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开矿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黄金生产建设的重点是合江省金矿管理局(后易名为东北金 矿局第一矿区管理局)、松江省金矿管理局(后易名为东北金矿第二矿区管理局)和黑嫩省 金矿管理局(后易名为东北金矿第三矿区管理局)。至1949年,3个管理局共下设2个总局, 14个分局,2个直属矿(场),3个办事处,矿工达到8000多人,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多两。
    这一时期,黄金产品的收购比较分散。1946年以前生产的黄金大部分被各矿区的伪警、 土豪收走。人民军队进驻金矿后,生产的黄金大多交给人民军队,支援解放战争,一少部分 留给采金工人作为生产或生活费用。各矿区建立人民政权后,开始实行的矿工按比例上缴一 部分黄金,后来由各级政府和黄金管理部门统一收购。因此,此时黑龙江地区总的产金量无 确切统计数据。
    一、合江省金矿管理局
    合江省金矿管理局,辖驼腰子和乌拉嘎两个金矿总局。
    驼腰子金矿局 1946年6月,解放军三五九旅歼灭了土匪,解放了桦川县,建立了驼腰子 、石头河子、孟家岗等3个金矿局,恢复黄金生产建设。10月,合江军分区向合江省实业厅移 交金矿后。驼腰子为金矿总局,辖驼腰子、石头河子、孟家岗3个分局和1个直属采场。3个直 属分局共经营10个采金所,其中:驼腰子分局经营驼腰子、大沟和新立屯3个采金所;石头河 子分局经营寒虫沟、腰台、小石头河子、小北沟、小营盘等5个采金所;孟家岗分局经营永平 岗、梨树沟2个采金所。驼腰子金矿总局在九道沟建设一孔用锅驼机拖动往复蒸汽泵抽水的大 碃,在各矿修建一些手工生产的中小碃和水道,月产能力为150两。1947年11月东北金矿管理 局接管驼腰子金矿局以后,加快了金矿建设,到1949年4月建设投产的机电大碃16孔,手工碃 2257孔,各种水道141条,矿工达到3386人,年生产能力达到28200两。
    乌拉嘎金矿总局 1946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多股土匪,接管了乌拉嘎金矿,2月, 合江军区后勤部在北沟建立了乌拉嘎金矿总局,下设北沟、南沟、大节烈河、都鲁河4个分局 ,管理佛山县各金矿,在各矿成立矿山管理委员会和工会组织,取缔封建把头,取缔妓院、 烟馆和赌场,建立新型金班,加强黄金收购和物资供应,奖励探矿,在“保证生产接续”方 针指导下,做好碃和水产道更新建设。1948年6月松江省金矿管理局接管乌拉嘎金矿局(改为 分局),下辖北沟、南沟、大节烈河、四十烈、上马奇河、都鲁河等6个分矿,建国前矿工达 2000人,生产能力达13100两。
    二、松江省金矿管理局
    松江省金矿管理局生产建设的重点是八面通、五河林两个分局和绥阳、珲春两个办事处 ,共建立1个分处和11个所(五林河1个分处,5个收金所,珲春6个管理所),八面通分局是 主要产金地。
    1946年5月,绥宁军区命炮兵科长曹国栋和王喜春筹办金矿,由牡丹江实业银行投资600 万元,建设雷峰村、向阳村、三道崴子、小金山等金矿。10月17日,军区向政府移交金矿后 ,松江省政府成立金矿管理局,设立八面通分局。省政府又投资108万元,修建恢复原有金矿 5处,建设新金矿3处,矿工1000余名,投产后年生产能力达2000余两。此后逐年发展,到19 49年八面通分局除扩大生产能力之外,还投资安装了3台锅炉,1台柴油机,1台瓦斯机,5台 水泵。
    三、黑嫩省金矿管理局
    1946年,西满军区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率部队到黑河地区剿匪,在完成任务后西 满军区令三师后勤部长刘炳华筹建黑嫩省金矿管理局。黑嫩省政府主席于毅夫1947年2月14日 签署政府布告,成立黑嫩省金矿管理局,任命刘炳华为局长,主要开发建设罕达气、呼玛、 漠河3个分局所辖金矿。为贯彻执行“发展黄金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的办矿方针,黑嫩省金 矿管理局提出了“一两黄金养一个兵”的口号,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多产黄金的同时,从19 47年开始建设一批机械抽水大碃(有的用蒸汽往复泵抽水,有的用汽油机或柴油机带水泵抽 水),解决了地下水大的砂矿床的建井问题,至1949年共修建手工作业碃292孔,大小水道1 28条,形成生产能力15300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