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劳动竞赛,始于1951年3月。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合作(供销)社主
要任务不同,劳动竞赛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措施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劳动竞赛,激发干部职
工劳动热情,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互助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合作(供销)社事业发
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
1951年3月,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代表、双城县五区民和村合作社主任刘英兰向吉
林省汪清县鸡冠砬子村合作社主任公方滋应战,并向松江省基层合作社挑战,开展爱国主义
竞赛。其挑应战条件是:满足社员购买力的90%以上,购销总额达到111.6亿元(东北币,下同),
信用部存款1.6亿元,其中70%用于解决社员购买生产资料方面的困难,30%用于解决社员购买
生活资料及其他方面的困难,并制订管理民主化,经营合理化,推行合同制,开展代购业务,
实行订货单和送货制等保证措施。同年4月,肇东县李家、林甸县烟筒屯等黑龙江省特等模范
合作社向全省基层合作社发起“配合丰产运动搞好供销”的挑战,提出集中全力满足社员90%
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组织社员副业生产,大力推销农副产品;开展社员自由借贷,扶持
困难社员发展生产等保证条件。据此,黑龙江、松江两省联合社因势利导,组织基层合作社
响应号召,积极参加挑应战,推动了人与人、社与社、县与县爱国主义竞赛运动的开展,对
深入贯彻为社员服务方针,克服“三重三轻”倾向,活跃购销业务,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计
划,支援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并涌现出双城县民利、克山县尖山、肇东县李家、
林甸县烟筒屯、绥化县新胜、呼兰县小王岗、桦川县太平镇、讷河县孔国、鸡西县新兴、肇
源县葫芦系等一批省特等模范合作社及刘英兰、刘凤山、贾焕章、王清林、李双林等先进模
范人物代表。克山县尖山村距县城50多公里,离北兴镇10多公里,住居偏僻,交通闭塞,农
民群众出售农副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既不方便又耽误生产。农民出身的合作社主任
刘凤山深知其苦,把“为农民群众解决困难”作为已任,通过背货下乡,组织32个社员小组
提货单子,适时供应农民群众一年四季所需的铁木农具2 107件,每个劳动力平均13件,从未
耽误使用。全村种植的麦类,油麦占1/2,国家不收购,他就到县城零售,与县制粉厂联系推
销,共销2.58万多公斤。同时提出“消灭油麦”的口号,帮助社员调剂“先华”麦种6 500多
公斤,“紫花豆种”、“大金顶”玉米种5 300多公斤。使用良种的面积占耕种面积15%,基
本淘汰油麦,并逐步优化了种子。他针对农民群众没有搞副业的习惯,动员部分农民进山倒
“套子”,拉运木材,由合作社贷给路费;又从外地买来狼药、炸子、铁丝、秫秸刀等,发
动群众打狼、打狐狸,套兔子、野鸡,组织编席子;采取贷纺车、棉花,包销产品等办法,
帮助妇女纺线等,共推销农副产品2.67亿元(旧人民币,下同)。在推动农副产品生产发展后,
农民群众对生活资料的需要也随之增加。仅11月份,合作社供应棉布12 408米,每个社员平
均供应13.4米。农民需要好斜纹布做棉衣,他就去齐齐哈尔市购进294米,满足其需要。为了
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困难,合作社专备时令病成药。在发生“克山病”之际,有17人
患病,卧炕不起,刘凤山立即召开理事会,聘请本村2名医生参加,研究治疗措施,并亲自往
返县城买药,使“克山病”得到扼制。刘凤山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深受农民群众拥
护,被誉为“处处想着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在他领导下的合作社,到1951年末,两年(实际
为23个月)资金周转108次,平均每月4.7次,远远超过上级社规定的每月周转1~2次的要求;
对社员的购销额达27.38亿元,占社员购销需要总额31.34亿元的87.4%;干部职工平均工作量
10.34亿元(少1个月工作量未计算在内),超过上级社规定的年均10亿元工作量标准;费用支
出(包括工资、旅费、灯油、其他杂支等)仅0.43亿元,占购销总额31亿元的1.38%。《东北日
报》、《黑龙江日报》先后刊载刘凤山的模范事迹,号召合作社工作者以刘凤山为榜样,勤
勤恳恳为农民群众服务。
1952年6月开始,按照东北区联合社的统一部署和《东北区合作社试行爱国主义竞赛办法》
的要求,黑龙江、松江两省合作社通过挑应战形式,从思想发动、民主讨论计划入手,确定
发展购销业务。降低费用,增加积累,为达到增产节约粮食41万吨(折合旧人民币3 285万元)
的奋斗目标。抓住找窍门、挖潜力和推广先进经验两个环节,把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爱国主
义竞赛运动逐步引向深入。当年10月,两省基层合作社普遍推广已被东北区第五次合作社工
作会议确认的绥化县新胜村合作社“公开成本,民主评价”、嫩江县合作社“集体存粮”、
松江省人民政府职工合作社杨君售货法杨君是图书、玩具类营业员,在爱国主义竞赛运动中,
为了扩大销售额,完成与超额完成购销计划,她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分析研究顾客心理,集
售货员的优点于一身,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其主要特点是:善于观察顾客心理,并能及
时根据其要求,帮助选择不同规格的商品;主动介绍商品产地、性能、规格、质量;态度热
情、和蔼;对合作社没有的商品,主动与顾客做订购货计划,及时为顾客准备。、双城县民
和村合作社“加速资金周转”等先进经验,取得较好效果。黑龙江省合作社通过开展爱国主
义增产节约竞赛运动,超额0.85%完成全年供销计划,供销额比1950年增长3倍。其中供应农
业生产资料占供应总额的26%,为国家完成购销粮任务占计划的113.4%。在农村口粮、饲料青
黄不接之际,基层合作社普遍开展调剂口粮、马料工作。共调剂4.36万吨(不含国家调拨的豆
饼和地方人民政府的义仓粮)。讷河县向阳村合作社创人均日销售额61.64元的先进纪录;绥
化县民吉村合作社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占供应总额的50%的先进纪录;杜尔伯特旗烟筒屯(由
林甸县划入)创为全村每人推销副业产品6.6元的先进记录;绥化县新胜村合作社创贷放款1万
元的先进记录。
1954年,根据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东北区办事处《关于继续广泛地发动职工开展爱
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的指示》精神,黑龙江、松江两省合作(供销)社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
