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分布规律
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特征严格受大地构造的控制。大地构造的轮廓制约了地形及地貌形态
的发生和发展。黄金资源的分布又与区域大地构造和地形及地貌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朱奉三(黄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等地质工作者把黑龙江金矿矿化集中区划分为额尔
古纳、呼玛——爱辉,嘉荫——桦南——珲春3个区。具体地说,黑龙江省的黄金富集区主要
控制在下列几个构造分区中。
上黑龙江拗陷 位于黑龙江上游的漠河一带。覆盖层由侏
罗系中统陆相火山碎屑岩组成,厚达1万米,基底由花岗岩和下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及寒武系额
尔古纳河群组成,基底的黑云母花岗岩含金,盖层的中生代砾岩也含金,为砂金矿的形成提
供了资源。拗陷带中多形成构造剥蚀低山及台地、北东及北西向构造发育,岩面破碎,局部
地区由于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带发育,有利于形成岩金矿化。拗陷带河流发育,谷底宽阔、
平坦,形成对称或不对称的箱形谷。谷坡呈梯形,河床狭窄,且蛇曲较多,发育有河谷砂矿
和小规模的阶地砂矿,区内有老沟、古连河著名砂金矿。
大兴安岭褶皱带 漠河、呼玛、黑河等矿区位于此褶皱带的东北端。本区出露的地层为
下元古界的兴华渡口群,上元古界——寒武系下统变质岩系,古生界出露较全,中生、新生
界不甚发育,岩浆岩分布十分广泛,种类繁多,主要为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燕山期侵入岩规
模较小,区内构造复杂,构造方向大致呈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地形标高在1000米左右
,地貌构造单元为构造剥蚀——侵蚀的低山、中山区,河流密布,区内砂金储量约占全省金
矿储量的50%以上。它既是黑龙江省黄金生产的重要产区也是岩金矿资源的重要找矿区。著名
的兴隆沟、韩家园子、富林——富西里、罕达气等数十个砂金矿床,宽河、二十四号桥的脉
金矿床,以及三矿沟、多宝山伴生金矿均分布在本褶皱带内。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褶皱带 位于黑龙江省的中部,为构造侵蚀低山和丘陵区,河谷
不发育,砂金分布少,具有寻找岩金及伴生金的条件,属待开发区。
佳木斯隆起 隆起区呈南北走向,主要由元古界的黑龙江群,麻山群变质岩系、片麻岩
系及混合花岗岩,还有中生界的地层组成。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和海西期的花岗岩侵入,
海拔标高600——800米,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河谷发育,侵蚀强烈。该区是黑龙江省又一重
要的黄金成矿区,黄金资源丰富,约占全省储量的30%。砂金矿床集中分布在萝北、汤原、桦
南、林口和穆棱等地,储量占全省的14%左右;岩金矿区有团结沟,东风山、老柞山、小金山
等。
那丹哈达岭褶皱带 位于黑龙江的东部,山区地貌为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指状山脉
发育,河谷地貌为河谷弯曲,宽窄多变,谷底较为开阔,古生代和前古生代地层零星展布于
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中,中生界多分布在东宁,绥阳一带,岩浆岩以华力西晚期的黑云母花岗
岩为主,燕山期则以白岗质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区内金矿矿点分布广泛,但形成工业
矿床的不多,有金厂、东大川、万鹿沟等中、小型砂金矿。此外还有小规模脉金矿及矿化线
索,如金厂八号峒、东风沟脉金矿及半截沟XI号蚀变带等。
松花江凹陷、逊克凹陷和三江凹陷 此区在黑龙江江滩处有砂金矿点,尚未发现有意义
的岩金和伴生金找矿线索。
砂金矿点在空间上有成带集中分布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原生金矿区(带)含金建造和
水系地貌格局的展布所决定的。从图2—1可以看出,矿点由东部的东宁,穆棱、林口、勃利
和桦南,转向北部的鹤岗、萝北、嘉荫、黑河、呼玛,再折向西部额尔古纳河一带,形成了
环黑龙江一侧的半环状金矿分布带(黑龙江大砂金区)。这就是黑龙江省“金镶边”比喻的
依据。在这个环带内,砂金的产地在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五大水系内
,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分布有漠河、呼玛、爱辉、余庆、萝北五大富集区。
矿床(点)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并由前寒武纪古老构造层(部分为古生界变质岩
系)构成的。隆起区、不同构造单元接壤部的两侧,深大断裂旁侧次级裂隙分布区以及构造
复合部位并具有多次活动的地区是矿床(点)分布的集中区。黑龙江省内有3个构造隆起区:
佳木斯隆起区,分布有典型的桦南砂金矿区,林口的黑背砂金矿和穆棱的雷峰沟砂金矿以及
萝北、嘉荫县境内的各砂金矿区;爱辉——阿尔山地背斜北端上古生界地层出露为主的隆起
区,分布有罕达气、兴隆沟、韩家园子,吉龙沟等规模比较大的和中小型砂金矿床;由下古
生界——下元古界地层为主的额尔古纳隆起区,分布有富克山、吉拉林等大型冲积砂矿床。
达拉罕大型砂金矿区,就是位于呼玛儿河深断裂旁侧达拉罕——倭勒根河次级断裂及更次一
级的裂隙构造内。金山沟的小型砂金矿体和冰壶沟一带的砂金矿点则是老地层构造的佳木斯
隆起和中生代断陷盆地两个不同构造单元接壤处的代表产物;桦南、林口、穆棱一带的砂金
矿区,既有赋存于隆起区的构造特征,又有构造复合部并处于多类活动地区及分布于萝北—
—依兰断裂旁侧次级裂隙构造内一系列特征。
冲积(冲——洪积)河谷(阶地)砂金矿区大多数分布在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区,海
拔标高一般150——750米,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床一般富集在大水系的2——3级支流中。赋
存砂金矿床的河谷多为不对称谷或不对称箱形谷。矿体产出的具体位置在冲积(冲——洪积
)物下部的砾石层和基岩上部的含砂砾碎石层(残积物)中。砂金矿体在河谷中的相对位置
有如下规律:河谷上游(即砂金矿体的首部),矿体位于河谷的沉积岸;河谷中游,矿体几
乎占据整个河谷;河谷下游(砂金矿体的尾部)矿体靠近侵蚀岸;河谷出口处,砂金矿体多
分岔呈指状分布。
长期遭受剥蚀的岩金区和含金砂砾岩区,直接控制着砂金矿床的分布。宽河、团结沟矿
区周围的砂金矿、小金山沟的砂金矿床均属此规律。含分散状金岩石及含金脉岩体,是省内
砂金矿体的主要补充来源之一。凡在古地台凹陷带有东风山群、黑龙江群、麻山群、兴华渡
口群等含金建造层、上古生界石炭三叠系含金建造和中生代及其后的内陆盆地所发育的侏罗
系及第三系含金构造层出露的大小河谷,皆有砂金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