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泼(拉)毛砂

  泼(拉)毛砂采金法,生产方式比较简单,2——3人一组,上溜用金锹、金镐、刮子、 长把水舀子、小型木溜槽、金簸子等工具,沿着过采区回收其他方式采选后遗留的富尾矿砂 ,生产规模多为小型。这种生产方式在清末民初开始采用,1918年(民国7年)以后逐渐在黑 龙江地区推广。1937年逢源金厂从事这种方式采金的人数多达2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种生产方式逐渐减少,只有少数个体采金者从事零星生产, 产量也很低。1975年以后,泼(拉)毛砂生产方式又开始恢复。1982年,来兴隆金矿探亲的 山东省农民岳书臣(现为呼玛县黄金公司工人),在兴隆后沟拉毛砂采到一块重108两的大金 块,交给国家。1984年,这种生产方式开始利用小型水泵抽水上溜,实现了半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