动均以扩大购销业务、改善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但不同季节、不同中心任务、不同地区条
件,竞赛的重点又各有侧重。并在扩大购销业务的基础上,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
增加合理积累。竞赛形式改变了过去挑应战的作法,逐步推行民主讨论计划,把计划按日按
月落实到部、组,使之成为工作奋斗目标,起步于行动。通过竞赛运动,两省基层合作社普
遍推广“民主讨论计划”、“送货到门,就地收购”、“结合合同”、“粮食核算”(包括降
低粮食减量、直线运输)等4项经验。市县联合(供销)社普遍推广“调查需要,生产资料质量
鉴定”、“与手工业加工订货”、“轻泡物资提高技术装载量”、“小型物资交流会”、“
牲畜交流会”等5项经验,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不断引向深入,并逐步向经常化、制度化
方向发展。同年11月,省供销合作社下发《基层供销、消费合作社开展劳动竞赛奖励暂行办
法》,统一社、部、组、人(包括主任、会统人员、营业员、收购员、采买员等)的竞赛评比
条件和奖励办法,确保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得以健康发展。
1955年2月,省供销合作社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模范代表会议,528名模范代表出席
会议。其中有模范理事、模范基层供销合作社、模范部组、模范生产单位等集体代表及基层
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计员、统计员、信贷员、收购员、营业员等个人模范代表。会议总结交
流11项经验,评选出肇东县李家村等8个一等模范供销合作社和富锦县花马供销合作社营业组
长于红珍(女)等9名一等模范个人,进一步推动以人与人、部组与部组及市县范围内社与社为
主,以“深入贯彻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认真搞好统购统销,扩大收购业务,积极满足农民
生产、生活资料需要,加强农村初级市场领导,有步骤做好私商改造,切实改善经营管理和
民主管理,促进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发展,支援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
义劳动竞赛运动的开展。同年7月,贯彻执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发的《关于在供销合作社系
统内开展节约运动的指示》,结合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在正确执行1955年商品流转计划的前
提下,从降低费用(包括减缩行政管理费),降低基建造价标准,降低附属生产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入手,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取得较好成效。截止年末,全省各级供销
合作社商品销售额(剔出移交业务的不可比因素)比1954年提高5.4%,商品流通费下降20%,商
品损耗减少32.7%,非商品资金占用节省707万元,结算及其他资金占用减缩11.4%,并使干部
职工树立起节约风尚与核算思想。
1956年初,根据“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由肇东县李家、绥化县新胜、尚
志县苇河、讷河县向阳、五常县民乐、宾县居仁、东宁县三岔口等7个村供销合作社联名倡议,
广泛开展以“多购、多销、快周转、少损耗、优良服务”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先进
工作者运动,落实“四项定额”(定采购计划、定供应计划、定资金周转率、定商品损耗率);
推广“送货到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了解需要,签订合同,就地收购,直达运输”的配
套经验;坚持旬检查、月评比、季奖励制度,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先进工作者运动开展起
来,坚持下去。同年8月,省供销合作社召开全省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638
人参加会议,其中先进工作者代表537人,列席的市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工会专职干部等101
人。确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做好旺季工作,活跃农村市场,
保证完成全年购销、财务计划”的工作任务,组织交流103项先进经验,推选贾焕章、付振山、
隋春贵、付永太、郑学谦(女)、裴载一、高子清、孟宪贵、郝凤鸣、阎富子、阚廷喜、曹润
身、朱广荣、李景阳、钟名远、王济山、徐广玺、孙仁等30名先进工作者代表出席全国供销
合作总社召开的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先进工作者运动的推动
下,全年全面完成供销、财务计划,商品销售额达72 880万元,比1955年提高22.6%,实现利
润3 585万元,增长93.6%,商品损耗率由0.65%下降到0.47%,基本消灭年度亏损社;涌现出
先进工作者14 311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29%,先进基层供销合作社216个,占总社数的16.7%,
另有先进商店(含综合门市部、供销部、采购部等)303个,先进营业小组318个,先进科(股、
站)49个;各市县供销合作社推广的先进经验,多者100项之上,少者20~40项;干部职工提
出合理化建议10 890件,已被采纳并产生一定效果的6 926件,占合理化建议总数的63.6%。
为了确保先进工作者竞赛运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使先进经验收到实效,发挥促进完成购销,
财务计划,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省供销合作社
发出《关于1957年推广先进经验的规划(初稿)》,要求基层供销合作社推广16项先进经验。
其中普遍推行,坚持经常,并逐步形成制度的有:“送货到门,就地收购”、“小型物资交
流会”、“帮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规划副业生产”、“请农民鉴定铁木农具质量”、“民
主讨论计划”、“结合合同”、“降低商品损耗”、“小组营业责任制”等先进经验。县以
上供销合作社推广8项经验,其中普遍推广、坚持经常、并逐步形成制度的有:“提高装载量”、
“直线运输”、“与手工业加工订货”、“合同制”、“统计报表传递”等先进经验。随后,
提出“扩大采购,搞好供应,加速周转,节省费用,优良服务”的先进工作者竞赛运动的主
要内容,并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暂行
办法》,试行供应、采购、财会、统计等同工种竞赛。1957年9月,省供销合作社召开第二次
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方针,在多购多销的前提下,节约挖潜,
降低费用。其重点是:减少经营环节,节约费用开支;降低商品损耗;节约资金,节省利息
支出;节约公杂费;健全责任制,减少差错。
