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教师队伍
国营农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解决,来自国家师范院校的为数甚少。五、
六十年代主要依靠转业官兵中的一批文化教员和军事院校的专业教员;70年代教育事业发展
快,城市知识青年充实了教师队伍;80年代初,城市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即在职工子女中择
优录用,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培训,使其适应教学的急需。到1985年,教师队伍基
本稳定,新录用的教师,基本上都经过1—2年专业培训。据统计,1985年全垦区实有教师35
577人。其中高校教师486人;成人高校教师(包括党校、干校)353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4
13人;成人中专教师476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158人;中学(含职业高中)、小学、幼儿园
教师33691人。教师中有副教授22人,讲师164人。
经过多年努力,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以中小学教师为例:小学教师学历达标
率为6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21%;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1%。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
教材过关率分别为96%、88.6%和82.8%。
广大教师发扬“北大荒人”精神,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子弟,兢兢业业,刻苦钻
研,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双鸭山农场场直小学副校长王承艳,担任集中识字教学实验班
的班主任,经过几年精心探索,创造了“读写一条龙”的单项训练法,1982年全管局语文统
考中,她的教学班平均分数达94.3分,1984年经总局教学科学研究会验收,该班学生读写能
力测验成绩获总局第一名,达到了国家水平。1984年,王承艳和北安管理局高中教师孙宝成
,牡丹江管理局子弟学校教师杨林,七星泡农场场直小学教师李春华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班
主任。1985年,绥滨农场职业高中教师(校长)张渊霄,牡丹江管理局局直中学教师李世虬
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八一农垦大学刘惕若教授(1959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20多年来致力于农垦教育和科
研事业,在植保科研中研制出20余项重大成果,其中《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与预测
方法研究》,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运用其数字模型进行预测,准确率达100%,并有
效地指导了垦区大面积航空喷药防治,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到1985年止,预测所得经济
效益达1300万元。1979—1985年,他出版了专著《黑粉菌与黑粉病》、《农作物种子消毒技
术》,与人合著《大豆病虫害》、《油料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等,还编写了校内讲义《植
物免疫学》、《黑龙江农作物病害》,指导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名赴加拿大郭尔夫大学深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