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报刊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重视科技情报工作,并陆续组织出版科技书刊,在国家出版的科技书
刊上发表论著。1961年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出版了《合江垦区科技情报》(出56期)。1964年
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出版《科技参考资料》,至1966年7月25日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共
55期。1970年兵团科委编辑《兵团科技》,年报道60余万字。1976年,国营农场总局科委主
办,在红兴隆科研所编辑出版《农场科技》(月刊,共发行36期,210万字)。1979年总局农
垦科学院创刊《北大荒农业》和《北大荒农机》两个定型刊物,向全国发行。红兴隆管局科
委编辑《科技内部参考》(月刊,内部发行,共出86期,280万字)。1985年又创刊《信息报
导》(旬刊)。1977年全国农产品干燥情报网主办,在红兴隆科研所出版了《农产品干燥技
术》(原名《谷物干燥技术》)。此外,还出版科技情报刊物《科技要闻》、《国外农业科
技资料》、《攻关简报》、《情况反映》等内部刊物。
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后,科技刊物编辑工作成了该所重点工作之一。建所以
来,先后编发了科技情报报道类和文摘类刊物有《北大荒农业》、《北大荒农机》、《现代
化农业》、《农垦科技参考》、《科技文摘》、《美国大豆文摘选译》、《龙垦生产技术信
息》、《龙垦经济技术信息》、《垦区科技服务资料》等9种,每年文字报道量约150万字。
《北大荒农业》以报道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新成果新技术为主。《北大荒农机》以报
道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成果新技术为主。两刊于1981年经农垦部和省出版部门批准,面
向国内外发行。
科技情报研究所在收集科技文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0年同当地书店建立了图书订购
关系,订阅210种期刊;1981年同全国各省、地科研、教学及科技情报单位建立了500多个情
报交换联系点。通过订购、交换等渠道,疏通了情报源,每年可收集农业类中外文书刊资料
约5000册。1982年购买全套书刊资料存储阅览设备,书刊库房存贮能力10万册,设有阅览座
位50个。为适应情报技术发展需要,购置了微型电子计算机,现已输入大豆科技、农畜产品
加工等专题文献题录5069条,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尝试。图书资料人员还开
展科研课题的文献跟踪服务工作。每年能向重点科研课题主动提供文献题录2000多条,为科
技人员掌握本专业水平动向及解决技术关键问题起到了耳目作用。
39年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实践证明:靠
高技术武装农业和用工业武装农业,是一条投入较少、见效较快的路子。以粮豆平均单产为
例,60年代粮豆单产为70公斤,70年代为100公斤,80年代为125公斤。技术进步,队伍素质
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现代化农业的好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紧缺
,科技投入远远适应不了实际需要;偏重具体科学技术措施的运用,缺乏宏观战略上的选择
和整个经济区域上的综合开发;科技人员老化,青年技术人员和大学本科毕业生比例小;知
识结构也有老化现象,忙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独立自主地开发新技术尚嫌不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