1958年初,省供销合作社下发《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1958年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办法
(征求意见稿)》后,通过苇河采购跃进、促进生产现场会议,分别树立尚志县苇河、肇东县
李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等3个供销合作社为支援山区、农业区、草原区,扩大收
购、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样板。全省供销合作社迅速掀起以“七比、五保证”“七比、
五保证”为:比多购、比多销、比经营管理、比服务质量、比推广先进经验、比市场管理、
比领导方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别以5项保证为具体条件,其实际内容按不同工种、不同
岗位因事因人而定。为具体内容的“三多、四好、两少、一便利”“三多、四好、两少、一
便利”为“多购多销多积累;促进生产好、市场供应好、经济条件好、服务质量好;层次环
节少、费用少;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广大干部职工人人鼓干劲,
争上游,个个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积极为支援农业做贡献。但在“大跃进”的冲击下,
一些经济指标严重脱离客观现实,加上浮夸风盛行,大刮树红旗、放“卫星”之风,搞“翻
番再翻番”、“跃进再跃进”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流于形式,失去真实意义。
1961年,供销合作社体制恢复后,以执行政策好、安排生活好、促进生产好、服务质量
好、经营管理好、政策业务学习好等“六好”为内容的社与社、部与部、组与组、人与人的
对口对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随之开展起来,并形成比学赶帮热潮。同年12月,在基层供销合
作社联系点会议上,肇东县向阳、尚志县苇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绥化县宝山、
海伦县海兴、明水县兴仁、拜泉县新生、讷河县讷南、龙江县发达、肇州县万宝供销合作社
双发供销部等10个先进模范供销合作社(部)向全省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发出联合倡议,将社
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向办好“五件实事”上,使供销合作社工作争得主动,迅速打开局面。肇
东、讷河、阿城等13个县供销合作社提前20天超额完成年度购销计划;向阳、苇河、烟筒屯、
宝山、海兴、新生、兴仁、讷南等基层供销合作社率先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购销任务,起到
骨干带头作用。1962年5月,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提出,将“六好”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申为“五好”社部(政治工作好、贯彻政策好、完成计划支援生产好、经
营管理好、民主办社好)、“六好”职工(政治思想好、执行政策好、完成任务好、服务质量
好、勤俭节约好、各项学习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意见,要求各地发动职工讨论“五好”社
部、“六好”职工条件,并广泛征求社员群众意见,以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内容。
同年9月,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确定,在办好“五件实事”的
基础上,以活跃购销业务,支援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为中心,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
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63年1月,省供销合作社下发《关于开展“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社会主义竞赛的
奖励办法》,对评奖范围、期限条件、方法及奖金提取和使用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2月,
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从“两支援”“两支援”,即支援农业生产,支
援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出发,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动力,以搞好购销业务,
改善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具体确定主攻5
个重点:一是扭转350个经济管理较差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其中的100个亏损或亏损边
缘社;二是解决120个二、三级亏损站;三是提高轻浮物资大头载装载量;四是处理“三清”
有问题商品和质次价高的积压商品;五是降低水果、化肥、陶瓷损耗。为此,全省各级供销
合作社普遍开展“三对比”教育,即对比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对比贯彻执行
政策,对比经营管理找差距,发动干部职工“三讨论”、“三落实”,把群众性的社会主义
劳动竞赛不断引向深入,取得较好成效。截止3月末,全省供销合作社一季度超额完成商品零
售计划7.3%,比1962年同期增长18.6%,猪、蛋、烟、麻等农副产品主要品种收购量持续大幅
度上升,超额完成国家收购计划。费用水平下降0.11%,资金周转加快0.01次,利润提高31.7%
,亏损额由244万元下降到68.8万元。更可贵的是干部职工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普遍增
强“三大观点”,牢固树立“两支援”①、“三服务”思想,好人好事倍增,涌现出400多个
先进集体和2 000多名先进个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老模范、肇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
记、主任贾焕章。他10多年一直同农民血肉相连,为改变家乡贫穷面貌沤心沥血。农历腊月,
备耕在即,向阳公社曙光五队队长韩明礼正为缺1匹马少出1台车、少套1副犁而犯愁,贾焕章
冒着严冬风雪来到五队,当即承担起买马任务。第二天,他从百合大队二队牵一匹红骟马,
送到曙光五队,社员群众感到马弓背腰,不可心,又由他退给百合二队。经过与社员商量,
同意好马买不到先买两头牛。他又不辞辛苦地到日新大队买两头奶公牛,社员怕干活不顶硬,
没敢要。随后,在一个风雪的早晨,他顶风冒雪到下曲家大队买了一头犍牛、一头母牛,社
员只相中一头,第三次又没有买成。此时,他站不安,坐不稳,埋怨自己:“为啥没有给社
员买到可心的牲畜呢?”供销合作社职工也议论纷纷,说“老贾爱管闲事”、“买牛买马没啥
好处,不如抓抓业务”。他听到这些活后,利用晚间与职工促膝谈心,用自己切身体会教育
职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取得理解和支持。不久,他终于在明久公社为曙光五队买到社员
