
    中共满洲省委、哈尔滨市委、市总工会曾先后派金伯阳、黄维新(又名王其青、老曹) 、王守贤、赵一曼等到电车厂领导工人运动。1931年8月17日,为抗议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官吏 殴打电车工人,电车工会组织电车工人举行罢工,提出严惩打人凶手、不准开除工人、允许 组织工会、增加工资等6项要求。电业局同警方勾结,以武力企图使工人复工。罢工工人坚持 斗争,使全市电车停驶,电业局被迫答应处罚肇事者,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932年5月,在日 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时电车工会组织了电车工人的罢工。9月,又组织了要求撤出驻厂武装军 队的罢工。11月,为抗议伪军警逮捕和殴打工人,电车工会在市工会领导下,组织了有300余 名电车工人参加的大罢工,要求对受伤工人给予治疗,惩办祸首并向工人道歉,不准再发生 类似事件。罢工坚持两天,电业局被迫答应了工人的要求。1933年4月2日,为抗议日本宪兵 无理殴打电车工人,在地下党领导下,电业工会组织电车工人举行大罢工,提出抚恤受伤工 人、交出凶手由工人惩办,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和登报声明道歉等5项要求。罢工坚持3日 ,震动了国内外,电业当局被迫答应工人的要求,但在工人复工后,却对罢工工人实行报复 ,开除了6名罢工积极分子。
    通过几次罢工,电业当局和哈尔滨伪警务厅初步摸清了电车厂地下党组织和工会的活动 ,由于电车工人中的叛徒的出卖,1934年2月3日,伪警务厅出动军警,对电业局、电车厂和 发电厂工人进行大搜捕,前后逮捕电车工人近80人,哈尔滨电车工会遭到全部破坏,工会负 责人刘勋昌等被捕牺牲。
    二、哈尔滨总工会
    (一)建立和发展
    中共哈尔滨地方党组织建立后,极为重视工人运动。1925年秋,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设 立职工运动委员会,姜超凤任委员,出刊《满洲工人周刊》。此后,中共哈尔滨地方党组织 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在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作,建立秘密职工组织,先后有刘少奇、唐宏 经、郭隆贞、李振歧等人领导1929年至1931年的工人运动。在此期间,哈尔滨工人为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反抗东北军阀、官僚买办、国民党的压迫与剥削,在铁路、电业、印刷、皮鞋 、烟草、航运、面粉、油坊、铁工等行业和商店先后成立工会组织。这些秘密工会组织被称 为“赤色工会”,成员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党的积极分子。工会组织在中共满洲 省委和哈尔滨市委领导下,发动工人群众举行多次同盟罢工。1930年1月,全国总工会代表、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到哈尔滨,在铁路总工厂召开的工人座谈会上提出“召开一次全哈 尔滨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哈尔滨总工会”。1930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职工委员会和中共哈尔 滨市委领导各行业工会成立哈尔滨总工会筹备处,也称筹备委员会。
    1931年5月27日,哈尔滨总工会筹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总工会。大 会制订了总工会章程、纲领、会员登记表,决定创办总工会机关报《工人事情》,选举5名工 人代表组成执行委员会。6月7日,总工会发表《成立宣言》,声明“从这天起,哈尔滨在业 、失业的六七万工友便有领导地为工人阶级自己的利益,向厂主、资本家和他们的官项(“官 项”,旧方言,指官僚阶层。)作坚决的斗争”。宣言在列举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压迫工人的罪 行后指出:“厂主资本家为要联合起来向我们进攻,组织各业和同业公会,这完全是商量剥 削压迫我们的团体!……资本家除过去用官项和同业工会压迫我们外,还收买工贼,组织黄 色工会来欺骗工友,比如东铁的华工事务所,专会和路局的中国职员勾结起来捣鬼,丝毫不 替工人谋利益,工友们不要加入黄色工会!打倒黄色工会!”宣言号召哈尔滨广大工人群众 ,只有“自己团结起来,才能解除我们的痛苦,赶快组织各业工会,扩大各业工会,加入哈 尔滨总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奋斗”。
