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共青团黑龙江省各市(地)委员会

  共青团市委员会由市团员代表大会选举,经团省委与同级党委批准任命。共青团地委是 团省委的派出机构,是由同级党委与团省委批准任命的地方团的领导机关。市(地)团委的 主要职责是执行团省委和同级党委的指示和本届团员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市)团的 工作,定期向团省委、同级党委及团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团市(地)委编制不等。哈尔滨市多一些,50~60人,其他市一般是20~24人。地区是 12~14人。团委市机构一般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少年部、统战部,有的设 青工部。团地委一般只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少年部,也有的设青工部。
    一、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
    1949年3月15日至18日,召开青年团哈尔滨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青年团哈尔滨 市委员会。到1966年5月12日召开过10次团员代表大会。
    1973年2月21日召开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重新组建了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到198 5年共召开14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陈模、郑依平、吴限、郭永泽、姚学融、李秀贞 (女)、杨亚光、方世军、周秉武、王东华、姜力。
    1985年共青团哈尔滨市委下辖呼兰、阿城两个团县委,7个团区委,833个基层团委,13 744个团支部。
    二、共青团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1948年12月9日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齐齐哈尔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市团部( 即团市委)。到1966年召开9次团员代表大会。
    1973年3月召开第十次团员代表大会后,又恢复了团市委机关。到1985年共开过12次团员 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万国勤、白江潮、张蒲家、周文华、刘毅、谷成云、王欣际、路振 武、张洪友、潭兴业、王贵忠、梁玉林、牛炳仁、马顺强、王玉清。
    1985年共青团齐齐哈尔市委下辖龙江、讷河、富裕、甘南、依安、林甸、克山、克东、 拜泉、泰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1个团县委,7个团区委,751个基层团委,17761个团支 部。
    三、共青团大庆市委员会
    1961年1月正式成立共青团石油工业部松辽石油勘探局委员会(大庆油田团委的前身)。 1973年4月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成立大庆团委。1980年建立大庆市,将大庆团委改为共 青团大庆市委。到1985年共开过3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卢振刚、李云、赵坤山、李 海峰、刘阜茂、杨德森。
    1985年共青团大庆市委下辖5个团区委,89个直属团委,240个基层团委,4594个团支部 。
    四、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员会
    1949年6月1日召开青年团佳木斯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建立青年团佳木斯市委员会。 到1966年召开过11次团员代表大会。1973年10月召开第十二次团员代表大会,恢复了团市委 。到1985年共开过14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时峰、杨魁一、刘文斌、勾德元、桑树 森、姜玉忱、李桂兰、孙景玉、徐祝新、刘铁民。1985年1月随着中共合江地委与佳木斯市委 合并,团合江地委与佳木斯市委同时合并为团佳木斯市委。书记刘铁民。
    1985年共青团佳木斯市委下辖5个团区委,13个团县委,542个基层团委,9303个团支部 。
    五、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员会
    牡丹江市于1949年1月8日成立青年团市团部。1950年6月10召开青年团牡丹江市第一次代 表大会。到1966年召开8次团员代表大会。1973年12月18日至20日牡丹江市召开第九次团员代 表大会,恢复了团市委机关。到1985年牡丹江市共开过12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荆 光甲、许法、李福顺、赵树青、李福林、高喜祥、陈丙申、尹宝松、孟继国、曲元田、王颖 。
    1985年牡丹江团市委下辖海林、林口、宁安、穆棱、东宁、密山、虎林、绥芬河8个县( 市)团委,5个团区委,88个直属团委,577个基层团委,9552个团支部,。
    六、共青团伊春市委员会
    1954年2月18日成立青年团伊春地区工作委员会。1956年5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伊春林区工 委改为伊春林区委员会。青年团伊春林区工委也改为青年团伊春林区工作委员会。1957年7月 召开团伊春林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957年9月13日伊春建市,共青团伊春林区委员会改为共青 团伊春市委员会。到1966年伊春市开过5次团员代表大会。1973年1月18日至21日伊春市召开 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后,重新建立了团市委机构,到1985年共召开过8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 团委书记有:王忠、茹长胜、罗盛斌、汤书卿、吴兆奇、霍明宇。
    1985年团伊春市委下辖铁力、嘉荫两个团县委,15个团区委,45个直属团委,113个基层 团委,4556个团支部。
    七、共青团鹤岗市委员会
    1950年1月30日至31日,召开青年团鹤岗矿区代表大会,成立了青年团鹤岗矿区委员会。 1950年4月市、矿合署。矿区团委改为团市委。到1966年开过10次团员代表大会。1973年3月 5日鹤岗市召开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重新组建了团市委。到1985年,共召开过14次团员代 表大会。历任团市委书记有:孙克勤、荆光甲、路振武、庞德海、刘忠、王树榕、吴立国、 刘玉华(女)。
