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普通教育

  在农垦教育事业中,普通教育占有很大比重和重要地位。它关系到垦区职工子女文化素 质的提高,关系到职工后备梯队基础教育的加强。经39年来的逐步发展,农垦普通教育,已 形成完整体系。截止1985年共有小学2190所,普通中学263所。小学入学率为98%,及格率为 95%;初中入学率98%,及格率为40%;高中入学率为30%,及格率为50%。在校学生幼儿为221 74人,小学生为216542人,普通中学生136665人。在校学生总数达375381。据《青龙山农 场志》记载:15年来,农场普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从毕业生去向来看:农 工94名,机务人员172名,电工28名,升学2名,提干11名,参军51名,财会人员13名,医务 人员36名,教师46名,师23名,汽车司机25名,店员12名,共513名。《勤得利农场志》记载 :20多的中学教育,为农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现有干部职员队伍中,除岗位上的 老转业官兵和少数外地分配来的人员外,75%以上是自己培养的学毕业生。八五二农场1974年 中学毕业生苗天钟,长期坚持业余自学外语,193年由于农场对经济交流的需要,推荐考入北 京外贸学院中国加拿大语言训中心学习,两期均是优等生;1984年出国去加拿大温哥华圣马 利诺大学进,成为农场职工子弟中第一个出国留学的。
    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垦区历年考入大专院校和中等专学校的学生共12498人 ,升学率均在2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数。八五二农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国家输送 了766名学生,其中:大学本科30名;大专177名;中专249名。该场南横林子中学,1979年高 考升学率为18;1980—1981年高考升学率为25%,名列总局第一;1983年起,升学率上到55— 60%之间,再次夺取总局第一。
    8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生产队小学入学人数锐减,同时为深化教育改革和 提高教学质量,普通教育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总的方向将过于分散的生产队小学合并或撤 销,以分场或总场为中心,集中办学,小生实行住读。据1983年云山农场对6所生产队小学调 查:一至四年级,每班3—8人,有的年级只有1名学生。同年3月,该场将南片8所生产队小学 合并为1所,集中办学后每个教师由担负6.8名学生增至14.76名学生。该场集中办小学经历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校址固定,学生走读,由各生产队每天派拖车加篷接送学生;由于雨雪 阻隔,行车不安全,有时影响上学;第二阶段改走读为住读,小学生从1年级到6年级全部住 校,房舍安装了暖气。教师分任课教师、课外辅导教师,还有生活指导教师,使学生处处事 事有教师指导,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高兴,家长满意。
    与此同时,普遍加强初级中学,撤销各种“戴帽”学校和教学班。按照国家规划,尽力 普及初中教学,并稳步提高学生的合格率:压缩高中,有条件的总场可办高中,生源少的农 场,可由数场合办一所高中,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职业高中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 普通高中的改革,完善了学生就业前的专业训练,既解决了“升学难”的问题,也为提高职 工素质铺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