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管理机构

  一、金矿下放(1950年8月——1962年5月)
    1950年9月9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复东北工业部,同意将黑龙江省金矿管理局的直属金矿 和松江省金矿管理局直属的七星河金矿下放,移交给地方政府。原隶属于东北金矿管理局的 驼腰子金矿总局改为分局,下放给松江省金矿管理局管理,其下属的九道沟、永梨、石头河 子3个分局均改为分矿,孟家岗金矿和大哈塘(八面通)金矿下放给松江省工业厅领导。同年 底,松江省决定撤销黑背、五河林金矿局,设黑背采金所,不久又将大哈塘矿撤销关停。
    1951年,黑龙江省金矿管理局改称为黑河地区金矿管理局,下放给黑河专员公署管理, 并将漠河、霍龙门两个分矿和八车力河直属矿撤销。10月,松江省金矿管理局和其隶属的驼 腰子金矿分局及所属的4个分矿全部被撤销。10月11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批准黑河金矿局组 成党组。11月25日,黑河地区金矿管理局和黑河地区企业公司合并成立黑河地区专员公署工 矿管理局,仍保持金矿局的管理体制。
    1952年1月16日,黑河金矿局撤销,下属的罕达气、兴隆等金矿统由黑河专署工矿管理局 领导。之后,罕达气金矿、兴隆金矿又分别下放给瑷珲县工业局和呼玛县工业科管理。12月 13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决定:松江省金矿管理局驼腰子分局缩小组织机 构。
    1953年5月,原属中央有色金属管理局东北分局的乌拉嘎金矿下放给黑龙江省黑河专署工 矿局领导,7月又下放给佛山县(今嘉荫县)工业科管理。县人民政府动员大批采金工人回乡 务农,金矿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1954年,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决定撤销驼腰子金矿分局,并下令停止生产。8月,黑龙江 省和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时,全省仅剩兴隆、罕达气、乌拉嘎、萝北4个金矿。兴隆金矿划 归呼玛县工业科后,下设四道沟、韩家园子、余庆上沟、三分处等4个支矿。从此,省政府下 属的工业厅和后来的重工业厅只负责对金矿实行原则指导。
    1958年8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成立冶金工业厅,下设有色处分管黄金生产。1960 年专设黄金处,处长何岫生。1961年11月,冶金厅和机械厅合并为冶金机械厅,没有直属金 矿,只负责指导全省黄金生产。全省仅存的罕达气、兴隆、乌拉嘎、七道沟、黑背等金矿均 与“人民公社”合一,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成了“社办金矿”。
    二、金矿上收(1962年6月——1966年)
    1962年6月14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 针,加强了对黄金工业的管理。省机械冶金厅黄金处由原来的4人增至8人。同时决定组建黑 河、乌拉嘎、桦川(1964年恢复原称桦南)3个金矿局,直属于省机械冶金厅。其中:黑河金 矿局负责领导爱辉、呼玛、嫩江3县境内的各金矿;乌拉嘎金矿局负责领导嘉荫、萝北、汤原 和伊春市境内的各金矿;桦川金矿局跨地区领导桦川、林口、穆棱、东宁等县境内各金矿。 同年7——8月,机械冶金厅先后派工作组对各矿接收完毕。黑河金矿局下属罕达气、五道沟 、八车力河、纳金口子、呼玛(即兴隆)等金矿;桦川金矿局下属七道沟、石头河子、孟家 岗、黑背、八面通等金矿;乌拉嘎金矿局下属北沟、南沟、团结沟、新青、萝北等金矿。
    1964年2月8日,省机械冶金厅划出部分人员,成立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公司,管理全省黄 金、铜、铅、锌、铝等企业,实行以部为主、部省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加强了对黄金生产 的管理。同年4月17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成立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公司党委。党委成员由杨 锐敏、赵祝华、李福增、金广忱、何岫生等人组成。任命何岫生为黄金处长,赵海燕为副处 长。9月5日,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公司政治部转发省委任命令,任命杨柄毅为黑河金矿局党委 副书记,陈静波为副局长,任命蒲忠贵为桦南金矿局党委书记,张巨贤为局长,任命王修仁 为乌拉嘎金矿局党委副书记兼局长。9月18日,冶金部同意将黑河、桦南、乌拉嘎3个金矿局 的正副局长,正副三总师归部管理。12月1日,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公司政治部决定:黑河、桦 南、乌拉嘎3个金矿局设立政治部,充实加强了黄金企业的党务与政工机构。
