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现代化农业
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大机械、大农业的特点。
39年来,在国家重视,重点投资,采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条件下,初步建成现
代化农业的生产体系。国营农场在进行粮食和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半机械化
到全盘机械化,从单纯种植业机械化,到林、牧、副、渔、运输、加工、水利建设机械化,
从传统农艺到现代化农艺,并由机械化农业,逐步进入以机械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其中
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良种化,以及其他农业先进手段。
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90%,拥有拖拉机24460台,联合收割机12829台,农业总
动力240.7万千瓦。建立了一支有12.2万人的农机技术队伍,在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过程中
,机械化作业、农艺技术、农机管理,特别是在科学耕作制度、化学灭草灭虫、喷灌技术、
粮食干燥、良种繁育、农业航空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但是,垦区的农业现代化尚属初级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种植业的现代化程度高于林、
牧、渔各业,旱地高于水田。农机装备则面临多数机型陈旧,急待更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