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露天机械化采场

  黑龙江省砂金露天机械化开采始于60年代。1967年,乌拉嘎金矿局设计出黑龙江省第一 座砂金露天机械化采场——新青采场。采场用两台0.65立方米苏式电铲采矿,人力推U型矿 车轨道运输,电动箕斗提升,水泵供水,溜槽选矿工艺。采场于1967年开始建设,1968年投 产,由于柴油发电机故障较多,供电不正常,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当年仅生产150天,生产 成本高达1404元/两。1969年继续维持生产1年,成本高达1660元/两,因亏损于年末停产。
    1979年,乌拉嘎金矿局设计出第二个砂金露天机械化采场,开采团结沟上游砂金矿床。 采场用人工打镐松动矿砂,电动装岩机装岩、人力推矿车运输、斜坡提升及大溜槽选矿的生 产工艺。建成投产后,由于品位降低及矿砂粘度大、难洗等原因,当年生产成本高达1208元 /两,年末即停止生产。
    1984年,黑龙江黄金公司和呼玛金矿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出了“龙江——I型”组 合溜槽和“呼玛型”溜槽(当时没有命名)。这两种溜槽均带有集矿箱、水枪、平筛,细物 料溜槽和砾石溜槽。溜槽底部铺有塑料毛粘,回收细粒级砂金。同年7月,呼玛金矿局在兴隆 金矿十五站建成以溜槽为主选设备的露天机械化采场。该采场配备了美国进口D7G型200马力 推土机2台,东方红60马力小型推土机1台,分别用于剥离、采矿、运输供矿和排尾,供水设 备是1台10SH—9型水泵,选矿设备是“呼玛型”组合溜槽1台,处理能力为25—50立方米/时 ,生产工艺为先用推土机将表土剥离。矿砂的采矿、运输、供矿由推土机连续作业,直接给 人组合溜槽集矿箱,再用设于组合溜槽上部的水枪冲洗集矿箱内的矿砂造成矿浆,矿浆流入 组合溜槽的平筛筛分,筛下物料入细物料溜槽选别,筛上物料由砾石溜槽选别后排至尾矿, 尾矿由推土机排往排土场。组合溜槽采用人工清溜,每8小时清溜一次得到粗精矿,再由人工 淘洗直接得到砂金。试生产过程中,对组合溜槽进行了两次改造,当年仅生产45天,生产黄 金70两,成本为578元/两。
    同年9月18日,萝北县黄金公司建设的“萝北一号”机械化露天采场,在创西沟投入试生 产。该采场用黑龙江黄金公司科技处改进的“龙江—I型”溜槽作为主选设备,配备红旗120 型推土机2台,红旗100型推土机1台,WY—60型挖掘机1台,水泵3台,流量分别为每小时870 、162和20立方米,T(2)S—TH6130型475KW发电机组一套(供电)。生产工艺采用分矿块露 天开采,推土机预先剥离、采矿、运输、集矿,挖掘机供矿。选矿工艺与兴隆金矿十五站采 场相同,排尾采用红旗100推土机排往排土场。试生产中,对组合溜槽进行了多次改造,边调 试边生产,共生产了32天,生产黄金67两。
    1984年,是黑龙江省以溜槽为主选设备的机械化露天采场起步之年,处于试验阶段。全 省共两处采场进行试验生产,生产黄金137两。
    1985年,以溜槽为主选设备的机械化露天采场在全省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全省建成投产 机械化露天采场10处。
    一、萝北县机械化露天采场
    1985年,萝北县黄金公司于7月20日和8月1日,相继在创北沟和小梧桐河建成投产了萝北 2号采场和萝北3号采场。同年萝北县太平沟乡与佳木斯市黄金公司联营,在太平沟北中卡建 成投产了“萝北4号”采场;萝北县黄金公司与00515部队待业青年服务公司联营,在太平沟 建成投产了“萝北5号”露天采场;萝北县黄金公司与罗北县农机管理局联营,在都鲁河一支 沟建成投产了“萝北6号”露天采场。在萝北县境内建成投产的这6个露天机械化采场,均以 “龙江—I型”溜槽为主选设备,用红旗120和红旗100马力推土机剥离采矿,运输集矿,用挖 掘机和装载机供矿。由于这些设备功率小,性能较差,生产中事故较多,在生产周期内,因 设备故障造成停产的时间一般为20——40天,个别采场高达60多天。同时,因这种开采方式 首次引人黑龙江省,生产时间较短,矿山缺乏管理经验及生产技术指导,在采场的设计及设 备的配置方面不够合理,采场的疏干工作不完善等,也降低了部分采场的生产效率。如“萝 北4号”和“萝北6号”采场,1985年生产黄金仅为30两、34两。
    萝北县黄金公司直属的萝北1号、2号和3号采场,生产比较正常,黄金产量分别达到490 两、401两和256两。3个采场共产黄金1147两,共实现利润5万元。
    二、东宁县东大川机械化露天采场
    1985年,东宁县东大川新建了一座生产能力为25—30立方米/时采场,用仿“龙江—— I型”溜槽为主选设备。剥离、采矿、供矿排尾等均采用推土机完成,采场生产全部实现了机 械化。该采场生产管理基础较好,在生产中注意了矿体的疏干,较好地改善了设备的作业环 境,提高了矿砂的回采率。年采剥总量达15万立方米,产金750两,列1985年全省机械化露天 采场产量之首,生产成本455元/两,创利润9.4万元。
    三、黑河金矿局机械化露天采场
    1985年,黑河金矿局自己制造了“黑河——I型”溜槽。溜槽结构与“龙江——I型”溜 槽基本相同,处理能力为50立方米/小时。同年7月18日,五道沟金矿用“黑河——I型”溜 槽为主选设备,在中兴沟建成投产了黑河金矿局第一个小型露天机械化采场。该采场配备有 两台D7G200HP推土机,一台10SH型水泵,采矿、运输、给矿均用一台推土机连续完成,另一 台推土机用于剥离兼排尾。选矿工艺与“龙江——I型”溜槽相同。由于该采场排水工程没有 完成便急于投产,造成采场内积水过多而无法疏干,工作环境恶劣,1985年仅生产30天左右 ,生产黄金41两。同年8月18日,罕达气金矿用“黑河——I型”溜槽作为主选设备,回采10 29号采金船的过采区,开创了黑龙江省应用溜槽回收采金船尾矿的先例。当年生产了34天, 回收黄金196两,平均每天回收黄金5.8两,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呼玛金矿局机械化露天采场
    1985年,呼玛金矿局兴隆金矿十五站露天采场,在上年试验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生产 管理,采场生产基本正常。当年生产100天,生产黄金659两,平均日产金6.6两,平均每两 黄金成本789.59元,略有盈利。
    1985年,全省机械化露天采场共生产黄金3148两,比1984年增加3011两,增长22倍,占 当年全省黄金产量的2.5%。至1985年末,黑龙江省推土机——溜槽机械化露天采场生产起步 不久,生产规模比较小,由于采场疏干及矿山设备管理水平不高,一些采场的经济效益比较 低。但通过1984——1985两年的实践已证实这种生产方式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易于搬 迁,便于开采使用采金船无法开采的阶地、残皮积砂矿和零星分布的小而富的砂金资源的优 越性,还为复采采金船尾矿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