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

  1984年7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84)城环字419号文件 ,部署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开展工业污染源调查,同时颁发了《工业污染源调查的技术要求及 其建档技术规定》。这是国情国力的基本调查之一,是我国环境建设中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全省统一行动,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全省各 级政府从上至下组织工业、环境保护两个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各级工业污染源调查领导机构 和技术组织,经过准备、调查、逐级验收和全省汇总4个阶段,从1984年至1985年基本上完成 了国家下达的任务。经国家验收合格并受到了好评。这次调查,全省及各市、地、县(区)以 及工业行业都写出了技术总结报告,建立了工业污染源档案,省及重点市建立微机数据库, 绘制并出版了黑龙江省工业污染源分布图集。
    这项普调性基础建设工作,以1985年为基准年,黑龙江省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指导组制定 了全省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实施细则,印发了技术讲义和参考资料。全省动员5万多人,举办 了143个技术培训班。采取现场实测和物料衡算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了8 308家企业,占全 省企业总数的47%,由大到小逐级排序,对2 240个企业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建档工作,使详查 企业的等标污染负荷占全省总等标污染负荷的80%以上。经过逐级汇总和评价,明确了主要污 染区域和水域,找出了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同时还筛选出重点污染行业及其重点污染源。 进行了能源、水资源的单耗分析,通过对1 944个企业的五年回顾性调查又进一步查明了上 述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全省工业污染源调查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成果是可靠的。可作 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的基础依据及工业结构改造和生产力布局的科学依据。 调查出的消耗高、效益差、污染重的企业可作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通过调查评价排在前 列的污染大户就是治理的重点。对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和对资源综合利用的调查总结都为管 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教训和可贵的经验。
    工业污染源调查,是建国以来全省第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在全省范 围内查清各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查清各市、县、行业、企业工业废 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市区、县城搞清工业污染源的排污网络,对 全省搞清污水排放去向,查清各纳污水体的纳污总量及污染物、污染源的特征、结构,对重 点纳污水系的主要江段,查清主要纳污口的纳污量、污染物量、污染企业;确定全省的主要 污染市、县,主要污染行业,主要污染物;确定主要纳污水系;确定各水系的主要纳污口; 各纳污口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结合回顾性调查资料分析,预测黑龙江省工业污染源 排污状况的趋势;指出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综合利用、加强管理的方向;提出控制黑龙江省 水环境污染的对策。
    黑龙江省1985年底拥有工业企业数为17 624个,工业污染调查企业数8 303个,大中型 企业全部调查,调查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47.11%。调查企业中有7 633个为主要用水单位, 4 546家为主要排水单位。在普调的基础上,全省对1 944个企业进行了五年的生产与排污 的回顾性调查。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省79个市、县遍及38个行业。全省工业总用水量为40.99亿 吨,主要集中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哈尔滨、伊春、鹤岗、七台河、 双鸭山10个省辖市区内的企业中,调查总用水量占全省用水总量占全省工业用水总量的94.75%, 电力蒸汽热供水产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煤炭采 选业等6个行业用水总量占全省工业用水总量的86.41%。
    全省总排放工业废水(不包括间冷水)7.7亿吨/年,省辖10城市排水占总排水的61.08%, 造纸及纸制品业,煤炭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供产业,食品制造业,机械工业,黑色金属冶 炼加工业,纺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工业,木材加工业等制品业等10个行业排放工 业废水占全省总排废水量的80.77%。
    全省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去向是进入江河、湖沼,其次是渗井、渗坑、散泼,有一部分 进入氧化塘。黑龙江省进入江河的废水总量占全部排放废水量的80.19%,进入湖沼、渗坑等 的废水总量占8.87%,进入氧化塘的废水总量占10.94%。江河纳污量最大的水系是松花江,占 全部废水的67.94%,进入松花江的污染物占总量的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