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生物污染

一、农作物与原粮污染
    原粮污染。据省农业环境保护监 测站1982年对全省的39个重点贮粮库的大豆、玉米、小麦、稻谷4种原粮取样99份进行分析, 结果是4种原粮有六六六残留,检出率为95.2~100%。残留量虽没超标,但检出量均较高,说 明黑龙江省原粮已受到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在粮食烘干、加工、食品生产过程中不适当地使 用许多添加剂、色素、香料、香精、糖精等化学物质,对人体均有害。
    蔬菜污染。据环保部门监测,本省有机氯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普遍检出,个别地区超 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据调查哈尔滨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230多吨,其中有机氯农药占50%以 上,造成蔬菜大面积污染,个别地方蔬菜中六六六残留量高达32ppm,污灌区的蔬菜污染更为 严重。
    二、动物与畜产品污染
    畜产品亦有污染,随着水体、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必然引起畜产 品的污染。根据哈尔滨市食品研究所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和部分县的 猪、牛、羊肉计200个样品分析,肉类中有机氯残留量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最高含量已达 0.3ppm~1.072ppm,DDT最高含量为0.3~2.954ppm超过国家标准(0.5ppm)。
    对鱼类污染。黑龙江省在20年代以前,江河水清透底,鱼虾种类繁多。60年代以后,由 于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造成黑龙江省水质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渔业的发展。全省 1961年捕捞量为62 278吨;1980年捕捞量为12 219吨,比1961年下降80%。不仅鱼产量下降, 品种也日趋减少。过去誉满全国的大马哈、鳌花等,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同时鱼体残毒也高。 以污染严重的第二松花江为例,由于江中大量的沉积汞被水生生物甲基化,造成鱼体含汞超 过国家规定的食用卫生标准(0.3毫克/公斤)。
    植物动物的污染,通过食物链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和白求恩医科 大学在肇源及扶余沿江渔民中调查,发现渔民含汞最高检出值达98.0毫克/公斤,超过日本 “水俣病”患者的下限值(50毫克/公斤)。受检渔民中出现甲基汞中毒症状者达7.8~28.7%, 已出现向心性视野缩小、神经性听力减弱、末梢感觉障碍和小脑障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