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章 管理制度

1979年,黑龙江省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制度。1981年国家下发了国环字 12号文以后,全省开始形成内容比较全面、程序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技术方 案审查——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审查论证——审批等一套完整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六五”期间,对化工、轻工、电力、水利、纺织、森林加工、制糖、 煤气、建材、机械、铁路、煤矿、石油开发等几十个行业的建设项目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到1985年为止,累计有64个大中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已经由国家和省环 境保护部门审批的34项,待审批和正在评价工作中的30项,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费用412.7 万元。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全省每年审批约400多项。抓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基础,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落实[81]国环字12号文件规定, 从1981年起开始执行环境评价制度。采取的办法一是和计划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在项目进 行编制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通知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项目要进行环境评价。二 是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指导。黑龙江省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环评 能力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和评价的承担单位根据评价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签定技术经 济合同,经过现状评价和预测分析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评价 的经费一般按工程总造价的百分比计算。三是报告书的审批。环保主管部门在接到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后,邀请环境保护专家和有关部门召开审查会,成立由环保专家和环保主管部门 所组成的环评报告书审查委员会,建设单位或被委托编制评价报告书的单位在会上介绍环境 影响报告书后,与会委员进行审查论证,形成审查意见,将其做为环保部门审批的依据。这 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而更重要的是使环境管理科学化。四是不断总 结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抓好典型、指导工作。1985年8月16日~17日召开了有全省各级 环保部门有关专家50多人参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座谈会。以伊春南岔中密度纤维板厂建设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做现场指导、请环保专家做学术报告,介绍评价技术、评价方法和国内外 环境评价动态,省环境保护局总结了工作经验,并提出对今后工作的要求,为使建设单位和 项目主管部门重视评价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1980年5月22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给省电 力局《关于哈尔滨市第三发电厂厂址选定及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的批复》:根据(80)黑计 字第395号文报告,现批准省电力局关于哈尔滨市第三发电厂厂址选定呼兰县兰旗屯并对工程 选址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及对防止污染所采取措施的报告。必须在建设过程中,认真执行 “三同时”的规定。所排放的工业“三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81年11月11日,大庆三十万吨乙烯工程设计协调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决定,由石油 部环保护办会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组织大庆三十万吨乙烯工程指挥部成立《大庆乙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委托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大庆乙 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中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大庆乙烯工程大气、水、土壤、 作物、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地下水监测;东北农学院承担牧草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承担居 民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北京师范大学承担评价区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形态 和动态研究;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提供工程概况,并进行评价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调查。 领导小组研究和确定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大庆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部投 产后预计年产值16.5亿元,省内配套工程年产值14.0亿元,总计为30.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 产值10.5%(以1980年计)。大庆乙烯工程在我国及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 位。《大庆乙烯化工厂环境影响预断评价》荣获1984年省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3年,全国最大的坑口煤气工程——哈尔滨依兰煤气工程已获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 点建设计划。在国家计委1983年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文件(1983)—08号中立项。 1983年9月由北京化工工程咨询公司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4年正式委托黑龙江省环境保 护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哈尔滨依兰煤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哈尔滨市是我国较早使用管道煤气的城市,但多年来发展缓慢。1982年市区人口已达246万人, 近60万户,但使用煤气的仅有2.8万户。全市工业及民用燃料仍处于以烧原煤为主的落后状态, 能源利用率很低。据统计,工业仅为50%,而民用尚不足18%。这种状况不仅大量地浪费了能 源,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的大气环境。哈尔滨依兰煤气工程的建设,将使哈尔滨市的居 民煤气普及率达到80%,每年可节约燃煤138万吨,民用炉灶可减少80%。因此,该工程是哈尔 滨市节约能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和必然途径。哈尔滨依兰煤气工程,经国家批 准正式列为“六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主要生产目的是利用依兰煤矿建立坑口煤气 厂,通过管道为哈尔滨供应城市煤气。该项工程预计1990年全部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