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压榨与反抗

  一、残酷压榨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的每一座金矿都是一个地狱。日本人把金矿工人视为“囚犯 ”,矿工根本没有人身自由。日本人为防备矿工逃跑和反抗,在各金矿工棚区四周都拉上铁 丝网,修建炮楼,设下卡子门。各卡子门都有矿警和日本守备队带着狼狗看守。矿警队和守 备队分别驻在金沟两侧的山岗上,炮楼的几十个枪眼对准沟塘里铁丝网内的工棚子。一般小 沟的工棚子住几十名工人,大沟的工棚子住着上千人。白天警察、稽查和矿警挎着“洋刀” ,拎着榔头、棒子,带着狼狗进入棚子里抓人、打人,夜晚两侧山上探照灯把工棚照得通明 ,只要发现有人影,就开枪射击。每天天不亮工人就得随着值班的稽查排成队到卡门去检验 号牌,走快了慢了都要挨打。工人的检验号牌如果丢了,轻者被毒打一顿,重者被抓到矫正 院甚至丢了性命。
    日本人还以“政治犯”、“经济犯”、“思想犯”、“嫌疑犯”、“国事犯”等种种罪 名血腥镇压工人。工人如果从地上拣东西或到“官水盆子”里洗洗手,就被定为偷金的“嫌 疑犯”或“金案犯”,轻则挨毒打,重则抓去处死。
    1940年6月,日本人修筑从乌拉嘎到鹤岗的警备公路。公路分南北两段,以嘉荫河大桥为 界。北段由采金工人干,南段由煤矿工人和“矫正院”来的1000多名“政治犯”(其中有穿 黄军装的十九路军的战俘)干,由警备队的日本马队看管,道路两旁架着机枪,不准外人靠 近。警备队常在天黑收工时把干不动活的金矿工人和“政治犯”带进密林里枪杀。在桦南石 头河子采金所,日本警察署和日本守备队,养了很多能吃人的警犬,几乎天天都有采金工人 被活活扔进狗圈让狗咬死吃掉。
    金矿工人得病根本得不到治疗。据记载:1940年2月,在乌拉嘎矿区的小乌拉岛工棚子闹 瘟疫、病死二三个人,由于矿方不给治病,到5月一天就死20多人,6月,一天最多竟死60多 人。李宪玉金班共33人,死掉31人。王文汉金班共37人,死掉33人。张大胡子金班34人,死 掉30人。吴子宾金班30人包括金班小把头吴子宾在内全部死掉。小乌拉岛矿区2月份有3000多 工人,到9月末剩下不到1000人。
    日本侵略者除对采金工人进行血腥统治外还雇佣把头、大柜对广大矿工实行剥削压榨。 把头、大柜的剥削花样繁多,在金价上,大柜、二柜层层压价,收金时,大秤加“一五”收 ,即收金时把实际重量一两一钱五厘定为一两;在“打份金”(按人分红)时,按小秤减“ 一五”出,即按实际重量八钱五定为一两,里外相差三钱,把头、大柜净赚三成。此外还用 压低成色(砂金纯度)和除零头、“三口气”、“兔爪子”、“一扒拉”(簸金时,故意往 外吹金和扒拉金)等办法来勒索交金者。收金价格还分淡季与旺季,淡季少涨,旺季多落。 探出好“苗头”(指富矿段)或采金出爆头(指产金量猛增)时,就大煞金价。在上溜时, 实行“包台子”(从井底到地面的各平台上均设1人,将矿砂由下一平台用锹扬到上一平台上 ),新工人必须坚持干7天,如果干不下来,前几天活就白干,并被赶走。水盆里的金要归官 ,叫“官水盆子”(水盆子即供淘洗砂金摇簸子的地方),摇簸子时往外甩的越大官水盆子 越肥,工人就越倒霉。此外还规定金缸子金,要一九或二八扣,就是每一两金把头要扣去一 钱或二钱。在各金班中,都有“好汉股”(把头、警官、稽查等在金班中挂名,算股,吃空 头),还要扣家什股、铺底股、炊具股、车马股,而且有这些股份的资格者均系把头、商绅 、财东。经过这么七扣八扣,实际工人拿到手的金还不到自己所实采的2-3/10。为了把金 矿工人剥光榨尽,把头、大柜勾结日伪官员在各金矿开设大烟馆、妓女院、赌局等,引诱工 人掏尽腰包。一些新矿工来到金矿,用不了多久,就一贫如洗,骨瘦如柴,大批大批困死在 金沟里。
