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
求国营农场“搞好多种经营,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推销自己产品的商业,尽快建成农
工商联合企业。”在《决定》的推动下,先后有九三、牡丹江、哈尔滨、绥化、嫩江等农场
管理局和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厂、青年农场养鸡场等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取得初步成绩。
九三农工商联合公司于1979年建立,把管理局直属的工业交通系统与基层几个生产队联合起
来,主要经营制糖、造纸、乳品等生产。由于联合,统一了管理,密切了原料生产和加工单
位之间的协作关系,统一调配劳力,调剂资金余缺,降低生产费用。1979—1981年,在基本
维持原有规模,不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盈利总额达458.8万元。特别是1981年遭受自然灾
害,大部分农场农业亏损,联合公司却盈利300万元。在流通领域环节采取了利润返还的办法
,规定“工大于商”、“供大于销”的利润分配原则,使一些产品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
。1981年12月到1982年6月,供销公司和工业公司共为各农场推销出生芽小麦和面粉5.9万多
吨,比出售给当地粮库多收入800多万元。1983年糖厂超产分成的绵糖1200吨销不出去,商业
包销,糖厂比出厂价多收入5.2万元,商业盈利2万元。商业部门推销的奶糖每袋按出厂价多
卖0.35元,给工业返还0。25元,初步在工商之间探索出联合的路子。佳木斯肉类联合加工
厂,由于1980年各农场生猪压圈,挫伤了群众养猪积极性,1981年生猪收购工作遇到极大困
难,该厂与11个畜牧发展较好的农场搞生产、加工联合体,成立“畜产品联合公司”,实行
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1981年生猪收购量超过计划任务一倍,1982年参加联合的农场达
到17个。
1980年10月,由商业局主办,参加农垦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工商联合企业会议,同时
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农垦产品展销会。垦区有175种产品在大会展出。此后每年一度的展销都积
极参加,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为解决垦区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渠道不畅,经省商业局批准,于1981年成
立“贸易货栈”。后在此基础上,扩大为“农垦佳木斯商业贸易公司”。经营农垦土特产品
,开展物资交流,调剂余缺,组织代购、代销、代运,发挥市场调剂作用。5年来,规模不断
扩大,现有职工89人,形成固定资产78万元,拥有流动资金200万元,经销商品460种,商品
经销总额2905万元。与系统内80户、系统外110户建立了业务联系,有批发、零售、联营业务
,为垦区加快实现农工商的有机联合,提供了经验。
1982年,八五○农场与上海第一商店联营,把一幢闲置的集体宿舍建成年产千吨的“沪
星糖果厂”,1983年生产糖果450吨,品种21个,其中有11个高档品种,装璜、质量都达到上
海标准,启用了沪星食品厂生产、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经销的商标,销售到关内各省。为扩大
经营,1983年5月在北京大栅栏设置了“隆昌商店分店”,专售农场产品,5个月盈利1.4万
元。八五一一农场通过联营联销,独立经营,专营专销等方式,先后在上海、沈阳、鞍山、
廊坊、烟台、济南、青岛、宁波等地建立了10个批零商店和销售网点。这些销售点既是销售
基地,又是信息反馈的据点。对以销定产、扩大经营起了很大作用。沈阳市完达山食品批零
商店,1984年销售农场产品100多吨,销售额达60多万元,盈利3.4万元。1983年在北京召开
的第一次产销衔接会,全国有66家客户到会,通过电视介绍产品生产状况、工艺过程和在展
销会上当场品尝,一次成交额达206万元。
1983年5月,全国农垦系统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在武汉市东西湖农工商联合公司召开了“产
品订货会”,农场总局所属9个管理局的商业、粮食部门和佳木斯贸易货栈、哈尔滨供销服务
公司都派人参加。5天购销活动中,成交额达1263万元,占大会总成交额的1/3。销售为653
万元,销售产品主要是大豆、土豆、奶粉、白糖、淀粉、糖果、蘑菇、木耳、刨花板等。购
进为610万元,购进产品主要有大米、江米、干鲜果品、油毡纸、中草药,以及日用百货、针
织、服装、茶叶、酒类等垦区紧缺商品。
1984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中国农垦产品展销公司与嫩江管理局联合建立
“中国农垦齐齐哈尔联营展销中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是:全国农垦系统的土特产品及为
垦区组织国内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营业大楼已于198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市破土动工,建
筑面积10917平方米,主楼13层。全楼分展销部、旅店部、饮食服务部。总投资800万元。19
85年部分投放使用。
省国营农场总局的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成立于1983年,到1985年末与系统外经济联营
的单位共90个,其中联合经营的59个,代销的3个,合资经营的17个。疏通了农垦系统的产品
交流,推动商品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