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农机管理

  国营农场农机系统长期实行行政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其规章制度综合了行政、技术 经济、法制的管理手段。各级农机机构健全,形成了农机管理和维修体系,保证了各项技术 规章及农机修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田间作业及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 ,进一步提高了农机管理水平。
    国营农场创建初期,各级配备农机管理人员,1955年友谊农场成立后,采用苏联的技师 制,在场长领导下,总场配总工程师,分场配机务技师(技术员),生产队配机务副队长, 实行技术责任制;总场设修造厂,分场设修理所,生产队设保养间;逐步完善了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由农机系统负责的用、管、修管理体制。其它农场仍采用行政指挥管理体制。19 84年,在体制改革中,农场、管理局、总局分别设总工程师,实行农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的统一指挥。克山农场在农机管理上不断加强领导,重视机务队伍建设,把那些思想好、懂 管理、懂技术的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的核心作用。场级、分场级的 正副场长基本上都是机务内行,生产队的主要干部80%是机务出身,各队还配1名副队长专职 抓机务工作,总场和分场都配齐了机务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农机科和修配厂都是工程师担 任领导和主持机务工作,从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农机管理素质。
    1985年,垦区实行家庭农场和承包责任制后,设立了农场、管理局、总局三级农机监察 机构——农机监理站,对公营、集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下的农机具实行统一监察管理,保 证各项机务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