称心如意、身圆蹄正的灰色小儿马。到1963年末,他跑遍肇东、肇州、肇源等县畜牧场和社
队,为农民和生产队买回近千头(匹)牛马,解决了地多、畜力不足的困难。过去,农民说这
里是“碱巴拉,破皮黄,干挨累,不打粮”的地方,贾焕章自当选合作社主任,就横下一条
心,立誓叫穷碱沟变成富饶乡。他经过走访农民,与老农研究改造土质办法,在粪肥上下了
苦功夫,亲自赴哈尔滨、肇东等市县组织城粪下乡,帮助农民试验底肥和摅口肥,取得谷子、
玉米增产30~40%的好效果,逐渐改变了农民历史上不用城粪的习惯。14年共组织供应城粪1 000
多万公斤,粮食总产量突破1 000吨,达1 200多吨,社员们兴奋地说:如今是“碱巴拉,破
皮黄,上了粪,真打粮”。贾焕章在支援农业生产,改变家乡面貌上并未由此停步,他望着
广阔的草原,决心让“草海之上尽牛羊”,冲破“没资源,搞多种经营无能为力”的因循守
旧的思想观念,踏遍草原,四处找资源,与职工一起深入14个大队、80多个生产队,因地制
宜地规划生产,除组织社员熬碱、熬钾盐、熬硝、打草外,还帮助社队和社员发展养猪、养
牛、养蜂、种中药材、果树等生产。有些生产队缺羊,他不辞辛苦地到外地串换调剂;有些
农民缺鸡雏,他顶着烈日担挑将孵出的小鸡送到农民手里,又到尚志县苇河公社引进草莓,
去双城县兰棱公社串换良种。从而,打开平原区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门路,使原有5个平均收
入低于富裕队35%的穷队基本赶上富裕队。供销合作社收购的农副产品,除了过去的猪、禽、
蛋、草几种,又增加了羊毛、红果、茴香籽、土碱、蜂蜜等20多个品种。14年来年年、季季、
月月超额完成购销计划。贾焕章被农民群众誉为对农业生产知根知底的好“参谋”,对社员
生活了如指掌的“贴心人”。同年5月,省供销合作社发出通知,号召全省供销合作社干部职
工学习肇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主任贾焕章为农业生产、为农民生产服务的自觉
性和主动性,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依靠社员群众办好供销合作社的群众路线工
作方法,知难而上、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推动“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的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向纵深发展。8月,在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贯彻省委财贸部长会议和全国
省市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精神,通过“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竞赛的评比活动,带动了
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六查、六改”。即清查采购、供应业务的损失浪费,克服该进不进造成
脱销或盲目采购造成积压的现象,扩大购销业务;清查商品库存的损失浪费,积极处理积压,
搞好合理储备;清查资金、票证、帐目上的损失浪费和漏洞,加强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清
查流转环节上的损失浪费,减少环节,合理组织商品流转;清查劳动组织和机构设置方面的
损失浪费,调整机构体制;清查商品运输、包装、保管、加工和原料使用方面的损失浪费、
加强验收、养护、管理,减少损失、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效果。仅从商品运输、保管入手,
即降低商品损耗25%,增加积累100多万元。其中水果损耗率由1962年的15%降到10%左右;化
肥直拨到基层,损耗率由8%降到4~5%;饭碗由杂草包装改由稻草包装,大包装改为小包装,
平均损耗由15%降低到8~10%;草苇平均装载量提高10%以上。同年12月5日,省委批转省委财
贸部、肇东县委财贸部工作组《关于肇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的调查报告》,将向阳供销合作
社树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一面红旗,指出:向阳供销合作社可贵之处在于坚定不移地为农
业生产服务,为巩固集体经济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始终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艰苦奋斗,
勤俭经营;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遇事同群众商量,注意调查研究,一丝不苟地
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号召全省各级财贸部门,特别是供销合作社,都要认真学习向阳供销合
作社的经验,贯彻为农业生产和为农民生活服务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全面
做好农村供销工作,为支援农业生产发展,为巩固集体经济作出新的贡献。13日,《黑龙江
日报》发表题为《一心朴实为生产,艰苦奋斗14年》的通讯,系统地介绍肇东县向阳供销合
作社14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支援农业,勤俭办社的先进事迹,并配发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
的一面红旗》的社论。19日,全省供销合作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专门作出《关
于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学习向阳供销合作社的决议》,要求全省供销合作社积极响应
省委号召,学习向阳供销合作社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为巩固集体经济服务的思想;一丝不
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严肃精神,艰苦奋斗、勤俭经营的优良传统,先人后已、大公无
私的高尚风格,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民主办社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进一步
增强“三大观点”,为支援农业夺取大丰收,支援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
个学向阳、赶向阳的热潮,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迅速掀起,推动了以支援农业夺取大丰收
和支援集体经济巩固发展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劳动热情,搞好购销,活跃
物资交流,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为基本内容的“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
竞赛持久、深入的开展。
1964年4月,省委召开全省财贸部门“五好”商店、“六好”店员代表会议,评选出22个
