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砂金矿山探矿

  一、基建探矿与生产探矿
    砂金矿的开采,要求矿体储量级别达到B或B级以上的程度。因此必须加密原地质勘探工 程的网度,进行基建探矿和生产探矿。
    基建探矿和生产探矿的工程网度相同。1980年以前,桦南金矿局150升采金船以下规模的 矿体用50×20米的网度求得A级储量,1980年以后用100×20米的网度求出B级储量,作为编制 年采掘技术计划的依据。
    
    探矿工程网度,原则上是在地质探矿线距间加密1倍求出B级备采矿量,以满足采金船生 产要求。
    基建探矿和生产探矿的手段也相同,以砂钻为主,当生产与基建探矿成果出现严重不符 或有特殊要求时,才采用砂井等其他手段。
    按黑龙江省砂金矿山地质勘探工作规定,基建、生产探矿总结(报告),原则上由主管 生产部门组织评查(验收),但至1985年末,黑龙江省黄金生产部门尚未组织评审验收过, 探得矿体新增储量也未提交黑龙江省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列入储量表。
    (一)基建探矿
    基建探矿是指在新建项目矿体的首采地段加密勘探工程,准确地查明采区内矿体形态、 规模、品位,重新圈定矿体,计算出各级储量,为矿山建设及编制前一二年采掘计划提供依 据。通过基建探矿还要进一步查明开采技术条件,如矿体底板情况、砾石大小和百分比、含 泥率等,有冻土的矿区要圈出冻土范围,查明冻土类型。基建探矿在基建项目中列项,用基 建费支付勘探费用。黑龙江省新建(扩建)黄金矿山或项目,大部分能进行基建探矿工程( 若首采地段选在B级储量区,也有不进行的)。
    1961——1979年间,桦南金矿局先后完成19对竖井的基建勘探,约投入砂钻工程量2500 米。同时还完成1005、1006、1013、1023、1024和1025号等6只船的基建探矿,年平均投入两 台砂钻,完成近300万立方米采剥总量的探矿任务,为完善和加速矿山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1975——1985年,基建勘探开展的不普遍,基建工程超前施工,没有严格按基建程序办 事。1979年8月,韩家园子金矿引进2只300升采金船,基建投资计划中没有列基建探矿项目未 进行基建探矿。1985年4月,林口县民主金矿和兴隆金矿建设的两个机械化露天采场,在未进 行基建探矿的情况下超前施工建设,经基建勘探后圈不出矿体,被迫中断生产。
    (二)生产探矿
    生产探矿是在基建探矿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的需要,加密勘探工程,继续进行的两级( 开拓,备采)保有储量的勘探。它是基建探矿的继续,在基建工程交付生产后开始并贯穿于 整个生产过程中。
    生产探矿要在原地质勘探网度基础上加密工程,进一步查明矿体边界、含金层赋存层位 、富集部位、确切厚度和砂金品位,重新计算出采区范围内的储量,为编制采掘技术计划提 供确切的依据。生产探矿所需的经费,按规定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生产探矿的时间在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的矿区是不一样的,没有永久冻土的矿区,生产探 矿提前1年进行;有永久冻土的大兴安岭地区,因需要提前剥离解冻,生产探矿提前1——3年 进行。
    直属金矿的生产探矿开始较早。1972年,桦南金矿局按生产勘探要求,完成工程量2200 米,投资5万元。此后,每年都完成探矿进尺2500米左右,至1981年末,共完成探矿进尺294 49.62米,投入探矿费46.8万元。1981—1985年,黑河金矿局完成生产勘探砂钻进尺7320米 ,投入38.6万元。
    
    地方矿山多为“六五”期间建成投产的,生产探矿晚于直属矿山且水平也不一。1981— —1985年,穆棱县八面通金矿4只采金船年年有勘探计划,年年按计划进行生产勘探,5年中 ,共完成砂钻进尺58696米,工程测量1.97平方公里,投入费用20.5万元。仅1981——198 2年,升级储量就达500公斤。1027和1037号采金船占用农田采金,生产勘探就提前两年提交 成果,为提前征用土地作准备。
    