    日伪统治时期的金矿工人,在生活上受尽饥寒的折磨,多数人没有被铺,枕的是木头, 铺的是老桦树皮,盖的是破草袋子,穿的是麻袋片,吃的是发了霉的黑窝窝头。据老工人李 全海回忆,他穿的麻袋片改的裤子在金班里算得上“二等户”。很多工人就捡些洋灰袋子, 贴在麻袋片上披着,脚上也是包的麻袋,有许多人冻成了残废。那时候,一个身强力壮的小 伙子,进了金矿工棚子熬不到一年就垮了。各把头、大柜从不在矿井坑道里搞安全设施,冒 顶砸坏的,塌方压死的,窒息闷死的几乎天天都有。到了1942年工人连黑窝窝头也吃不上, 冻死、饿死无计其数。
    二、反抗斗争
    从日本侵略者侵占金矿时起,金矿工人就开始了自发的和有组织的反抗和斗争。1932年 1月,中共党组织派遣到黑河的共产党员姚延柜说服了黑河金矿监察局局长的伯父姚介忱,把 缉私队的40多枝步枪献出,组织了一支50多人以进步青年学生为主的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 同年7月31日,汤原黑金河矿经理宋竹梅组织起“红枪团”,袭击佳木斯太平川的日军。
    1933年6月,桦南驼腰子金矿工人祁保堂(后改名为祁致中)会同工友孙继武等7人秘密 组织抗日活动。他们打死7个守矿的日本兵,缴获机枪1挺,步枪6枝,子弹700发,然后召集 金矿工人开大会,宣布组成武装抗日队伍。队伍命名为“东北山林义勇队”,字号为“明山 队”,以梨树沟子为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抗日队伍迅速扩大。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干部张信潜伏到兴安金厂做地下工作。发动一批矿工准备起来与 日伪战斗,不幸被特务发觉,于12月在罕达气金矿被伪瑷珲县警务局逮捕,在黑河四嘉子屯 英勇就义。
    1937年,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将祁致中率领的以金矿工人为骨干的队伍改编为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祁致中为军长。祁致中成为黑龙江金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 上抗日道路的一个杰出代表。
    1937年7月29日,梧桐河金矿矿警80余人在打入金矿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马达正、陈芳钧 领导策动下举行起义。不久被扩编为抗联第六军第二十九团。9月18日,采金工人边明兰等人 在乌玛金矿暴动成功,很快占领了西口子金矿和中心沟金矿,缴获了采金株式会社步枪20多 支,打死日本鬼子5人,队伍发展到80多人。后来部队在日寇集中围剿、寡不敌众的情况下, 退到苏联。同年,下江特委宣传部长孔山来到驼腰子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金矿中发展中共 党员,成立下江特委分部,具体指导驼腰子、孟家岗、石头河子等金矿抗日斗争。
    1938年初,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领导的抗联第六军骑兵二师和抗联部分队伍攻克梧桐河 金矿局,打死打伤日伪敌特多人,缴获一批轻重武器和军需物资。1939年端午节过后,赵尚 志带领抗联三军袭击了乌拉嘎北沟镇,把矿警队彻底歼灭。抗联队伍打下北沟镇后,日本人 急忙把分散在各个金沟的兵力和矿警全部收缩到黑龙江边的太平沟镇。于是嘉荫河与乌拉嘎 河之间方圆几百里的金沟成了抗联游击区。嘉荫河中游的德胜沟、班别府等几处金沟的采金 工人每人每月都自动献出3厘金作为抗联军饷。老沟、金满沟、九里庄一带的抗日游击活动也 更加活跃起来。德胜沟成为搜集日寇情报根据地,为金矿积极支援抗日斗争作出贡献。
