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地面水污染治理

  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闭幕式上,李鹏副总理指出:“要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除 了搞好计划、立法和管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黑龙江省在环境 管理和保护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推行了一条科学技术管理政策,即组织和协调一批 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各部门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心,调动各方 面科技人才的力量,进行以地面水污染治理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攻关。
    1965年,为解决齐齐哈尔钢厂含酚废水污染嫩江问题,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污水处理室, 承担这项科研课题。在进行研究防治技术措施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支水处理科研队伍。1967 年提出并设计了含酚废水循环使用的方案。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效果较好,只是在运行中由 于缺乏操作和管理经验,遇有停电、停车或出事故时,仍有大量含酚废水入江。此后加强了 管理,使含酚废水逐渐得到控制。
    1967年齐齐哈尔糖厂、造纸厂投产后,排放的大量有机污染物使嫩江段发生了死鱼问题。 国家计委,会同建筑工程部给排水研究所、轻工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科委、省“三废”办公室、 水产研究所、省防疫站等14个单位的科研人员进行现场监测调查,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基础 上,通过科学考察和分析,作出结论,并根据科学依据进行了综合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68~1978的10年间,松花江、嫩江、牡丹江、镜泊湖及汤旺河、倭肯河、阿什河、蚂蚁 河、梧桐河及一些支流、水库等连年水质恶化,发生死鱼事件。对此,省及地、市环保部门 和水产、卫生等单位非常重视,假设得到情报,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前往事故现场追踪调查, 组织科技人员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造纸、制糖企业提供了碱回收、纸浆回收、甜菜回收 的科学技术,对治理污染、杜绝事故的发生,做出了成绩。
    1970年,为了综合治理嫩江污染,省“三废”办公室,组织省“三废”综合利用中心实 验室,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省糖业研究所,省生物研究所,水产研究 所,省、市防疫站,哈尔滨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室,哈尔滨市政研究所,省及嫩江地区、齐齐 哈尔市政设计院和市水产处等单位的20多名科技人员,就齐齐哈尔氧化塘工程进行了现场勘 察、设计、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工作。氧化塘投入使用后,运行良好,对消除嫩江污染, 取得了显著效果。
    嫩江污水截流工程,在各生产厂分散处理利用的基础上,将截流污水进污水库处理后入 江中。经调查,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北市区下游江水污染是糖厂、造纸厂和北市区城市生活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特别是在冰封枯水期,12月至次年的2月间,大江清 口封闭,复氧能力差,江水流量低(最低约8~19立方米/秒)。大量纸浆、烧碱、甜菜丝、 滤泥及有机营养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并成为江中细菌、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夺取水体中 的氧,使鱼类乏氧窒息死亡。这项工程主要是切断污染源控制污水进江,从而大大减少了污 染物负荷量,使嫩江水质得到净化。到1983年基本上控制了嫩江的大量死鱼事件的发生。
    黑龙江省开展利用氧化塘对工业废水、工业和城市生活混合废水的处理试验研究工作取 得一定成绩,为在全省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处理类似的污水提供了经验。
    利用氧化塘处理废水,对于减轻省内冬季地面水的污染,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 制糖等有机废水的处理,冬天可减少对江水污染,夏季可利用其灌溉。充分利用水资源,在 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其作用就更为明显。
    黑龙江省最大的氧化塘是齐齐哈尔氧化塘,占地约800公顷。冬季利用水面积为470公顷, 蓄水量983万吨;夏季利用水面积238公顷,蓄水量348万吨。日接纳齐齐哈尔市排放的混合污 水1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13万吨。氧化塘工程总投资1 965.55万元,1985年已完成投资额898 万元,处理费用3.9厘/吨,工程完全竣工后,日处理量可达25万吨。其次是安达氧化塘,库 容量为324万立方米,总投资119.2万元。1985年竣工开始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