    1985年团鹤岗市委下辖萝北、绥滨两个团县委,6个团区委,97个基层团委,2130个团支 部。
    八、共青团鸡西市委员会
    1949年6月1日,召开青年团鸡西矿区代表大会,成立青年团鸡西矿区委员会。1957年初 建鸡西市。6月,矿区团委改为共青团鸡西市委。到1966年开过5次团员代表大会。1973年4月 20日鸡西市召开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重新组建了团市委。到1985年鸡西市召开过9次团员代 表大会。连同矿区团委开过的5次团员代表大会,共开过14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王 珣、时峰、吴长胜、缪文龙、董士钊、姜贵权、王立福、夏宝礼。
    1985年团鸡西市委下辖团鸡东县委,6个团区委,131个基层团委,3657个团支部。
    九、共青团双鸭山市委员会
    共青团双鸭山市委的前身是双鸭山矿区团委,产生于1950年6月矿区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4日双鸭山建市。矿区团委改为团市委。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开过7 次团员代表大会。1970年5月22日至26日,召开了共青团双鸭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重新组建 团市委。到1985年共开过11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周景春、鲍恩荣、明忠、沈忠宽 、张秀枝、段喜文、丁桂英。
    1985年团双鸭山市委下辖团集贤县委,4个团区委,44个直属团委,66个基层团委,188 8个团支部。
    十、共青团七台河市委员会
    七台河市前身为七台河矿区。1959年6月召开矿区首届团员代表大会。1965年设立七台河 特区。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共开过3次团员代表大会。1970年七台河建市后,1972年12月 12日至14日召开共青团七台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1985年召开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前后开 过5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欧阳云亮、盛连扬、张震生、王秉恒、迟秀峰。
    1985年共青团七台河市委下辖勃利团县委,3个团区委,28个基层团委,2958个团支部。
    十一、共青团绥化地委
    共青团绥化地委始建于1956年3月。1958年8月绥化地委迁移到哈尔滨市内更名为松花江 地委,团地委也随之更名。1965年7月,松花江地委又迁往绥化仍为绥化地委,共青团绥化地 委一同恢复。1973年3月5日至6日召开共青团绥化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重建了共青团绥化地 委。到1985年历任团地委书记和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有:杨焕廷、张家骏、孙焕德、马琳、刘 丽华、王悦华、王东民。
    1985年共青团绥化地委下辖海伦、绥棱、绥化、庆安、望奎、明水、青冈、兰西、安达 、肇东、肇州、肇源12个团县(市)委,703个基层团委,13847个团支部。
    十二、共青团松花江地委
    共青团松花江地委始建于1958年8月,1962年因精简机构团地委撤销。1963年9月又恢复 了团松花江地委。1973年1月17日召开共青团松花江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重新组建团松花江 地委。1976年8月召开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1979年5月改为团省委派出机构。到1985年历任 书记与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有:杨万清、孙焕德、严继武、索长有、赵林茂、钱治国、方世昌 、张松岭、孙金华、丁坚、韩伟。
    1985年团松花江地委下辖双城、尚志、宾县、五常、延寿、巴彦、木兰、通河、方正9个 团县(市)委,508个基层团委,9654个团支部。
    十三、共青团大兴安岭地委
    1965年4月建立了大兴安岭特区团委。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地委停止活动。1 973年4月23日至29日召开共青团大兴安岭地区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重新组建了大兴安岭团 地委。到1985年共开过2次团员代表大会。历任书记有:初振忠、陈昌珠、张毅、周玉环。
    1985年团大兴安岭地委下辖呼玛、塔河、漠河3个团县委和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 4个团区委,163个基层团委,2250个团支部。
    十四、共青团黑河地委
    1949年7月建立青年团黑河地区工作委员会。1953年3月20日召开黑河地区首届团员代表 大会。1973年4月23日至26日召开共青团黑河地区第二次代表大会。1982年12月团省委决定团 黑河地委仍为团省委派出机构,不再实行选举制。到1985年历任书记有:刘今生、陶玉山、 赵国滨、孙中国、李景田、徐福和、李淑香、张永刚。
    1985年团黑河地委下辖嫩江、德都、北安、逊克、孙吴、黑河、五大连池7个团县(市) 委,201个基层团委,3586个团支部。
    十五、共青团牡丹江地委
    青年团牡丹江地委成立于1956年3月12日。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地委、专署一级机构不设 群众团体组织的指示,1962年4月撤销。1963年恢复团地委。1973年2月26日召开共青团牡丹 江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重新组建团地委。1983年9月牡丹江地市机构合并为牡丹江市,撤销 团地委。历任团地委书记有:阴兆峰、路振武、张纯、尹宝松、宋桂枝、滕喜奎。
    十六、共青团嫩江地委
    青年团嫩江地委建于1954年9月。1960年4月16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撤销嫩江地委与齐 齐哈尔市合并,团地委随之撤销。1961年6月又恢复了嫩江地委,团地委同时恢复。历任书记 有:王海彦、王欣际、沈萃华、张振德、王秀芝、冯志宽。1984年1月撤销中共嫩江地委,团 地委随之撤销。
    十七、共青团合江地委
    青年团合江地委始建于1954年9月。到1984年底,历任书记有:李启华、刘文儒、孙克勤 、赵云成、潘加军、张驰、卜学良。1984年12月与佳木斯团市委合并,当时下辖有依兰、汤 原、桦南、桦川、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宝清、友谊、绥滨11个团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