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砂金手工业开采

  从公元5世纪初开始,黑龙江地区早期开采的大多是地面或近地表的砂金,淘金者用简单 的木制或铁制工具,松动矿砂、砾石或坚硬的土层,从挖出的含金矿砂中一块一块地去挑捡 黄金。后来,人们利用金子密度大的特点,用淘洗的方法代替了简单的挑捡。这种原始落后 、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
    黑龙江地区大规模砂金手工业生产,始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沙俄盗采时期。据资 料记载:“当时金匪徒手开挖,开冰无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很低,为了更多地盗 采黄金,沙俄靠增加人力来提高黄金产量。1883年(清光绪九年),仅漠河金矿盗采黄金者 就达4000多人,1882年和1883年两年盗采黄金26.4万两(其中俄站收21.9万两)。这是黑 龙江地区黄金开采历史上的第一个产金高峰期。中国政府在采取大规模驱逐盗采措施的同时 ,未组织开发金矿。从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始,手工业产金量逐年下降,1889年(清光 绪十五年)仅生产黄金19193两。
    从1889年李金镛创办漠河金矿开始,手工作业方法有了改进,提水采用人力戽斗(灌溉 用的农具)汲水,选矿采用以水为动力的木制机器,砂金的采挖仍然是手工作业。
    这一时期,砂金手工业生产形成了4种比较成型的生产方式。据《漠矿录》记载:采金之 法,第一,“大揭盖”,将毛皮沙石堆运两边,“正沙”用车运上机器,不误工作。第二, “引水抛毛”,使毛沙顺水冲去,块石堆积两边,金无遗弃,法之善者也。第三,“开暗槽 ”,冬日最宜,毛厚沙薄之间亦可用之,“土法抬沙上溜,(金)多遗失,且费工。入冬水 冻,能开暗槽,惟沙多凝结,水不澄清,十不能得金三四,俄置木机器冬日停机,专揭毛皮 或打取沙堆,拉运积聚,人春上溜,费省而无遗金。第四,搬帮水道,“用省事作法,先开 长五丈、宽以金脉为度(的)旁开水道,做过五丈,再做五丈,毛皮翻堆。前五丈中不庸远 拉,以省人力,并可求速效”。“生沟做法,若开水道,只要下尾挖出长沟,水有去路,上 边揭去毛皮,便可上溜,与漠厂抛毛水道不同,即所谓大尾巴碃,久采金人皆会作”。可见 ,大揭盖(即明碃,也称大开膛、搬帮碃、大尾巴碃)、暗碃(即暗槽)、搬帮水道、跑毛 水道(抛毛水道)等4种手工作业方式,当时在漠河金矿已广泛应用,并且借鉴了俄国“冬季 揭毛皮或打取沙堆(打冻砂子),入春融化后选矿”及“美(国)矿师专主长水道、长溜” 的手工采选方法。根据不同的矿体条件和季节,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砂金生产除沿用清末的4种方式外,又出现了泼(拉)毛砂的作业 方式。漠河金矿、逢源金矿从事这种方式采金的矿工人数,最高达到3000多人。同时,跑毛 水道生产方式应用更加广泛,这种方式主要回采以前用暗碃方式采过的旧采区。在东部的东 宁一带,采金工人用提高水位的办法,把水引到阶地上或山坡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跑毛 洗选阶地或坡积砂金矿。利用自然水力采选矿砂,既节省人力,效率又高,采选回收率高于 其他手工作业方式,淘金者称这种方式为“刮地穷”。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在1940年以前主要采用手工开采方式,大量掠夺中国黄金资 源。1940年以后,掠夺金矿资源方式以机械化采金船生产为主。
    解放战争时期,西满军区和合江军区接收黑龙江地区金矿。在人民军队和当地政府的领 导下,各金矿努力恢复黄金生产。生产方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仅个别竖井的抽水、采矿和 选矿供水采用水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金方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1949年,黑龙江地区有各种采 金水道212条。其中黑河金矿局128条,乌拉嘎金矿局84条;暗碃573孔,其中黑河金矿局292 孔,驼腰子金矿局171孔,八面通金矿局16孔,五林金矿70孔,乌拉嘎金矿局24孔;用水泵排 水的竖井29孔,其中驼腰子金矿局16孔,八面通金矿局13孔;另外还有部分泼(拉)毛砂作 业。同年,仅当时的黑龙江省,手工业生产黄金就达67968两,1950年达80352两。
    1951年,由于国家对黄金生产政策的调整,手工作业产量逐渐下降。到1960年仅生产黄 金5521两。同年,黑龙江省在黑河金矿局和桦南金矿局分别建设采金船和半机械化竖井,改 变了黑龙江省砂金生产单一的手工业作业方式。但机械化生产规模很小,全省黄金生产仍以 手工作业为主。1963年,手工业产量占全省产量的65.7%。
    从1964年开始,手工作业产量逐年下降。当年仅产黄金8907两,占全省总产量的60.3% 。“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手工采金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社队组织采金也当作 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禁止,手工业生产迅速下滑。1975年仅生产黄金1978两,占全省产量的 9.4%,下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最低点。
    1976年后,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产金量逐年提高。1983年生产黄金14247两,1985年达 到40669两,占全省黄金产量的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