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佳木斯市金矿建设
佳木斯市所辖金矿主要分布于桦南县、萝北县和汤原县。桦南县金矿的开发建设最早,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大沟和驼腰子就兴起民采。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吉林将军设
三姓矿务局,召集民工开采。1889年——1931年先后开发建设了桦皮沟、老浅毛、太平沟、
黑背、东沟、下龙脖子、柳毛河等处的砂金矿。萝北金矿于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由放牧
人发现。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李金镛督办的漠河金矿总局开发了太平沟矿区。1911年(
清宣统三年)设立萝北金矿。1916年开发现梧桐河矿区。同年开发汤原黑金河金矿。1930年
发现了仙马沟、金满沟、小煤窑沟等砂金矿。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把桦南作为掠夺黄金资源的重点。1933年日军在驼腰子设立
依桦勃金矿局,在各金沟掠夺开采。石头河子、驼腰子和四方台3处的采金工人达15万人,1
938——1942年建设采金船6只(建成投产4只),还在石头河子南岗和驼腰子下桦建飞机场两
处,用飞机把桦南生产的黄金运往长春(伪满称新京),同时,在萝北设立观(观音山)都
(都鲁河)金矿局,控制萝北黄金开采。汤原县采金工人也有上千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359旅和合江省军区,剿灭了盘踞金矿的土匪,陆续恢复
了金矿生产,在桦南建立了驼腰子金矿总局和石头河子,孟家岗分局,在萝北成立了萝北金
矿局,在汤原成立黑金河金矿局。1951年撤销驼腰子下属分局,汤原金矿局交县管理,1952
年撤销。1954年6月撤销驼腰子金矿局。至此,全地区黄金生产建设停止。1957年,桦南、萝
北、汤原等县重建金矿,恢复黄金生产建设工作。1962年,黑龙江省机械冶金工业厅将桦南
金矿局和乌拉嘎金矿局上收省管。桦南及其周围各县的金矿统由桦南金矿局经营。萝北和汤
原的金矿划归乌拉嘎金矿局经营。
合江地区的黄金建设是从197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1975年全区动员组织了桦南、勃利、
依兰、萝北等5县44个公社2400人采金,当年产金301两。1976年3月成立合江地区黄金公司,
与各产金县工业局一起整顿了黄金生产建设秩序,1977——1978年保留21个生产点,有482人
,全年生产630两左右。1979年贯彻冶金部、农林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的《关于大力发
展大队、生产队和积极组织社员个人副业淘金的通知》,在实行外汇分成、提高黄金收购价
格(由每两262.5元提高到390.625元)等政策后,汤原县建立了县社联营的黑金河金矿,
投资7.5万元,建土房3间,架高压线1公里,购入红旗100马力推土机1台,选矿机2台,卷扬
机1台,使手工业的群众采金向半机械化迈进了一步。群众还自筹资金办矿,出现了家庭采金
点(“父子溜”、“夫妻溜”等)。这样的集体作业点有25个,共361人,产金793两。
1980年,太平沟采金队向萝北县人民银行贷款2万元,购置1台东方红60马力推土机,用
于剥离、采矿和运输,建成了合江地区第二个半机械化生产点。同年全区群众采金1464两。
1981年,群众建矿采金掀起高潮,全地区开展了百两大队,三百两公社,千两县活动。
1982年9月汤原县建成投产了全市第一只采金船——黑金河1040号100升采金船。同时完
成了10公里公路、3公里供电线路和937平方米房屋(住宅250平方米)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
32万元(贷款19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20万元,新增生产能力1700两/年。同年全区产金
3152两,桦南县石头河子和驼腰子两个公社双超千两,各得5吨东风汽车1台。萝北县太平沟
公社生产700两,得4吨解放汽车1台。1983年6月,汤原县建成投产第二只船,即黑金河1041
号100升采金船,还完成了5公里公路、2公里线路和1900平方米房屋(住宅400平方米)的建
设任务,完成投资217.2万元(贷款111.2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05万元,新增生产能力1
670两/年。
与此同时,桦南石门沟1042号100升采金船于1982年3月开始建设,1983年6月建成投产。
还完成20公里公路和26公里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237万元(贷款117万元),
新增固定资产231万元,新增生产能力1265两/年。
1984年3月——1985年9月,萝北县在都鲁河建成投产了1052号100升采金船,共投资277
万元(其中贷款170万元),形成生产能力1423两/年。
1985年建设1054和1055号两只采金船。其中1054号50升船1985年7月始建于桦南县。其配
套工程有35公里公路,1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房建718平方米(住宅600平方米)。全部竣工
投产后,将完成投资156万元(贷款96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46万元,生产能力930两/年。
1055号50升采金船1985年6月始建于汤原县东风林场,配套工程有公路7公里,输电线路13.
