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形跳汰机研制
1980年,黑龙江省从荷兰引进3只300升采金船,主要是为了引进其先进设备之一的圆形
跳汰机。国内已有的各种跳汰机脉动曲线是正弦波,圆形跳汰机的脉动曲线是锯齿形波。19
81年冶金部黄金局决定,尽快吸收和消化圆形跳汰机的先进技术。为此,黑河采金船设计院
与冶金部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互相配合,于1982年春研制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圆形跳汰机,
定名为“YT7750型圆型跳汰机”。这台跳汰机经冶金部黄金局鉴定后,于同年夏在黑河金矿
局五道沟新建1031号150HC型采金船上进行了试验,使国产圆形跳汰机在采金船较快地应用推
广。1983年11月,“YT7750型圆型跳汰机”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飞龙”奖牌;1984年
12月又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3等奖。
二、可动式胶带溜槽研制
可动式胶带溜槽的研制始于1975年。最初由昆明冶金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在罕达气金矿
进行了单机半工业性试验,取得了一些技术数据。1980年,冶金部黄金局拨款40万元(科研
经费),在兴隆金矿小支沟1020号150升采金船上进行工业性试验,由东北工学院和黑河金矿
局共同主持这个科研项目。因为链条(自行车链条)和其他选矿设备强度不足,出现链条断
和刮板跳汰机等故障较多,试验中途夭折,影响生产,最后只得把胶带溜槽和刮板跳汰机等
从船上拆除。
1982年,罕达气金矿1003号100升采金船进行搬迁改造,决定采用胶带溜槽为选设备,并
把被弃置在小支沟的胶带溜槽运到罕达气金矿,安装到1003号船上。1983年,用“康拜因”
上的链条代替自行车链条等技术措施后,使胶带溜槽的工业性试验在1003号采金船上获得成
功。1983年,1003号船产金1983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4年,冶金部黄金局在黑河召开胶带溜槽技术鉴定会。1985年胶带溜槽获冶金部科技
成果2等奖。此后,胶带溜槽作为采金船上的主选设备之一,在国内的采金船上得到广泛应用
。
三、龙江——I型溜槽研制
1983年,黑龙江黄金公司副经理王保勤去美国和加拿大考察黄金生产。回国之后,他率
领技术人员开始以“罗斯”溜槽为模式研制适合黑龙江矿体特点的溜槽。先由哈尔滨香坊福
利加工厂用木材制造3个模型。而后设计出溜槽的图纸,制造出“龙江”型组合溜槽。1984年
,萝北县黄金公司把这个溜槽运到创西沟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1985年9月,经省科委同意,由佳木斯市科委主持在萝北县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会后
根据黑龙江省砂金矿赋存条件,对原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溜槽取名为“龙江——I型”
溜槽。1985年,“龙江——I型”溜槽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4等奖。之后,这种溜槽很快在省
内外推广应用。全省在两年内就形成年产黄金近万两的生产能力,并逐步向外省发展。
四、选矿流程查定
(一)单一固定溜槽流程的查定
1964年在“黑龙2号”(现1010号)采金船上,对固定溜槽回收砂金的情况进行了首次查
定,主要是查定砂金在固定溜槽中的分布情况。当时“黑龙2号”船每天清溜一次,人工清溜
。为了进行查定,清溜工的劳动量增加到平时的三四倍。根据查定要求,要一个溜槽一个溜
槽地清溜,并把每个溜槽中回收的砂金单独称重。这样,清溜的劳动量增大数倍,一天只能
完成一面溜槽的查定。
为了验证纵向溜中的砂金量,第二天又进行了两个纵向溜槽的单独清溜。
查定的结果表明,固定溜槽回收砂金的情况良好,流失砂金较少。但是,因当时罕达气
金矿没有分析粒度的分层筛,没有对各溜槽中砂金的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总的情况是,
砂金的分布比较合理。例如:细粒金富集在2号溜槽中;6号溜槽中的砂金比5号溜槽多,是因
6号溜槽中有两块大粒金;两个纵溜槽中砂金只占6.32%,远远少于6个横溜槽回收的金量。
(二)圆形跳汰机工艺流程查定
1981年,为了对引进300升采金船圆形跳汰机的回收率进行验收,对以圆形跳汰机为主选
设备的三段跳汰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了查定。为此,荷兰MTE公司高级工程师、选矿流程和圆形
跳汰机的设计者,荷兰藉华人梁梓孝专程从荷兰赶到韩家园子金矿,在300升(甲)船上对选
矿回收率进行了查定。
这次查定的取样采用船上装有的专门用于取样的典瓦尔型取样机,共用了一个多星期的
时间,进行了4次查定。这次查定取得的数据差异很大,选矿回收率最低的一次为42%,最高
的两次为99%,另一次为78%。验收的标准是94%士2%。经商定,42%不参加计算,否则无法验
收。因此以另外2次数据的平均值为准(即92%),达到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