红旗单位,表彰35名“六好”职工,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有“肇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尚志
县苇河供销合作社、勃利县生产资料站、拜泉县土产废品站等4个红旗单位和贾焕章、辛云鹏、
王显章、李毓书、桑桂琴等5名“六好”职工。同年7月,省供销合作社根据政治、经济形势
的发展变化,对“五好”社部、“六好”职工的内容和要求作了相应调整,将“五好”社部
改为“五好”企业,其主要内容为:政治工作好、执行政策完成计划好、经营管理好、生活
管理好和干部作风好。“六好”职工的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好、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爱
护公共财物好、团结互助好、服务态度好和经常学习好。经过半年初评,深入发动职工群众
进一步组织串联、挂钩,使“五好”企业、“六好”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进入互学互帮
阶段,特别是《黑龙江日报》报导肇东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互帮互学网的经验以后,各地
区、各工种均树立了标兵,相互结成对子,掀起“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做到比有对手,
学有样板,赶有目标,帮有措施,促进先进更先进,后进迎头赶上去。
1965年4月,省供销合作社下发《1965年政治工作要点》,各地供销合作社的一切工作均
纳入“五好”企业之内,通过“五好”把各项工作串起来,以“五好”为内容安排、检查、
总结工作,并由始至终坚持“五落实”(即思想落实、任务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领导
落实,下同),推动了“五好”企业、“六好”职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断地向前发展。同年
8月,省委批转拜泉县委《关于兴华供销合作社支援副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报告》,将兴
华供销合作社树为全省供销合作社支援农业,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样板,号召各级供销
合作社牢固树立“三大观点”,把支援和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要求指
派专职人员,建立专门农副产品生产指导机构和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支援和促进
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黑龙江日报》于10月28日刊发题为《为综合经营开路》的
通讯,具体介绍拜泉县兴华供销合作社重新认识、调查摸底、树立样板、连闯难关,促进平
原区发展农副产品生产的经验,并配发《做平原区副业生产的开路先锋》的社论,全省供销
合作社立即掀起学习兴华的热潮,将互帮互学、一帮一活动引向深入,使“五好”企业、“
六好”职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健康有序、持久地开展。
1966年初,省供销合作社下发《1966年政治工作要点》以后,各级供销合作社按其要求,
侧重抓了6项工作:一是党支部“抓总”,分管“五好”,即党支部以“五好”为内容统一安
排、检查、总结工作,把各项工作纳入“五好”,统由“五好”串起来,支委和行政、工会、
共青团等组织各管一好。二是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从帮思想、带作风做起,掀起
比学赶帮热潮。三是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明确各阶段的努力方向。四是边学习“五好”企
业、“六好”职工条件,边对照检查找差距、边研究改进措施付诸于行动。五是在学习解放
军、大庆、大寨及全国全省先进典型经验的同时,学习以肇东县向阳、尚志县苇河、林甸县
红旗、拜泉县兴华等供销合作社为代表的支援农业,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经验;以勃利
县农业生产资料站为代表的面向基层,千方百计为基层企业服务的经验;以青冈县芦河供销
合作社政治指导员沈君和鹤岗市果品站党总支书记李岩山为代表的运用解放军政治工作经验,
办好供销合作社(站)的经验;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供销合作社为代表的勤俭办企
业的经验;以杨逢雨、董全相为代表的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以致用的经验;以双城县农丰供
销合作社永久供销部、密山县集贤供销合作社为代表的支援贫队,改变落后面貌的经验,以
及贾焕章、王彦民、沈光泽等为代表的个人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把先进的点变先进的面。
六是坚持总结、检查、评比、奖励制度,使全省供销合作社的“五好”企业、“六好”职工
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但事隔不久,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迫使群众
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断。
1972年初,全省地市商业局长会议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作了部署,要求农村商业参照有
的地方提出的“五比五看”(即比政治思想,看路线觉悟;比完成计划,看执行政策;比经营
管理,看勤俭风气;比服务质量,看服务方向;比互帮互学,看革命团结)的内容,发动职工
民主讨论计划,落实“五定”指标和保证措施,开展社与社、部组与部组、人与人之间的比
学赶帮活动。同年3月,省农副产品供销局成立后,经过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了林口县新城供
销合作社扶持社队农副产品生产,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勤俭办社,宾县满井供销合作社忆
社史、讲传统、进行思想教育,办好供销合作社,宁安县石岩公社党委加强对农村商业领导
等典型经验,并以此引路,通过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带动了全省农村商业工作。在农业
多灾减产的情况下,农副产品收购、省外采购和商品销售均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其中
商品销售额完成15.9亿元,比1971年增长40.7%,供应出口额1 135万元,提高34.6%。基层供
销合作社费用水平下降0.15%,资金周转加快0.33次,劳动效率提高5.5%,实现利润177万元,
扭转了1971年盈亏相抵净亏的局面。与此同时,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其经验基本配套成龙,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宾县满井供销合作社的政治思想教育经验;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林口县新城供销合作社、宁安县石岩供销合作社的支援农业经验;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
