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环境标准研究

  一、松花江水系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制定
    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标准组刘洪年、丁剑锋、邓树森、傅海江完成。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
    (1)冬季冰层覆盖下松花江水系5日生化需氧量迁移转化规律;(2)污染源BOD5排放量与水 质状态的定量关系;(3)确定水环境容量;(4)最优化分配主要污染源的BOD5排放量,并建立 费用函数。本课题主要成果在于以水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运用streeterphe-lps 水质模型通过概念化——确定模型性质——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程序利用10年监测数据 科学计算,首先揭示了冬季松花江BOD的迁移转化规律。本课题另一重要成果为百次应用先进 的水质规划理论和技术,优化分配污染源排污量,并建立费用函数。
    本研究课题吸收80年代国际先进科学理论,全部计算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
    这是我国第一个BOD总量控制标准,它的实施,为控制和改善松花江水质,提供了科学依 据和科学的水质管理方法,并在水质预测预报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题作为松花江水系环境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0年9月30日通过鉴定并荣获1980 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松花江水系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制定
    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刘洪年、安德亮,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站刘恩庆完成。
    根据《松花江水系水环境标准》规定目标,从本地区水环境特点和污染现状出发,计算 水环境容量,折算成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
    标准研制中吸收了卫生毒理学、生物学、水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理论, 综合了国内外制定排放标准的原则、方法,总结了十几年的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监测成果,把 方针政策、生态标准、现实条件结合起来,与总量控制标准兼蓄并容,形成我国独特的地区 性水环境标准。标准的实施将对松花江水多的水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作为松花江水系环境标准的组成部分,荣获1980年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三、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
    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标准组李伦冠、魏兆铭、安德亮、杨玉艳完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以保护人体健康、维护水环境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水资源为目的,结合松花江水系环境特征和污染状况,以及治理技术水平和经济条 件而制定。采用的技术路线是:调查研究——演绎推理——可行性检验——综合判断。
    研制过程中,运用了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把标准研制概化为7步程序: (1)环境本底与污染调查;(2)环境现状评价;(3)选定基准、初拟标准;(4)技术经济分析; (5)水质予断评价;(6)确定水环境质量标准;(7)政府决策。
    据多年对松花江水系水质监测分析和污染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整个系按污染现 状,使用价值及规划目标进行分段分级;又根据国家环保规划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确定提高 水质指标的时限,参考环境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吸收了国内、外制定标准的经验, 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地区性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课题同BOD总量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起构成松花江水系环境标准,于1980年9 月30日通过鉴定,并荣获1980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