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材工业
50年代建筑材料多用土木,木材主要用于房架和门窗,简易桥涵亦多用木材。60年代开
始大批建造砖瓦结构的房、库、场地,砖瓦业迅速发展。70年代后,桥涵、晒场、房屋建筑
,多为钢筋混凝土等永久性建筑,为满足需求,补充国家物资供应的不足,筹建了一些中小
型水泥厂。
一、木材
建场初期,制材工艺比较落后,加工板方材大部分用手工镪锯,出材率高达80%。以后逐
步改用圆盘锯。到60年代,逐渐转化为以带锯为主的制材生产,并由过去以加工房建材料为
主,转为木材综合加工的制材工业。比较大的制材厂有八五七、名山、友谊、八五二、八五
三、八五○、二九○、五九七和绥滨等农场的制材厂,年制材能力均在1万立方米以上。198
5年末有制材企业89个,年生产能力41.3万立方米,实际产量10.6万立方米,设备利用率2
5.7%。
建厂初期制材工艺没有明确规程,经常发生恶性事故。1961年实行制材工艺流水线作业
法,明确了锯组间的流程:截锯→大带锯→中带锯→小带锯→圆锯。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混
乱状态。同时,针对不同原木的材质,产品的要求,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制材下锯法和选
材法。但木材利用率还不到70%。锯末、树皮、板皮、截头等制材剩余物的大部分当作烧柴处
理。1973年八五七制材厂,内部挖潜和综合利用,边角料、大板皮加工灰条、小箱板,锯末
烧活性炭,小板皮做擦板,废锯条制刀锯等。
木材加工业起步晚,发展慢。人造板生产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八五七农场建立刨花板
厂,投资435万元,是仿照伊春友好木材厂平压法刨花板车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的,年生
产能力1万立方米。产品幅面大,规格多,有原板、单面塑面板、双面塑面板、单面单层贴面
板、双面单层贴面板等。由于刨花板用途广泛,可供建筑、家具制作等多方面使用,并可充
分利用锯末、板皮、枝丫、梢头、弯曲木、小径木等,原料充足,能源消耗低,无废水污染
,刨花板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向阳农场建立的纤维板厂,以制材剩余物和柳条、苕条作
原料,由于工艺不够先进,生产能力低,能源和材料消耗高,经济效益差。
细木工业生产主要是用于自给。由于技术水平低,工艺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
一直很低,发展缓慢。80年代初期,细木工业生产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先后建
立了一批细木工业生产车间。八五三农场建立了家具生产车间,主要生产丰田式组合家具;
锦河玩具厂主要生产象棋、军棋和儿童玩具;八五三农场卫生筷子厂专门生产卫生筷子,对
日本出口;香坊农场曲木家具厂主要生产木质靠坐椅,远销东南亚各国;八五一一农场细木
工车间主要生产纱锭、气筒木柄、衣架等,与关内厂家合同生产。其它农场的制材厂因生产
任务不足,都在向细木工业生产方向发展。
二、砖瓦
砖瓦业采用传统工艺起步,以人工托坯烧制。燃料因地制宜,靠山的烧树枝条,靠草甸
的烧草,靠铁路的烧煤。1955年友谊农场最早建轮窑烧砖,各场相续效仿。1971年起,普遍
购置或自制制砖机,建14门轮窑,煤耗降到每万块2吨。1975年以后,扩建为24门、32门大轮
窑,煤耗降低为每万块1吨。八五四农场砖厂,人均工效达每生产年度7.5万块红砖、2.28
万块红瓦。海林、普阳等场建成燧道窑,改进工艺,减轻装窑出窑的劳动强度。1983年,宝
泉岭管理局有21座轮窑采用内燃烧砖工艺技术,煤耗降低50%,使砖的单位成本降低30%,并
提高了砖的质量。各场产品大都自给,少量进入市场。
到1985年末,共有砖瓦厂122个,年生产红砖81909万块,红瓦1883万片。
三、水泥
1959年牡丹江农垦局在虎林建和平水泥厂,1960年投产,因质量不过关,1961年下马。
兴凯湖农场在密山镇内新建“矿碴硫酸盐水泥厂”,当年生产水泥435吨,以后逐年扩建,1
965年达1.3万吨,并能生产500(#)水泥,1985年产量达2万吨,其中500(#)水泥占45
%,400(#)水泥占55%。由于废气污染环境,难于处理,1984年开始往城外搬迁。
1970年11月,牡丹江连珠山水泥厂兴建,1973年竣工投产,1979年产量达2万吨,1985年
达5万吨。该厂投产7年,因工艺落后,水泥标号最高为274(#),最低为231(#),1978
年出厂水泥安定性合格率仅为1.6%。1980年实行整顿,调整工艺,添置设备,消灭了225(
#)低标号水泥。1982年改装液压塔式机主窑工程,平均标号达503(#),荣获省简易机窑
技术协作竞赛优胜称号;1983年标号提到552(#),荣获机窑协作竞赛万元产值实际利润第
一名,文明生产单项第二名。1985年总产4.2万吨,其中500(#)以上占97.3%,经营盈利
67.7万元。
1975年10月,小岭水泥厂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6.4万吨。到1981年累计投资达1796万
元,1982年试生产,到1984年达到年产4.3万吨,经营盈利31.6万元。
1985年共有水泥厂15个,年生产能力30.7万吨,实际产量为24.4万吨,产品大部供自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