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红卫兵代表会

  红卫兵组织是“文化大革命”中,首先在大、中学校学生中成立的群众组织。后来一些 大、中、小学的教师、机关、企事业的职工和农村青年中也陆续建立了红卫兵组织。意为保 卫毛泽东的红色卫兵。红卫兵没有全省统一的组织,各市县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了红卫兵组织 ,后来由几个学校或单位建立联合红卫兵组织。
    黑龙江省的红卫兵组织是1966年8月成立的。8月1日毛泽东主席写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 卫兵的一封信中,对红卫兵的“造反”行动“表示热烈支持”。这封信一发表,全国各地许 多学生都戴上“红卫兵”袖标,加入红卫兵组织。黑龙江省各地中等学校、大专院校也纷纷 成立红卫兵组织。8月16日,红卫兵开始了“造反”活动。这一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 色造反团”一些人,到省委院内贴出“省委不革命就罢他娘的官”的大字报。8月18日,哈尔 滨市一些学生在北方大厦门前召开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成立大会。
    8月22日至23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49个单位的红卫兵组织联合 发起,召开“火烧省委大会”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点火大会”,会上要求罢省长李范五 等领导人的官。
    8月25日,佳木斯农业学校、师范学校、农机学校、卫生学校成立了红卫兵组织(8.25 造反团)。接着,以这4个中等专业学校“造反团”组织为主体成立了佳木斯红卫兵造反总部 。
    9月4日,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发起,有14所大专院校参加,举行了 “红色造反团”总部成立大会。同时“八八团”、“红后代”等造反团也成立了红卫兵总部 。
    牡丹江市于9月30日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色造反团总部”,有28个单位参加。1 0月1日,齐齐哈尔各校学生“造反派”建立了“齐齐哈尔市红卫兵红色造反团联合总部”。
    11月30日,由哈尔滨的部分红卫兵和职工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团”首批宣传队奔赴 农村、厂矿、林区进行“宣传活动”。
    1967年1月16日,在省委主要领导人支持下,23个单位的造反团成立了联合,总部。
    黑河镇红旗中学“红色造反团”和黑河师范“红色造反团”在1月27日联合接管了中共黑 河地委、黑河专署机关,成立了黑河地委、黑河专署接管委员会。
    1月30日,召开了“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大联合夺权誓师大会”,大会宣告成立“黑龙江 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之后成立了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在下设的群众工作组中建立 了红卫兵组。
    哈尔滨市5000余名大专院校的红卫兵在2月中旬奔向绥化、巴彦、五常、海伦等15个县的 农村去煽风点火,联合农村的“红色造反者”搞夺权活动。
    4月9日,牡丹江市召开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红卫兵代表会”(简称红代 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
    5月,成立了哈尔滨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范正美,副主任陈造反、 罗振华。
    7月5日,哈尔滨中等学校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代表会议召开,宣告哈尔滨市中等学校毛泽 东思想红卫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会议通过了中等学校“红代会”常委会委员名单。7月13日 ,鸡西市召开“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代表会议”,成立红代会。8月23日至25日,齐齐哈尔市召 开首届红卫兵代表大会,宣布齐齐哈尔市大中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10月初,佳木斯市 红卫兵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佳木斯市“红代会”。
    1968年3月5日,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群工组成立了共青团组,将“红卫兵”组合并到共 青团组。
    5月7日至12日,哈尔滨市中等学校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有1700名红 卫兵代表参加会议,他们代表着哈尔滨市20万红卫兵。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负责人潘复生出 席大会并讲了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汪家道和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文贞出席了开幕 式。
    牡丹江地区于6月18日召开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200多 人,会议选出73名委员,产生了牡丹江地区“红代会”。“红代会”不仅设立了办事机构, 还办起了《红卫兵报》公开发行。
    哈尔滨大专院校在7月10日至13日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成立哈尔滨市大专院校“红代会 ”。
    8月20日至24日,齐齐哈尔市召开第二次红卫兵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300多人。大会 选举产生了齐齐哈尔市第二届“红代会”常委会。
    与此同时,全省其它地、市、县也都相继召开了红卫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地、市、县 “红代会”。
    1966年8月至1968年8月期间的红卫兵组织,经常冲向社会,造反夺权、批斗所谓的“走 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破四旧、立四新”(破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立所谓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搞派性斗争、大串连等项活动,在社会上造成 了许多不良影响,起了某种破坏性作用。
    1968年9月底,“文化大革命”的夺权阶段结束,进入“斗批改”阶段,大批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原有的红卫兵组织解体,与武斗有牵连的造反派负责人受到审查。10月以后,工人 、解放军宣传队在新入学的学生中重新建立红卫兵组织。新的红卫兵组织不是自成体系的, 而是在校工宣队、军宣队、革委会、党、团组织领导下,按教学班组(当时称“排、班”) 组成。在共青团组织恢复以后,它是共青团领导的预备队或外围组织。
    这时,在全省各地(市)县的中学生中都相继召开红卫兵代表会议,建立红卫兵组织。
    1971年2月13日至15日,齐齐哈尔市召开第三次红代会。会议修改了《红卫兵章程》,选 举出123人为第三届红代会委员,常委会由19人组成。
    哈尔滨市红卫兵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74年11月20日在市青年宫举行。600多名红卫兵代表 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红卫兵要做“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道路”的带头人。团省委 书记张洪池,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李剑白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1975年8月18日至19日,双鸭山市召开第三次红卫兵代表会议,会上,团市委副书记何昌 作了工作报告。
    1976年8月18日,齐齐哈尔市召开第四次红卫兵代表大会。
    到1976年末统计,仅牡丹江地区中等专业学校中红卫兵就达113966人。
    1978年8月30日,团省委与省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红卫兵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鉴 于全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 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工作在不断加强,少先队和学生会也正在恢复。红卫兵的存在 ,使学校中学生组织重迭,学生干部负担过重,矛盾很多。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红卫兵 组织不再继续存在。10月20日,团省委又批转团鸡西市委《关于做好红卫兵组织结束工作试 点的报告》。从此,黑龙江省各地的红卫兵组织相继取消。
    1968年秋至1978年秋10年中的红卫兵,他们虽然也喊“造反有理”的口号,但是没有走 出校门的重大造反行动。这一阶段的红卫兵是按领导者的意图和“文化大革命”中后期的需 要塑造的“模范”学生,是“文化大革命”的模范中学生组织。在此期间,大学没有重建红 卫兵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