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县营农场

  黑龙江省县营农场是在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下创建起来的,它 为创建国营机械农场作了准备。
    从1946年到1950年,县营农场共创建106处,其中原黑龙江省43处,原松江省63处。它们 起步早,数量多,点广面宽。特别是当年解放较早的西满地区,有的县试办了3—4个“示范 农场”。
    县营农场大都由当时政府机关、部队、院校和其他人民团体,作为副食品和口粮补充基 地创建的。规模小,以畜力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在农艺技术的试验上有一定成效。
    1946年12月,海伦县在三圣宫区荣胜村筹建第二农场,畜力开荒769.5亩。同年,齐齐 哈尔市于龙江县八区建立卧牛吐农场。上述两场是全省创建最早的县营农场。
    1947年春,甘南县于十一区四合屯建立县营农场,有一台拖拉机,为县营农场拥有动力 机械之始。1948年5月,嫩江县在三区胜利村建伊拉哈农场,有拖拉机5台,开荒1.07万亩, 是县营农场中拥有机械最多、规模较大的农场。拥有机械力量的县营农场,尚有泰安县营农 场、开通县营农场、德都县营农场等共10处,约占县营农场数的1/4。其余均为畜力农场。
    1948年,是县营农场创建最多的一年,仅原黑龙江省即建21个,至1949年末,共建县营 农场43处。见下表:            
    1947—1955年,县营农场中,有的扩建为省营机械农场,或并入省营机械农场。如1948 年春建立的克山县畜力二农场,是以49名工人和40匹马起家的小农场,该场原是为扩大酒厂 规模、开辟原料供应基地而建立的。由于当年开荒当年打粮,丰硕的成果引起县委重视,决 定隶属克山县企业公司领导,命名为克山县畜力二农场,指派刘青山为场长。历经7年辛勤劳 动,农场年年盈利,年平均粮食单产105公斤,并涌现出刘青山、阎凤枝等出席省劳模大会的 代表人物。1954年,省农业厅根据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建设计划的要求,决定将以畜力耕种 的克山县二农场扩建为省营克山机械农场。此外,县营农场扩建为省营机械农场或并入省营 机械农场的,尚有:
    1947年4月,甘南县财粮科在十一区四合屯首建“甘南县营机械农场”,当时有兰兹拖拉 机2台,万国拖拉机1台,1950年购置斯特兹拖拉机2台,1952年并入查哈阳农场海洋分场。
    1948年1月,泰安县企业公司在依安镇南门外建立泰安县机械农场。有兰兹拖拉机2台、 万国拖拉机1台,后改为劳改农场,现为依安农场。
    1948年5月,嫩江县农业科在三区兴隆镇建立县营嫩江伊拉哈机械农场。有万国拖拉机2 台、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拖拉机各1台,后为旭光农场鹤山分场。
    1948年12月,讷河县在五区护路队经营农田的基础上建立县营第二机械农场。有兰兹拖 拉机4台、卡特彼勒拖拉机3台、哈力马拖拉机2台、万国拖拉机1台。该场是1949年建的伊拉 哈荣军农场的落脚点,现为荣军农场生产队。
    1948年德都县创建的五大连池农场,1949年划为省营。
    1948年绥滨县创建的绥滨农场,1951年归省。
    1948年海伦县创建的叶家农场,1958年合并到海伦农场。1959年又分开,改名为红光农 场,1965年归省。
    1948年肇源县创建的肇源农场,1953年归省。
    1952年爱辉县创办的红色边疆农场,1955年归省。
    1954年密山县创办的密山农场,1955年并入金沙农场。
    1954年富锦县创办的七星农场,1956年归省。
    1954年甘南县创办的义和农场,1955年并入查哈阳农场。
    1955年海林县创办的海林农场,1956年归省。
    1955年讷河县创办的讷河农场,1956年归省,改名红五月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