    
    汤原、林口、勃利县黄金公司下属的各采金船,制订年采掘技术计划都依据上年度提交 的生产勘探资料进行。漠河、黑河、伊春等地为配合冻土的解冻,进行生产探矿时,注意了 在开采区段内查明冻土范围,以指导生产顺利进行。
    1985年,漠河1049号采金船交付生产,提前两年提交生产探矿成果。大兴安岭地区的露 天采场多采取化一层剥一层的作业方法,其生产探矿提前一年进行,为下年生产提交达到B级 的备采矿量(呼玛县承包出去的10余套溜槽无生产勘探要求)。
    生产探矿的结果与原地质勘探相比,一般都出现品位下降、储量减少、矿体断条等情况 。东宁县1039号采金船半截沟下游矿段是“文化大革命”初提交的详查报告,经1982——19 85年生产探矿后,圈出的升级储量比地质详查提交储量降低33.6%,个别矿体甚至出现无矿 现象。林口县民主、兴隆沟两处采场原地质报告提交储量1600多公斤,但经勘探后,连1公斤 储量都圈不出来。有极少数矿体通过生产勘探后,品位提高,矿体扩大,储量增加。漠河县 1049号采金船,加密勘探后,开采块段品位由0.17克/立方米提高到0.39克/立方米,提 高1倍多。由于生产探矿注意在矿体端部和两侧适当增加工程控制,1982——1983年,八面通 金矿1027、1037号采金船采区,在I号矿体中部外推,夹石带缩小,扩大的储量近350公斤。 黑河1024号采金船Ⅸ号矿体254线原来单孔见矿,经采探圈定矿体宽达120米,增加了27%的储 量。
    二、地测监督
    黑龙江省砂金矿山地测监督起始于70年代,1980年以后逐步铺开,1985年才初步走上正 轨。
    1975年,黑龙江省黄金工业进入大规模基本建设时期,在项目设计审查时,地测人员对 资源可靠性及利用合理与否进行监督审查。桦南金矿局根据不同船型、不同基岩情况,监督 采金船超挖深度、进船距离(移步距)和采宽等主要开采技术参数的执行情况,以使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
    1979年,黑河金矿局对需要越过矿体边界开采的采金船进行监督。这些采金船必须在地 质队进行验证探矿,按勘探成果圈出开采范围后,方可“越界”开采,纠正了过去边采边探 ,以采代探的不科学作法。
    从1980年开始,八面通金矿,每旬对采金船采过的地段进行收测,计算成图,并将成果 提供给有关领导和部门。收测参数作为各类分析计算的基础数据,监督资源利用情况。桦南 金矿局八面通金矿用收测资料进行探采对比,而且逐年进行,从不间断。桦南金矿局在生产 探矿结束,矿块采完后,都要与原地质勘探成果进行对比,了解存在的差异,不仅监督资源 的合理利用,也为验证地质勘探资源的可靠性和生产勘探手段及网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1980年10月,国营金矿第二批共11只采金船及地方新建项目开始大上,在工程施工中, 监督新建项目的地测人员测设给点放线。项目投入生产之后,管理较好的一些采金船(如漠 河1049号、穆棱的1027号等),均能按设计要求确定开采方向和开采范围,避免了任意扩大 或缩小采幅,扭转乱剥乱采的现象。
    1983年以后,罗斯溜槽引入黑龙江砂金矿山,呼玛(宽河)采场、东宁(东大川)采场 设现场员及时监督剥离范围和深度,把住矿体边界,每剥一层都要检查矿砂含金情况,避免 丢矿和超深剥离造成资源损失。
    在此期间,一些金矿进行了采金船综合回收率测定,以监督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没有普 遍开展并形成制度。从60年代起,桦南金矿局就对采金船回收情况进行测定,而且坚持年年 进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损失。1983年,牡丹江黄金公司在目标管理中,把 品位实收系数(勘探品位和实收品位之比)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提高综合回收率。同年机 械化采场大批建设投产,但矿石损失量、采矿贫化情况,及回收率的测定工作没有全面开展 ,测定的方法,计算数据也不太科学和准确,统计报表填报数字则是沿用70年代理论计算值 。1984年,黑河采金船设计院对1037号采金船3级跳汰选矿流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回收查定, 在不同部位同时取样,用同样方法洗淘,计算出该船综合回收率为75—85%。
    三、储量管理
    (一)利用
    60年代初,砂金矿山就注意搜集和掌握开采区内的储量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储量),记 录每年消耗掉的矿产储量。这是最初的储量管理工作。
    1970年,桦南金矿局地测科为1005、1006和1013号采金船及水枪采场等生产单位建立了 矿产储量卡片,对探明储量、年开采矿量、储量、开采位置及过采区范围等都作了详细的记 录,储量管理比较正规。
    从1981年起,各矿山地测管理部门开始按规定填报生产单位的累计探明储量、当年生产 探矿新增储量和消耗储量。全省金矿储量管理开始走上正规。
    1982年,面对日益枯竭的金矿资源,桦南金矿局采取措施,对不同船型,不同开采技术 条件的生产单位,逐年进行工业指标测定,选取合适的品位参数,圈出下年度开采区段的矿 体范围,使待采矿区内的一些表外矿体和矿体内的部分夹石成为可采矿,增加了储量,延长 了服务年限。同时,为了使矿石贫化、损失分析和探采对比计算有可比性,参考计算的数据 均以新工业指标圈完的储量为依据。但这种根据矿山采选实际情况确定的数据,一般低于原 地质勘探工业指标,没有经过省黄金管理部门的正式批准。
    1983年以后,黑龙江黄金公司把砂金矿山生产矿量统一规定为开拓矿量和备采矿量两级 ,实行两级储量管理,经生产探矿后升至B或B级以上的开拓矿量,方能列为备采矿量。
    (二)核销
    1966年初,黑龙江省人委转发了国务院批发的《矿山资源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 储量核销要备案和审批。但是至1983年末,不合理的储量损失没有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矿量消失在年末报表中填多少算多少。由于一些群众采金采出矿量没有测定,储量不能核 销,使报表中的保有储量一般多于实际保有储量。穆棱县雷峰沟中上游的1047、1057号采金 船,表中保有储量尚有3.5吨,而实际不足50%。
    1984——1985年,针对储量管理的落后状况,林口县黄金公司地质队经过两年的实测, 重新圈定矿体,计算出实际地质储量,作为当年年末矿区的保有储量,使储量管理科学、准 确,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但从全省看,金矿储量的核销管理仍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