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的改善经济管理经验;甘南省查哈阳供销合作社依靠农民群众办好
供销合作社的经验。据8个地区、4个市的统计,有1 482个地、市县分司和基层供销合作社、
供销部被评为地市县(旗)农副产品供销系统的先进单位,占总数的7.5%。先进代表人物有:
被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脚板”王喜财;艰苦奋斗24年,为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
出力做贡献的“好参谋”王彦民;吃大苦、耐大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李锦姬(女)等。
由农村商业主营的主要品种生产,也出现一些高产稳产典型,计有:北安县凤凰山水库养鱼
连续9年平均亩产高于全省平均亩产7倍;肇东县五站公社西大洼苇塘亩产芦苇创全省最高纪
录;望奎县卫星公社惠头大队年播密植大麻高于全省3倍;宁安县杏山公社复兴二队实行大垅
双行、粮烟(烤烟)混种平均亩产高于全省1倍;德都县新发公社永利大队7年放养柞蚕平均单
产高于全省3倍;延寿县夹信公社平安一队李道顺蜂场连续13年平均每箱产蜜50公斤以上;勃
利县青山公社胜利大队果园连续8年单株产果70公斤以上等。1973年3月,省委、省革命委员
会召开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全省树立170个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
标兵,其中农副产品供销系统有:林口县新城供销合作社、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桦南
县水产站、甘南县查哈阳供销合作社等4个单位被树为全省先进集体;宾县满井供销合作社支
农服务队员王喜财、肇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贾焕章、尚志县苇河供销合作社党支
部书记王彦民、海林县旧街供销合作社营业员李锦姬(女)等4人被树为劳动模范标兵。
1975年,为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会议精神,各地供
销合作社均把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与建设“两大”式供销企业结合起来。同年12月,在全省供
销合作社系统为普及大寨县出力做贡献会议上,贯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的《学大庆学大
寨先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标准》。即:有一个坚持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
和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能够坚定依靠贫下中农,依靠职工,打
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干部能够坚持商业劳动,参加农业集体生产劳动;促进粮食增产,
组织多种经营,支持社队企业,帮助穷队改变面貌,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壮大集体经济出大
力、贡献多;有一个健全的商业网,能够按照国家政策和计划,把生产、生活资料及时供应
下去,把农副产品及时收购上来,完成和超额完成购销任务;经营管理好,服务质量高,规
章制度健全,费用水平低,有合理积累,勤俭办企业成效显著(简称“六条标准”,下同)。
在搞好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普及大寨县,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对照“六条标
准”找差距,制定“两大”式供销企业和为普及大寨县作贡献的规划,落实于具体行动之中。
到1976年,通过“双学”和“两大”式供销企业建设,除为普及大寨县、为支援粮仓和农副
产品生产发展出力作贡献外,有578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占总社数的48.9%)、133个市县公司(
占公司总数的45%)经过企业整顿,改变了薄弱状态,有的跨进先进行列。几项财务指标均好
于1975年,呈费用水平下降、资金周转加快、利润积累增加的好势头。庆安、绥棱、青冈、
阿城、集贤、林甸、鸡东、宾县、五常、尚志、甘南、克山、宝清、宁安、嫩江、北安等16
个县供销合作社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占县(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总数的20.9%。林口县新城供销
合作社、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鸡东县土产公司、甘南县查哈阳供销合作社、桦南县水
产站、尚志县苇河供销合作社、海伦县胜利供销合作社、鄂温克旗镇锡尼河西供销合作社、
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勃利县恒太供销合作社河口供销部、宁安县蚕业站、林甸县供销合
作社汽车队、依安县宝泉供销合作社饭店、茂兴湖水产养殖场、哈尔滨市万宝供销合作社等
15个单位,被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双学”先进集体标兵;王喜财、贾焕章、李锦姬(女)、
郭四喜、刘山、齐万富、蔡洪恩、贾学英、万兴仁、纪文秀等10人被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
统“双学”先进工作者标兵。1977年6月,在全省财贸战线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树立大庆油田
标杆单位5个、先进单位28个、模范标兵8人,其中大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南岗收购部被评为
大庆油田先进单位,大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让湖路收购部副政治指导员郭四喜被评为大庆油
田模范标兵;评选出“两大”式企业(单位)33个,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尚志县苇河供销
合作社、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甘南县查哈阳供销合作社、林口县新城供销合作社、鄂
温克旗锡尼河西供销合作社等5个企业(单位);评选出“双学”先进企业(单位)132个,供销
合作社系统有:阿城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五常县长山供销合作社、海伦县胜利供销合作社、
海伦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林甸县供销合作社汽车队、克东县农业
生产资料公司、林甸县果品公司、讷河县通南供销合作社、依安县阳春(原为宝泉)供销合作
社饭店、勃利县恒太供销合作社河口供销部、桦南县供销合作社水产站、汤原县香兰供销合
作社、宁安县蚕业站、集贤县丰东供销合作社、鸡东县土产公司、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