    哈尔滨总工会成立后,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加反对官僚资 本家、国民党政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1931年9月22日,哈尔滨总工会发表《告哈尔滨全 体工友书》,号召各工厂的工友举行罢工、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东北。先 后组织了铁路、电业、印刷、皮鞋、船业、码头、烟草工人和各界群众的示威游行,举行各 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的活动。同时积极发动、组织群众支援抗日义勇军的 武装抵抗,动员参加工人义勇军。1932年1月1日,哈总发表《为年关斗争告哈尔滨工友书》 ,揭露资本家大批裁减工人,反对官办的黄色工会和同业公会。2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哈尔 滨,哈尔滨总工会多次组织工人罢工,张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标语。4月,哈尔滨印刷 工人反对开除工人,要求补发欠薪举行罢工,有70多人参加。6月,鹤立岗煤矿工人追索欠薪 的斗争,有1500人参加。8月,又两次发表告工友群众书号召组织工人义勇军,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9月18日,哈总为纪念“九·一八”满洲事变发表告工人群众书,揭露日本帝国主 义屠杀中国人民、加紧奴役和压榨工人群众的罪行,号召各界工友举行罢工游行,武装起来 ,组织工人义勇军开展反日革命战争,并提出没收日货、抢救失业工人与难民的口号。10月 末哈尔滨电车工人反对开除逮捕工人的示威和罢工斗争,有300多人参加。12月1日,又制订 《满洲工人独立模范义勇军十大纲领》,提出武装工人,夺取敌人武装,组织工人独立模范 义勇军,联合满洲工农义勇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哈尔滨总工会参与领导 了这些罢工斗争。这些工作扩大了赤色工会在罢工运动与反日运动中的政治影响(华西里:《 满洲工人阶级的情形与革命职工运动的任务。》)。
    1933年4月,为抗议伪满洲国宪兵殴打工人,哈尔滨电业工人在哈尔滨总工会领导下举行 全线路大罢工。1933年下半年,在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的领导下,哈尔滨总工会多次组织了 工人的斗争。
    1934年2月,由于中共哈尔滨电业局党组织遭到叛徒告密被破坏,工会会员多人被伪哈尔 滨警务厅逮捕,牵连其它基层工会和哈尔滨总工会。4月,总工会停止工作。同年6月15日, 中共中央局和全总执行局在《关于六月十五至九月十五日三个白区革命工会工作的决定》( 据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所载1934年前后各文件落款。“ 中共中央局”的全称应是“中共上海中央局”,大多数文件落款是“中共中央、全总执行局 ”。)中曾指示要恢复哈尔滨总工会,同年9月25日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满洲革命工会工作的 决定》和1935年1月《满洲省委1月份工作计划》中也两次提出要恢复哈尔滨总工会和满洲省 总工会,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哈总和满总始终未能复建。
    (二)会员和组织机构
    1931年哈尔滨总工会成立时,下层工会基础比较薄弱。1932年春,开始注意在工厂企业 中组织赤色工会,发展会员,开展工会活动。据4月2日统计,哈总领导的基层赤色工会有印 刷工会33人、呼海路4人、东铁俱乐部14人、老巴夺烟厂4人、邮务4人,计59人(当时呼海路 工会属哈总领导。此据1932年4月2日《成湘报告》。成湘即当时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 )。
    1933年,赤色工会组织有很大发展,基层工会组织数成倍增长。总工会下属有电车工会 、印刷工会、纺织工会、皮鞋工会、邮务工会、海员工会、船夫工会、车夫工会、成衣工会 、火磨油坊工会、老巴夺烟厂工会、平民女子工厂工会、船厂工会、玻璃厂工会和东铁工会 、呼海路工会、三十六棚工厂委员会等组织。
    据7月20日统计,哈尔滨总工会有电业工会会员13人,印刷3个小组60人,皮鞋工会6人, 码头工会8人,木匠、织布、老巴压烟厂、铁工厂25人,共有会员122人(《哈尔滨总工会工 作报告》,1933年7月20日。)。
