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其他工业

  一、玻璃
    八五一○农场玻璃厂,创建于1959年,土法上马,建一座简易圆炉和土式退火窑,产品 以人工吹制为主,生产硫酸瓶、酱油瓶等。1960年扩建一座小圆炉,产品增加烧杯、试管、 药瓶等玻璃器皿。由于手工操作效率低,原料消耗大,成本高,连年亏损,1964年停产。19 66年恢复生产,苦练技术,1968年实现盈利11.6万元。1969年扩建平板玻璃车间,窑炉改为 负压炉,工艺流程为垂直引上。投产后,产品的光洁度、颜色、透明度基本合格,但厚薄度 、气泡问题没有解决。1975年又建吊炉一座,使用供料机生产酒瓶,提高了质量,年产酒瓶 4855吨,盈利38.1万元。1979年投资15万元,转产平板玻璃,质量未过关,不好推销,亏损 12.2万元。1981年又投资33万元,改建平板玻璃熔炉,当年生产平板玻璃26万平方米。由于 质量不佳,产品积压。1983年转产酒瓶,才站住脚。现有职工571人,年产酒瓶5000吨。
    二、黄金开采
    1975年初,王震副总理指示垦区要搞黄金生产。当年建立了四个采金点,即北兴农场、 锦河农场、宝泉岭农场和嘉荫农场。九三管理局还建立一个找金小分队。当年采金16.5两。 由于缺乏地质资料和采金经验,经营亏损,只有北兴农场采金点坚持生产,其余都下马。
    1976年采金28两,1977年采金111两,1978年正式组建金星金矿,第一任矿长为高贤亮, 当年采金1018两,盈利12万元,还获得外汇10余万美元,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生产。1979年实 行单井核算,超产有奖,减产受罚,采金1023两,成为全省第一批超千两的县级地方金矿, 被评为省群众采金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黄金会议。1980年采金1028两。
    由于农场对黄金生产管理不够重视,黄金投资被挪用,材料、设备被调走,金矿领导被 调换,群众积极性受影响,1981年黄金只生产154.2两,1982年只生产32.88两。
    为扭转黄金生产被动局面,1983年开始建造100升采金船,由迎春机械厂承建,1984年竣 工投产,当年采金480两。1985年采金2529两,其中采金船产金19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