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转业军人中的专业人才

  从1947年创建第一批机械农场起,先后来垦区的复转军人共有8批,累计总数约14.65万 人。这些转业军人中,有的参军前就是大学生,包括交大、清华、北大、浙大、川大等大学 ,有的在部队各类军事院校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但较多的是转业军人中的推土机手 、坦克兵和汽车司机,他们直接编入农机队伍,成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骨干力量。
    1954年创建的八五○农场,当年先遣组成员杨淑云是1948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毕业生。19 50年她与爱人(川大同学)一起参军,在铁道兵五师任文化教员,后从事农艺工作。1954年 随副师长余友清在虎林县创建了八五○农场,辛勤耕耘,历经坎坷,为提高农艺水平作出了 贡献。
    1958年转业军官熊映青,原是航空预备学校学员,在农机战线埋头工作近30年,他在红 兴隆管理局科研所主持设计研制液压马达和自走式清淤开沟机,填补了农机制造此类产品的 空白。
    据《普阳农场史》记载:“农场第一批拖拉机手是1957年来自兰州军区的工程兵二团、 农建二师复转来的推土机手和坦克兵。第二批拖拉机手,则是958年来场的转业军官……这批 转业军人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刻苦钻研技术,很快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建场3年,开荒8 万余亩,涌现出王恒志、伍友元等优秀拖拉机手。”
    39年来,在8批转业军人中,农建二师、铁道兵和1958年转业军人中的专业人才较多。特 别是1958年8.15万名转业军人中,排以上军官约占6万人。据八五○农场统计,转业来场的 1.2万人中,有各类军事院校学员2000人、军事工程技术人员1400人。友谊农场统计,来场 2321名转业军人中,有350名是军事工程技术学院的学员。该场1958年转业军官范治同,原是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系机械专业学员,来农场后在开荒建场中发挥了才干,1963年任 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机务队长。致力于农机事业,现任总局机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