    同年10月统计,哈尔滨工会会员96人(《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8、9两月总结》。)。11 月22日统计,哈尔滨电业工会会员45人,纺织厂20余人、海员8人、印刷19人、皮鞋17人、油 坊1人、车夫3人、东铁6人,哈尔滨总工会会员总共119人(《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给全总的 报告》,1933年11月22日。)。哈尔滨总工会机关设组织、宣传、青工、女工部。
    
    
    
    哈尔滨总工会成立时的负责人是中共满洲省委职运委员金伯阳。1931年哈尔滨总工会主 席姓名不详。据1931年9月8日《哈尔滨总工会工作报告》记载:“总工会主席兼组织部长是 一名皮鞋工人,青工部长是一名印刷工人,女工部长是一名女工,还有一名宣传部长。组织 总干事是一名皮鞋工人。宣传部干事四人,一名皮鞋工人,一名印刷工人,一名洋服工人, 一名失业学生。青工部干事三人一名皮鞋工人,一名成衣工人。”1932年5月至7月,道外毛 织厂工人老范任党团书记(即主席)。1932年7月,全国总工会特派员黄维新到满洲领导工人 运动。此后,哈尔滨总工会就在黄维新领导之下开展斗争。从1932年10月到1933年9月,先后 任哈尔滨总工会党团书记的是周德厚、王守贤、王亚堂、黄敏学。1933年10月至1934年2月, 赵一曼代理哈尔滨总工会党团书记。1934年3月,刘勋昌任党团书记、王景侠任组织部长、李 涛任宣传部长。
    1934年2月秘密联络据点被伪警务厅侦缉队发现,7名工会会员被捕。此后哈总工会党团 书记刘勋昌被捕并在狱中牺牲。1934年4月哈尔滨总工会被破坏基层工会组织也全部被破坏。
    三、满洲总工会筹备处
    1932年7月,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派黄维新任满洲特派员(又称巡视员),到哈尔滨开 展工人运动。黄维新担任中共满洲省委职运部长。他鉴于黑龙江地区工人运动薄弱的情况, 从整顿哈尔滨总工会入手,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同时努力在基层建立工会,发展会员, 逐步使哈尔滨、黑龙江地区和全满洲的工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1933年,全满洲的工会组 织和工人运动较上年有较大的发展,其中哈尔滨和呼海路工会会员都增加了近1倍。在赤色工 会顺利发展的情况下,中共满洲省委认为建立全满洲工会领导机关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决 定在哈尔滨、沈阳、大连3城市和重要产业建立工会委员会。为统一领导地方工会,首先成立 满洲总工会筹备处,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进行领导,待有了基础,再成立总工会。
    1933年6月,满洲总工会筹备处在哈尔滨成立(现存满洲总工会筹备处最早的文件是193 3年6月16日《给太平洋职工秘书处的信》。),黄维新任党团书记,赵一曼任组织部长,戴 平万任宣传部长,王守贤任巡视员,王亚堂任驻汤原代表。
    满洲总工会筹备处成立后,立即作出决议,要求组织中东铁路工人开展反对减薪和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罢工斗争,并通过斗争发展工会会员,扩大组织力量。
    7月,满洲总工会筹备处发出指示信,对下江地区的佳木斯、鹤岗等地工会工作提出要求 :发动罢工,实现经济要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发展工会组织;组织失业工人参加反 日义勇军;开展游击区的工会工作。
    在满洲总工会筹备处的组织下,1933年8、9两月,哈尔滨皮鞋、印刷、电业、中东路加 油工人都爆发了罢工或示威斗争,并取得部分胜利。下江的鹤岗煤矿有数百名工人举行罢工 ,呼海路工人的斗争也在发展。9月,筹备处发出通知,要求各工会在工厂企业中揭露日本侵 略者两年来屠杀压迫中国工人群众的罪行,宣传反日代表大会的主张和作用,并决定派出黑 龙江工会代表10人参加反日代表大会。
    11月,满洲总工会筹备处在一份报告中统计,黑龙江地区有工会干部9人,包括哈尔滨、 鹤岗、下江金矿和呼海路、东宁在内的赤色工会会员,共有243人。
    同月,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决议,确定满洲总工会筹备处的任务是抓紧开展工人反日反满 的群众斗争,使工会成为工人群众的组织,做好三大城市、三大铁路和六大游击区的工会工 作。随后,筹备处也做出决议,加强游击区和周围区域的赤色工会工作,动员和武装工人群 众参加反日战争。
    1934年2月,由于哈尔滨电业局工会被叛徒出卖而受到破坏,牵连省、市工会领导机关, 黄维新和市总工会领导多人被捕,其他领导人被迫分散转移,满洲总工会筹备处组织部长赵 一曼被派往珠河游击区工作,满洲总工会筹备处停止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