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月20日,
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指出“军垦既可解决军队复员
就业问题,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有些地区还可以增强国防和巩固社会治安。因此,在有
大量可垦荒地、当地缺乏劳动力,又有复员部队可调的条件下,应该实行军垦。”
1958年3—5月间,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包括机关、部队、军事院校的转业军人,从
全国各地向黑龙江省进发。主要去向为铁道兵农垦局所在密山地区和新成立的合江农垦局所
在萝北地区。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著名诗人郭沫若为转业官兵壮行的诗篇《向地球开
战》。5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转业军官徐先国的诗《永不放下枪》。诗中写道:“一
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不是当年整队上舰艇,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儿女离队
要北上,响应号令远征北大荒……”
王震写信给诗作者,称赞道:“你这首诗是北大荒战士们的声音”。4月初,王震在参加
了北京欢送转业官兵的大会之后,又专程赶到密山,参加铁道兵农垦局在车站广场召开的万
人大会。会上,他向云集县城的转业官兵表示热烈欢迎,又号召大家徒步行军,进军荒原,
以解决当时运输工具的不足。预备六师的官兵首先响应号召,扛起背包,徒步走向位于乌苏
里江畔的八五八农场。成千上万人马在同一时间从祖国各地汇集边陲,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兵
分百路,徒步进军,开荒建点。这在开荒建场历史上是罕见的。
按照部署,转业黑龙江的官兵共81500人,其中60000人分配到密山铁道兵农垦局,1700
0人分配到新成立的合江农垦局,4500人分配到省属国营农场系统。连同随行家属、部队非军
籍的工薪制职员,未成年的军人子弟,军队下放“右派”,以及席卷而来的热情学生等,号
称十万。八万余转业官兵中排以上干部6万人,营以上干部1200人。其中有7个预备师、两个
预备医院和志愿军后勤部所属的两个兽医院。
在转业军人中,有参加长征的老红军,有身经百战的师、团指挥员,有战斗英雄,有先
进模范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坚守上甘岭闻名于世的十五军,即有1200余人转业至合江垦区
汤原农场。其中有黄继光连的指导员郝信友,上甘岭战役荣立二等功的左尚喜,亲自指挥邱
少云连攻占391高地的营参谋长吴品庆,还有荣立大功、一等功11次的战斗模范李国富。
八万余名转业官兵大部分充实原有农场、扩大规模,小部分组建新农场。以七个预备师
为例,其中预二、三、四、五、六师分配在牡丹江垦区(即原铁道兵农垦局),预二、六师
分配在八五六农场,预三、五师扩建八五一农场,预四师扩建八五五农场(后为五九七农场
),预一、七师则在萝北地区新建农场。
预一、七师是1958年4月上旬由原驻地四川省江津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出发,乘火车到达汤
原县待命。4月下旬,王震亲临汤原,召集营以上干部会,号召大家保持光荣、发扬光荣,开
垦建设北大荒。他在会上宣布成立预一师和预七师农场。预一师农场场长王玉海,副书记林
书勤,副场长徐官。预七师农场场长刘海,党委书记单立志,副场长刘发英、郭茂莲、刘春
来。还宣布了垦荒建场地点:预一师在萝北县鸭蛋河以北,预七师在鸭蛋河以南地区。
预七师有军官762人,士兵443人,家属小孩1272人,共2477人。1958年5月4日,乘汽车
由汤原驶向萝北,公路翻浆,一路颠簸,经历十二、三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萝北县进行了大
量支援军垦的思想动员和保证措施。县政府很多单位腾出办公室、会议室。不少居民腾出住
房和火炕,使队伍有暂时安身之处。副县长胡殿福还亲自陪同荒原勘测队伍,一同跋山涉水
,踏遍鸭蛋河南北的大片荒原。当时,全场只有11台拖拉机,机具不配套,加上道路泥泞,
运送种子、油料非常困难。转业官兵们发扬部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住马架,吃粗粮,忍
受小咬、蚊子的叮咬,当年开荒6万亩,播种2.25万亩,收获粮豆1000)
吨;并且搬出了帐篷、马架,住上土木结构的新房。预一师农场在1500多名转业官兵艰苦努
力下,在黑龙江畔的延兴地区开荒建点,当年就开荒1.5万亩,播种4500亩,收粮豆490吨,
并用4个月时间突击修建了1400多间马架草房。
1958年8月,在宝泉岭农场莲花分场的基础上扩建的萝北农场,进一步扩建为三级制农场
。同年9月,抽调预一、七师农场部分官兵组建江滨农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萝北地区的预一师农场、预七师农场、萝北和
江滨农场合并,成立萝北农场,并与萝北县合并成立“萝北县人民公社”。1959年春,萝北
农场八、九分场合并,成立军川农场。1963年1月,为便于经营管理,取消萝北农场,将分场
改为独立核算的农场:延兴(延军)、名山、青年(共青)、军川、江滨农场。
萝北地区农场群的开荒建场经历,基本上代表了当年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情况。十万
大军按照当时“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五边”方针,在三江平原
的辽阔土地上,展开规模宏大的垦荒战斗。同时,又用大量劳力修筑公路、铁路,兴修水库
、排干,上山伐木等。到1959年,耕地面积增至642万亩,粮豆总产量和上交商品粮均比195
7年增加一倍以上。但在“大跃进”、“共产风”的“左”的思潮影响下,出现了“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等倾向,农场的开荒生产和扩建,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后来不得不重新规划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