鸡东县供销合作社、铁力县双丰供销合作社光明供销部、北安县新民供销合作社、爱辉县农
业生产资料公司、孙吴县奋斗供销合作社、哈尔滨市万家供销合作社、齐齐哈尔市水师供销
合作社、鸡西市滴道供销合作社、鹤岗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等26个企业(单位);树立“双学”
模范标兵37人,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有:王喜财、贾焕章、李锦姬(女)、蔡洪恩、齐万富、
纪文秀、贾学英、刘山、万兴仁、范慧琴(女)等10人。为了把供销合作社“双学”活动推向
新的阶段,加快“两大”式供销企业建设步伐,省供销合作社要求到1980年把1/3以上县(自
治县)供销合作社、1/3以上基层供销合作社、公司(站)及水产、农牧等生产企业建设成为“
两大”式供销企业,实现班子革命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健全一套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
服务网,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本行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为此,在全省供
销合作社广泛掀起以建设“两大”式供销企业和各项经济指标赶超历史最好水平为目标,以
“六条标准”为条件,以“五比五看”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后开展四个大会战(即
提高服务质量大会战、“小秋收”大会战、扭亏增盈大会战、扶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
收购大会战)。在清仓查库,改善店容店貌,大练基本功,开展修配补,多项服务,坚持“四
到队”,服务到第一线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取得新的成就,并涌现出一批效果显著,成
绩突出的新典型。其中有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哈尔滨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料瓶经理
部;坚持企业整顿变后进为先进的肇州县光荣供销合作社、海林县新安供销合作社;认真贯
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大力支援粮食生产,促进多种经营生产发展的双城县前
进供销合作社;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为人民生产服务的双鸭山市日用杂品—商店、鸡东县
向阳供销合作社饭店;坚持勤俭办企业,不断加强经营管理,经济工作越做越细的龙江县奋
斗供销合作社等。形成“先进不停步,中间坐不住,后进迈大步”的大好局面。
1979年,在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一个主攻(支援农业),狠抓“五个
落实”,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推动了以创建红旗单位为目标,以“五比五看”(调整为:
比支援农业,看社队增产增收;比活跃购销业务,看完成计划;比降低费用,看节约成果;
比增加盈利,看贡献大小;比优良服务,看工作质量)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广泛、深入、
持久的开展,在购、销、利、费、劳等经济指标上努力赶超“三个水平”(即历史最好水平、
全省先进水平、全国先进水平)。截止年末,全省供销合作社“涌现218个先进企业(单位),
203名劳动模范。东宁县三岔口、尚志县苇河、桦南县石头河子、克山县西城、尚志县亚布力、
五常县胜利、林口县新城、鸡东县向阳、北安县新民、鸡西市滴道、龙江县龙兴、甘南县查
哈阳、肇东县昌五、勃利县小五站、饶河县大佳河、海伦县胜利等16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肇
东、海伦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尚志县土产公司、鸡东县土产公司、海伦县果品公司、鹤岗
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绥化县日杂废旧公司、讷河县蚕业站、双鸭山市日杂一商店、省供销
学校等10个公司、站、店、校被评为先进企业(单位)标兵;铁力县双丰供销合作社光明供销
部、讷河县马田供销合作社工农供销部、勃利县双河供销合作社兴安供销部、宁安县城东供
销合作社光明供销部、鸡西市恒山供销合作社合作供销部、依安县阳春供销合作社饭店、鸡
东县向阳供销合作社饭店、富锦县锦山(原为花马)供销合作社饭店、宾县新甸供销合作社旅
店、肇州县丰东供销合作社照相馆、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二十道街土产日杂商店、嘉荫县富饶
供销合作社调味加工厂、富裕县灯塔公社冯屯大队“双代店”等13个部、店、馆、厂被评为
先进集体标兵;温晓安、王喜才、齐万富、贾焕章、纪文秀、郭四喜、金仁洙、毛久才、万
兴仁、范慧琴(女)、赵雅琴(女)、宁春花(女)、孙仕礼、任子坤、王清禹、李锦姬(女)、刘
宗富、贾学英、黄素、徐家春、徐永旺、黄淑琴(女)、陈桂琴(女)、杜山、李俊山、冯子昆、
郭清学、金光海、于守胜、赵桐梧、董友、于万元、金桂荣(女)、孙兆祥、王明德、赵树彬、
刘继承、陈永林、张永跃、杨继范、黄生火、万景林、王守祥、郭志深等44人被评为供销合
作社系统劳动模范标兵,其中温晓安出席12月28日国务院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授奖仪式,荣
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80年2月,省供销合作社下发《关于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学习全国劳动模范温晓
安先进事迹的决定》,指出:温晓安是想“四化”、干“四化”的闯将,敢于创新,勇于实
践的能手,农业生产的好参谋。号召全省供销合作社广大职工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公而忘私,革命利益第一的精神;热爱供销合作社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
勤奋学习的坚强毅力。同年4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关于表彰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企业
(单位)和劳动模范的决定》,表彰108个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企业(单位)和133名全国供销合
作社劳动模范。其中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尚志县苇河供销
合作社、省供销学校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企业(单位);温晓安、齐万富、王喜才、郭
四春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劳动模范。5月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授予