1公里,建房5935平方米(民用住宅5085平方米),将完成投资15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49万
元,生产能力930两/年。
在此期间,桦南县于1974年4月——1977年6月建设两对竖井。其中:1974年4月——197
6年6月石头河子竖井建成投产,投资20万元,形成生产能力330两/年。驼腰子竖井于1977年
4月始建,1977年6月建成投产,投资30万元,形成溜槽生产能力500两/年。
到1985年,桦南、汤原,萝北3个县黄金公司,下设石门沟、烂泥河、小南沟、蛤蟆沟、
太平沟、创业沟、北中卡、嘉荫河、太平山、黑金河、小梧桐河等11个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
金矿。拥有采金船6只(100升船4只,50升船2只,2只50升的是在建船),推土机——槽采选
场7处,累计投资1363万元,累计形成固定资产1219万元,累计形成生产能力6623两/年。群
众采金分布在3个矿区有37处采金点,共1100人,有手工、竖井、水枪、推土机——槽、采金
船5种生产形式。
一、汤原县金矿
1981年省委书记杨易辰到汤原县视察工作,对发展黄金生产作出了明确指示:“国家有
要求,县内有资源,历史上有经验,群众有积极性,应该大力发展黄金生产建设事业”。县
委对此十分重视,指派一名副县长主抓,并于1981年5月建立汤原县黄金公司和汤原县黑金河
金矿(公司和金矿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是国县联营、政企合一企业。1981年5月——198
3年6月,汤原县建成投产了1040和1041号两只100升采金船。其配套工程有剥离和运输车辆1
7台,高压输电线路25公里,整修县乡公路40公里,建设精选厂、机修厂、仓库、车库、食堂
、宿舍、办公楼等共5935平方米(住宅5085平方米),总投资561万元(贷款303万元),形
成固定资产502万元,生产能力2455两/年。1983年,这两只100升船产金2400两,实现利润
70万元,外汇分成37万元,1984年又产金2800两,使汤原县黄金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登上黑
龙江省六好企业光荣榜的黄金企业。
1985年汤原县共产金1917两,可以还清全部国家贷款。汤原县人民政府在《加快黄金开
采步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文章中说:黑金河金矿成为我县工业企业中第一个“百万富
翁”,是我县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企业,还为周围3乡两场的用电和交通等方面提供了方便条件
。
汤原县人民政府从探明金矿内过采区多、水大的特点出发立足建采金船,把黄金资源的
优势转变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县委和县政府在发展黄金事业中注重建设好领导班子。县
黄金公司和黑金河金矿的党政负责人李树芳是省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在他的带领下,全省
黄金企业中出现了第一个六好企业。县黄金公司还自己组建探矿队,对全县新老矿区进行了
普查、勘探。黑金河砂金矿就是县公司地质队勘探后提交的2487公斤储量,建设了两条100升
采金船。
二、萝北县金矿
1975年,萝北县在太平沟等老矿区组织群众采金,组成了太平沟采金队。1980年,向人
民银行贷款2万元,购买1台东方红60马力推土机,用推土机剥离、排尾取代了手工劳动。19
84年,省、县黄金公司在萝北县创西沟进行推土机——龙江1号溜槽采选试验,获得成功,生
产试验189小时,产金68两。这种生产方式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机动灵活的优越性
。由于资金很困难,用“借鸡下蛋”的办法,引进资金,联营开发建设。1984年9月,首先同
长春市南关区第二管道公司联营,引进资金30万元,在奋斗乡创西沟建设了第一套推土机—
—溜槽采选场,1985年产金500两。同年春同本溪市二轻局木器厂联营,引进资金40万元,在
创西沟建设了第二套推土机——溜槽采选场,当年产金412两。县开发公司同佳木斯东风区、
友谊农场联营,在桦皮沟建了3个采选场,当年建成投产,形成年生产黄金1000两的能力。县
农机公司、汤原农场、名山乡等都投资建采选场,使推土机——溜槽采选场在全县铺开。到
1985年共建设19套,经调整有15套稳定生产,其中萝北县黄金公司3套,外省2套,地、县其
他单位10套。各采选场年产量在300——1200两不等。其中萝北县投资160万元建设的3处采选
场,1985年创利润35万元。
1984年9月——1985年10月,东都鲁河建成投产1052号100升采金船。投资277万元(其中
贷款17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20万元,新增生产能力1423两/年。1985年,萝北县列项申
请投资,拟建采金船1只,推土机——溜槽采选场3处,吸引省内外投资建推土机——槽采选
场12处。
至1985年末,萝北县形成年生产黄金能力近万两。
三、桦南县金矿
1957年,桦川县金矿局成立,1960年开始在七道沟建竖井,1961年省冶金局接收后成为
省直属桦川金矿局。1964——1974年,由于黄金工业统归省直国营金矿局经营,桦南县停办
金矿。1975年,桦南县委开始发展和组织群众采金。9月柳毛河和八虎力等公社分别组织采金
队,建立社办金矿。柳毛河组建的60人社办采金队。建队后发动社员集资,集得7000元。依
靠过去采砂金的老社员选好作业点,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盖了3间草房,种了10亩菜地,添
置1台马车,在深山老林里立锅灶安了家,之后进行竖井建设。第一口竖井挖了27米深没见金
,他们不气馁,接着建第二口竖井,终于在1976年5月25日探到17米深时见了金砂。他们硬是
用蜡烛照明,用桶打水,用轳辘柳罐提升、用抬筐运输,“土打土闹”办起了小金矿。两年
打了4口竖井,采选矿砂3500多立方米,1976年生产黄金110两,收入万元。1977年又买了6台
水泵、1台卷扬机、1台84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竖井生产由手工转为半机械化,当年产金350两
,盈利2.3万元。这个公社以后坚持了新旧井接续,生产建设稳步发展。
1976——1985年桦南县累计投资398万元(其中贷款169万元),建设100升采金船1只(
另有正在建50升采金船1只,这里不作统计)。其配套工程有购置小型推土机、砂钻、建精选
厂、机修厂、输变电工程、公路、房屋(2008平方米)。还在驼腰子、石头河子、孟家岗、
烂泥沟等矿已建中碃5个、小碃303个,在四方台建1处水枪采场,形成固定资产345万元,形
成生产能力234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