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供销机械工业
1958年,在商业供销部门大搞技术革新中,有些市县商业供销部门根据实现全省商业供
销“机械化”的要求,开办一些小型机械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土洋结合办法,生产卷布机、
切割机、打包机、液体售货机等,为开展技术革新,加速商业供销机械化服务。但在纠正浮
夸风中,未加鉴别,一律否定,实行关停并转。当时保留的集贤县供销合作化机械厂是全省
供销合作社唯一的社办供销机械工业企业,有厂房600平方米,从业人员40余人,以修复汽车
为主,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1969年3月,在珍宝岛事件中,全厂团结一致,昼夜抢修军
用汽车,为支援前线服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
1975年,省供销合作社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确定加速实现供销合作社机械化的十年规
划,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当年,投资300万元,率先在双城县建立1所具
有一定规模、设备较先进的供销机械厂。1977年投产,从业人员150人,年产值100多万元,
主要生产打包机、蜂蜜桶等。此期间,省供销合作社还投资8万元,扶持集贤县供销合作社机
械厂更新改造设备,安排生产输送机,产品实行统一调拨分配。随后,明水县供销合作社机
械厂、爱辉县供销合作社机械厂等相继开办,生产苏式打包机、立式打包机、输送机、馒头
机、堆装机、压块机、扒带机、破布挑选机、梳毛机、捆席机、捆条机、扒麻机、甩籽机等,
推动全省供销合作社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截
止1978年,全省供销机械工业企业生产输送机100余台、老虎车200台、动力打包机500台、蜂
蜜桶2 000多个,其中动力打包占草秸打包总量的60%以上,基本实现打包机械化,包装规格
化,装载定型化,不断提高轻泡物资装载量。
1980年以后,由于供销合作社机械工业基础薄弱、产品不定型,技术骨干短缺,生产成
本高,加上改革开放,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实行多渠道经营,致使供销机械产品滞销,难以
维持生产,供销机械工业企业随之转产或移交当地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