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铁 路

  国营农场地域广阔,农场连片成群,内陆运输运距长而运量大。有些边境农场距原有铁 路车站300—500公里以上。为了缩短运输距离,垦区在修建铁路工程,发展铁路运输方面进 行了艰巨的努力,而今最边远的农场距离火车站不超过150公里。
    一、密山—东方红铁路
    
    
    
    
    
    
    
    
    
    
    
    
    
    
    
     1957年铁道兵农垦局,基于即将接收8万余转业官兵、担负起在完达山南北、密 虎宝饶四县境内创建军垦农场的使命,根据王震的指示,作出了由密山经虎林向三江平原腹 地修建铁路的决定。同年秋季开始施工,首先修建由密山至虎林铁路线。这条路线大部分利 用了日伪时期残留下来的旧路基。工程处从复员转业的铁道兵干部战士中,组建了桥梁队, 冒着冰雪严寒进行打桩架桥,至翌年7月共架设了铁道木桥25座,352.8延长米。同时组织动 员大量的干部战士民工开采与粉碎石砟,制作运输枕木,修筑路基,抢运铁轨。1958年4月大 批转业复员官兵进入垦区,放下背包立即投入修整路基、铺石砟、铺枕木、铺铁轨等艰苦的 劳动。8月1日,114公里密虎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施工期不到一年。
    密虎铁路完工后,部分人员继续修建沿线站场设施,大部分施工人员立即转入虎林到迎 门顶子(迎春)路段的修建工程。铁路全长45公里,除利用部分公路路基外,大部分路段是 在草原沼泽地上修建起来的。新架5座铁道木桥,长度共123.8米。施工以人工为主,部分采 用了由铁道兵司令部调来的筑路机械,各农场也承担了石砟供应、枕木制作运输等任务。工 程艰巨,但进度仍然很快,到1959年底,虎迎段45公里竣工通车。
    原计划由迎春穿越完达山经八五二农场至八五三农场,伸入三江平原腹地,迎春至八五 二农场一段路基已开始施工。后因运木任务急需,决定先修建由迎春至东方红段36公里铁路 。铁路工程处在完成虎迎段后,立即转入迎春——东方红段的施工。工程十分艰巨,山丘沼 泽连绵不断,筑路大军先后完成了土方90多万立方米,石方30多万立方米,修建了近百座桥 涵,铺设了7万多根枕木,7万多米钢轨,至1962年初竣工通车。至此建成了垦区第一条全长 195公里的密山——东方红铁路。
    1958年8月1日密山至虎林铁路建成后,立即开始组织客货运输,由铁道部拔给旧机车9台 ,客货车箱231节,组成了农铁运输,归牡丹江农垦局铁路工程处管理。站场运输装卸及管理 服务人员,多是由复员转业官兵和山东支边青年组成。他们边学习、边工作,在实践中锻炼 成长为垦区第一代铁路运输管理服务人员。站场设施简陋,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1959年农铁增设了机车2台,客运车箱61节,加强了车务、机务、工务管理,对密虎、虎 迎两线全长159公里的线路进行了整顿,推动了农铁运输工作的全面提高。列车对开由原来的 二、三列提高到五列(1960年达到九列),客车正点率由75%提高到90%,货车正点率由60%提 高到70%,出现了超载626吨并正点运行,以及月节煤13吨的红旗列车。当年农铁完成货物运 输41万吨,总周转量为4912万吨公里,运输旅客74.8万人次。当年运输成本每吨公里仅0. 021元,虎林煤炭价格由原来的每吨60多元下降到20多元。
    1966年秋,密东铁路正式移交给哈尔滨铁路局管理,成为哈东线的组成部分。
    二、福利屯——前进铁路
    1972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为了开发抚远三角洲和战备的需要,请建福利屯至前进 农场铁路。中央批示:由铁道部三院负责勘察设计,由哈尔滨铁路局组织建设,兵团参加施 工。
    福前线全长226.6公里,由福利屯经三师师部、十八团、富锦县、六师师部、六十一团 至六十团(前进农场),在兵团区域内约160公里,概算投资9936万元。铁路跨越了十八团东 部的七星河和六师境内别拉洪河两大沼泽区,工程十分艰巨。兵团将施工任务分别交给三师 、六师,动员了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人力,于1974年投入施工,至1976年路基工程基本完成, 并转入站场等配套工程施工,协助哈铁工程局铺砟、铺枕、铺轨,于1978年建成通车,并交 哈尔滨铁路局管理。
    随着铁路的延伸,垦区还零散地修建6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和相应的站场设施,对改变交 通运输状况,发展联合运输,起到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