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岩金科技

  黑龙江省岩金矿山科技工作主要是在全国惟一的大型露天岩金矿山——乌拉嘎金矿局团 结沟进行。
    一、采矿
    1985年以前,乌拉嘎金矿局团结沟岩金矿采场,在全国黄金行业是规模最大的露天岩金 矿。该矿位居黑龙江省北部山区,气候寒冷,冬长夏短,季节冻延续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 这样的经济地理位置为露天开采工艺带来不少难题。例如:露天矿边坡角的确定,冬季矿坑 内的排水防冻,贫矿的分类堆放,封闭圈内180米水平的掘沟等等。这些课题都要在全国没有 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科技攻关。
    边坡角 从设计开始,设计院和建设单位对团结沟露天采场边坡角的大小就有争议。设 计院按常规把边坡角设计成45度,以减少剥离量。建设单位认为45度太陡,在冻土区冬夏温 差大,冷缩热涨的地动现象必然要引起滑坡,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实践证明建设单位的观 点是正确的。1983——1984年两年,220米水平出现了两处滑坡。为此,长春黄金设计院委托 长沙矿山设计研究院立项进行科技攻关。经两年多的观测和研究,写出了试验报告,并通过 鉴定。生产实践证明,普遍设计45度边坡角是缺乏根据的,多次的局部大面积滑坡都严重影 响开采,不得不追加剥离费用,清理滑坡。这次科技攻关为北方冻土区管理边坡角积累了有 价值的技术资料。
    防冻 团结沟金矿原设计未充分估计到冬季坑内排水防冻的细节问题,按常规设计了排 水管线和泵站。试生产期间,每遇到临时停电或其他故障,即发生泵和管道冻结问题,造成 停产。经过试验,修改了原设计,按一个坡度架设排水管线并增设溢流管,解决了冬季坑内 排水管线和泵站的防冻难题。
    -180米水平的掘沟 在黄金行业,日产500吨矿石算最大的露天采矿场。团结沟金矿开采 于1984年进入封闭圈后,—180米水平的掘沟成了难题,原设计未考虑到这个问题。在生产实 践中,团结沟金矿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掘沟办法。此项采掘工艺居国内领先地位。
    贫矿堆放 为了充分利用黄金资源,团结沟金矿于1978年决定,把1—2克/吨的贫矿单 独堆放,待技术过关、经济上可行时再回收贫矿中的黄金。为此,团结沟金矿改变了原有的 采掘技术计划,为堆放贫矿设置了储矿场。1984年经取样化验,贫矿堆的平均品位在1.7克 /吨以上,采用堆浸法可回收其中一半以上的黄金。
    二、选矿
    团结沟的500吨/日选厂投产,成为国内最大的全泥氰化选金厂。由于原设计的缺欠,1 982年试生产初期,工艺流程不畅通,加之矿石含粘土量较高,经常因碎矿工序发生堵矿而停 产,而且设备配备也不尽合理,成为黑龙江省黄金系统的一大难题。在一些人对选厂的试运 转失去信心的情况下,乌拉嘎金矿工程技术人员从改进选厂的设备配置人手,提高磨砂细度 ,在两年的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改造80多项,终于使500吨/日选矿厂投入正常运转。主要改造 工程和科研项目是:
    调整了设备的配置 设计中有的设备配置设计不尽合理,选在山坡上的选厂没有充分利 用地势高差的有利条件,过多地增设提升设备。经试运后发现,有的环节不仅故障多,而且 生产费用高。团结沟金矿对此进行了改造,工程包括尽可能实现矿浆的自流、拆除多余的提 升设备,从而保证了工艺流程的畅通。
    提高磨矿的细度 原设计磨矿的细度不够,磨矿—200目的仅占60%,选矿回收率比较低 。为了提高选矿回收率,他们把—200目的比例增大到80%。其办法是提高压力,从0.6个大 气压增大到1个大气压,调整矿浆量,加大分流的返回量,从而提高了选矿回收率。
    洗涤流程的改造 1984年10月以前,洗涤回收效果一直未达到理想指标,影响选矿回收 率的提高。选厂科研小组把常规水流洗涤改成分流逆流洗涤,洗涤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198 5年增产黄金500多两。此项成果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获国家黄金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炼金炉的改造 原设计冶炼车间的冶炼初期炼不出金子,试生产后,团结沟矿又派人到 山东省招远金矿学习,重新配置冶炼车间的管路,增大了风力,购置了新型油嘴。经过这些 改造,终于炼出了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