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给水工程

  国营农场幅员辽阔,有些边缘地区, 水质不好,甚至引发地方病。有些地区, 历史曾被视为难于立足的“瘟疫”一带。因 此,解决好饮水,关系到长治久安。随着 建设事业的发展,给水工程由人工挖并 发展到机械钻井,建造自来水塔,从根本 上解除忧虑。
    建场初期,边定点建队,边挖井找 水。当时人工打的木墩井,井口成六角 形,用6厘米厚的柞、桦木,榫连而成,打 50-60厘米,镶嵌一层木墩,到水深1.5 米为止。井口大小不一,深浅不一,深则 80余米,浅则10多米。一个生产队打两 口井,住宅区一口,食堂一口。井成后,高 出地面60厘米,以免地表水渗入,四周 铺木板作井台,上置木盖、井辘轳,转播 取水。
    江河两岸平原地区,地下水位2—3米,打压水井,用4米水管,上套管头, 有小眼进水,在室内灶台边,挖一米深坑,将水管打入土中,填好土,按上压水 管头,舀上一瓢引水,用手压把,即可出水。每井只花40元左右。
    靠山生产队,都寻找泉水,打泉井。八五一一农场十六队,为抗联老营兰棒 山区入口处,有遗留的一口泉井,1.5米直径,四周围石头,细水长流,冬季50 米周围无积雪,日出水量3吨。该场十二队紧靠完达山麓,井水含氟量大,饮后 孩童得大骨节病,关节增粗,行走困难,1974年挖管道2 000米,引入南山泉 水,经10年观察,患病儿童明显好转,新生儿童无病状发现。
    为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自60年代起,积极发展深 井自来水,打机井。1960年,八五〇农场卫星城建起水塔,用深水泵取水。九三 垦区也成立钻井队,打机井取水。1970年起,各场相继成立钻井队,解决各单 位用水。场部建水塔,生产队建水楼,到1978年,大部分都饮用机井水。
    1982年后,兴起自来水到家的建设高潮,主干线由钻井队或单位承包完 成,支线采取义务劳动,各户自行开挖,统一安装,到1985年全垦区有44%的 住户已安装上自来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