    1940年夏,抗联三军的一个支队共40多人,在支队长阎希保带领下攻入乌拉嘎的德胜沟 。采金工人自愿担负运送粮食、弹药,站岗放哨及修理枪械。有一位老矿工去老太平沟镇找 抗联交通员时被捕,日本警备队给他上大挂,用钢丝鞭抽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他只字 没吐,英勇就义。
    1941年6月23日,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队长王明贵率领60余人偷袭兴安金厂日军。10月三 支队进入呼玛境内,同日伪军周旋在会宝沟、余庆沟、吉龙小沟、兴龙沟等金矿,多次打击 日伪矿井队。
    1942年1月,王明贵率领的抗联三支队攻克达拉罕金矿。同年春日本侵略军对嘉荫河中上 游的抗日游击区进行“大扫荡”。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乌拉嘎矿区的金矿工人在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把藏有吃粮的“马架子”秘密保存下来留给抗联当密营。
    沦陷时期,广大金矿工人除武装起来与日寇和伪特公开斗争外,还采取多种手段,反抗 “把头”、“大柜”的盘剥与压榨。
    不向“大柜”和“采金所”交金 当时“大柜”从工人手中收1克金只给关东券2元2角, 转手交采金所收价为3元5角,而市场上的价格比采金所的官价还高得许多。因此,工人淘了 金,总想方设法留金不交。
    “神簸子”智斗稽查 在各个金沟的金班里,都有摇簸子的神手,练得一身绝技,在稽 查监视下,只有“神簸子”两膀子一晃,金粒就会顺着胳膊肘往袖口里钻。就是光着膀子, “金疙瘩”(大粒块金)也会弄到裤腰里去。偷出的金子有的暗中卖给了外来收金“老客” ;有的送给了抗联交通员,成为支援抗日斗争的经费;还有的干脆被埋藏在山洞、石缝、树 窟窿里,直到日本投降后才挖出来。
    砸碎“官水盆子” 把头、大柜用“官水盆子”盘剥工人,偷偷往水里放油和碱。水打 滑,摇簸手在摇金时往水盆子里跑金,但能跑多少谁也不知道。在“孙家大柜”有个叫袁志 疙瘩的“神簸子”。一次他故意把金簸子翻在水盆里,稽查让他再捞一锹“毛砂”来淘,结 果一簸子竟淘出了五分多金。照这个数计算,每一个“官水盆子”一天就要剩下三四两。这 一秘密一揭开,工人们纷纷要求把这笔帐还给工人。有的地方工人公开拿起金镐把“官水盆 子”给砸了。
    火烧“鬼王庙” 各金沟的把头、大柜为压榨矿工,修建庙宇,供佛上香,费用由矿工 出。这些花销叫“香火费”。且把头以少报多,以无报有,从中再捞一笔“外快”。小乌拉 岛金沟的工人识破了这骗人的鬼花招,对“鬼王庙”痛恨已极。一次收工后,一个矿工蒙混 过稽查,偷偷溜进庙内,一把火把“鬼王庙”烧塌了架。
    打死鬼子监工 在小乌拉岛有一个日本人监工叫亚健,穷凶极恶,天天都有工人挨他毒 打。有的工人稍一反抗就被他以“反满抗日”罪名抓到警察队。工人恨透了他。1939年秋天 ,工人王连利与张庆祥,乘矿警、稽查、把头去搜山之机,用斧头冷不防把亚健砍死在钻台 上,两人一东一西跑进密林。后来王连利找到了嘉荫河的抗联密营,张庆祥跑到鹤岗下了煤 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