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试点与交流
垦区自1947年创建第一批机械农场起,就遵循党中央关于“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
典型,示范农民”的指示,开展试点工作。当时的通北机械农场(现赵光农场)、平阳机械
农场(现查哈阳农场)和东北萨尔图种畜场(现红色草原牧场),在农、牧方面起到了探索
和示范作用。50年代,苏联政府援建的友谊农场、省建的克山农场和香坊实验场,在进一步
发展机械化农牧业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随着农垦部直属垦区(牡丹江、合江农垦局)的建立,垦区的试点与对外协作交流活动
,渐趋扩大,支援兄弟省区的活动,也日益频繁。
在国际交流方面,“文化大革命”前,主要是对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交流,以及和亚、非
国家的交流。“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交流活动基本停止。979年以后,又恢复了对外交流
活动,其中包括出国考察,派遣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出国深造,和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联系
,进行经济合作,以及和发达国家、东欧各国进行技术合作和交流等等。
80年代,在农业现代化试点方面,以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洪河农场的农垦开荒项目(
300万亩)为重点,开展了试点和协作交流活动。
到1984年末,垦区已经与2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活动,接待外宾外商
达391批,120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