262个单位先进集体称号,150人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 014人劳动模范称号。其中供销合作社
系统有:东宁县三岔口、尚志县苇河、林口县新城、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企业(单位)
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温晓安、王喜才、齐万富、贾焕章、纪文秀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李锦姬(女)、范慧琴(女)、赵雅琴(女)、赵树彬、王明德、毛久才、王清禹、孙仕礼、于守
胜、陈永林、张永跃、王守祥、杜山、贾学英、黄素、万景林、黄淑琴(女)、于万元、陈桂
琴(女)、任子坤、刘继承、金桂荣(女)、徐永旺、冯子坤、万兴仁、刘宗富、孙兆祥、郭志
深、杨继范、黄生火、郭四喜、宁春花(女)、董友、李俊山等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全省供销合作社深入开展以“五新”(即支援农业有新突破、市场供应有新改善、
经济效益有新提高、企业整顿打开新局面,领导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主要内容,以创“五好”
(修订为政治工作好、支农服务好、执行政策完成计划好、经营管理好、生活管理好)企业、
争当“六好”(修订为政治思想好、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服务质量好、团结互助好、遵守纪
律好、学习好)职工的条件为标准,并将“五讲四美”活动贯穿全过程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同年9月,按照省委财贸政治部、省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关于开展“优质服务月”的决定精
神,将创“优质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员”活动与创“五好”企业、争当“六好”职工的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全面安排,落实内容和具体措施,使广大职工精神
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工作热情有较大提高,服务质量有较大改善。随后,根据商业部、省委
财贸政治部的指示,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统称为“六好”企业、“六好”职
工竞赛(简称“双六好”,下同),省供销合作社于12月20日下发《创建“六好”企业、争当
“六好”职工社会主义竞赛试行方案》,确定“六好”企业标准是:领导班子好、思想政治
工作好、支农服务好、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经营管理好、民主管理好,并分别规定农业生
产资料、土产、果品系统和基层供销合作社评选省“六好”企业的费用、利润率、资金周转、
劳动效率等财务指标(见表8-6)。“六好”职工标准是:政治思想好、执行政策完成任务好、
服务质量好、团结互助好、经常学习好、勤俭节约好。对评比奖励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按照
省财贸部(办)的要求,评选省级“六好”企业,由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推荐,报同级财贸部
(办)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评选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六好”企业的“六好”职工,
由市县供销合作社推荐,地(市)供销合作社审查,报省供销合作社批准命名。1983年7月,在
全省供销合作社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彰奖励1982年度311个“六好”企业(
单位)和“六好”先进集体,347名“六好”职工。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肇东县昌五供
销合作社、海伦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龙江县果品公司、五常县小山子(原为胜利)供销合作
社、桦南县石头河子供销合作社、富锦县锦山供销合作社、呼兰县康金饮食服务管理站、肇
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尚志县土产公司、双鸭山市日杂一商店、哈尔滨市土产日杂公司日
用杂品批发部、林甸县供销合作社汽车队、甘南县供销合作社、哈尔滨市贸易合作货栈等15
个企业(单位)被树为“六好”企业标兵;姜维芬、芦琳(女)、迟仁武、陈志军、赵雅琴(女)、
刘涛、张松(女)、冯忠堂、徐世臣、高永成、孙守智、石云学、葛秀兰(女)、李景斌等14人
被树为“六好”职工标兵,其中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龙江县
果品公司、海伦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等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商业系统先进企业;迟仁武、芦琳、
姜维芬、陈志军、赵雅琴等被授予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1985年1月,在地市县供销合作(
联合)社主任会议上,省联合社表彰奖励1984年度“双六好”企业(单位)和职工,将肇东县新
城供销合作社、肇东县昌五供销合作社、东宁县三岔口供销合作社、五常县小山子供销合作
社、林甸县花园供销合作社、哈尔滨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陶瓷商店、省土产公司上海服装商
店、拜泉县供销综合服务公司、肇东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密山县土产公司、桦南县果品公
司、鹤岗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哈尔滨市贸易合作货栈等13个企业(单位)树为“六好”企业
(单位)标兵;刘青山、卓洪才、陈志军、迟仁武、车宝昌、赵雅琴(女)、吴鹤岭(女)、高子
浮等8人树为“六好”职工标兵。为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省联合社于当年12月下发《全
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双六好”竞赛活动方案》,对竞赛的内容及评比标准,作了调整、
充实和完善。“六好”企业标准为:政治工作好、劳动纪律好、综合服务好、文明经营好、
民主管理好、经济效益好。“六好”职工标准为: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务好、劳动纪律好、
服务质量好、团结互助好、坚持学习好。要求各地、市县供销合作(联合)社把发展商品生产、
活跃购销业务,改善企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双六好”竞赛活动
轨道。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落实措施,付诸行动,在平时创建中下工夫,把“双六好”竞
赛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