    1965年1月30日,中国黄金专业公司在长春组建。3月11日,冶金工业部决定:在冶金部 黄金专业公司(于3月19日定名为“中国黄金矿产公司”)的领导下,将原黑龙江省有色金属 公司改名为黑龙江黄金公司。确定为厅级单位,公司党委书记张剑飞、经理胡泽,下设计划 、生产、劳资、财务、基建、供销、办公室、政治部、机关党委等处室。省黄金公司受中国 黄金矿产公司和黑龙江省政府双重领导,下属黑河、桦南(即桦川)、乌拉嘎3个金矿局及黑 龙江黄金机械修配厂和牡丹江黄金工业学校。10月,桦南金矿局所属的八面通金矿被撤销。 1966年11月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黑龙江黄金公司党委,受省委直接领导,行 政工作由省直属机关党委代管。7月1日,黑龙江黄金公司根据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指示,派遣 张巨贤到吉林省珲春县筹建珲春金矿。珲春金矿于7月15日正式成立,隶属黑龙江黄金公司领 导。矿址在珲春县马滴达公社(该矿于1971年5月移交中国黄金矿产公司管理)。
    三、机构合并(1967——197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黑龙江黄金行业各级管理机构受到严重冲击。
    1967年2月1日,成立接管委员会。同时,黄金公司下属的黑河、桦南、乌拉嘎3个金矿局 和黑龙江黄金机械修配厂、机电安装工程处、牡丹江黄金工业学校等单位的党政财务大权也 都先后被本单位的造反组织夺权接管。
    1968年9月18日,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生产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黑龙江黄金公司革命 委员会,王义为革命委员会为副主任。同年10月机械、冶金、化工、黄金4个工业公司合并成 重工业公司,内设黄金处分管黄金。
    1969年6月16日,冶金部军代表签发《关于撤销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撤 销中国黄金矿产公司。黑龙江黄金公司及下属企业全部下放到省。同年11月21日,省革命委 员会政治部决定将重工业公司改为重工业局,局内设黄金处分管黄金。
    1970年2月,省革命委员会又将省重工业局、煤炭局和地质局合并为省重工业局。6月, 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重工业局,成立冶金地质局,内设黄金处分管黄金生产。
    1972年3月20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把冶金地质局再次分成冶金工业局和地质局。冶金工 业局内设置有色处,分管黄金生产。这一机构一直持续到1974年8月。
    四、统一管理(1974——1985年)
    1974年8月29日,省冶金局设立黄金筹备组,筹建黄金机构。
    1975年2月3日,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成立黑龙江省黄金公司统一领导全省黄金部门、企业 和群众采金。2月4日从冶金局分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端街4号办公。并将黑河、乌拉嘎、 桦南3个金矿局收为省直属,由省黄金公司统一领导。10月9日,省黄金公司编制由原来的30 人增到70人,加强了全省黄金资源的管理和生产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此后至1977年,全省 各地(市)、县陆续成立黄金领导小组和黄金生产建设指挥部,充实加强了对黄金生产的领 导。
    1976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冶金部内成立黄金管理局,负责人为石豁、段丁波 ,黑龙江黄金公司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1月20日,省冶金局决定成立中共黑龙江省黄金公司 核心小组,赵海燕为组长,李青、王长江为成员,3月4日,冶金局党委决定黄金公司设政治 处、办公室等9个科室。9月28日,省委组织部任命赵海燕为黄金公司副经理,负责全面工作 。11月6日,成立黄金生产建设会战指挥部。
    
    
    1978年12月23日,省革委会决定成立黑龙江省黄金会战领导小组,组长鲁光(省革委会 副主任),副组长为王凤岐(省经委副主任)、姜文远(省地质局局长),张友恒(省冶金 局局长)。
    1979年9月16日,为适应黄金企业上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国家经委决定在冶金 部黄金管理局基础上,成立中国黄金总公司。10月5日,经国家经委批准,黑龙江省黄金公司 及所属的黑河、桦南、乌拉嘎3个金矿局,由省管为主改为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管理 体制,并成为中国黄金总公司的直属企业。16日,冶金部转发国务院规定:凡属双重领导, 以部为主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印章,均由冶金部制发,并在单位名称前冠以“冶金工业 部”字样。至此,黑龙江黄金公司及其所属的黑河、桦南、乌拉嘎3个金矿局和黄金设计院等 单位名称的前边均冠以“冶金工业部”字样。同年省委任命刘浪兼任黑龙江黄金公司经理, 李青(列赵海燕副经理后)、王修仁、唐汉飞、王长江为黑龙江黄金公司副经理。公司机关 编制为14个科室,定员88人。14个科室是:办公室、生产技术科、基本建设科、群众采金科 、计划统计科、财务科、设备动力科、供应科、劳资科、安环科、教育科、科技科、保卫科 、政治处。
    1981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黄金公司由处级升为厅(局)级。1982年6月5 日,冶金工业部任命姜文远为黑龙江黄金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将原冶金局副局长兼黄金公 司经理刘浪(党委委员)改任副经理。同时任安国权(党委委员)、王保勤(党委委员)为 副经理。同年10月经冶金部批准,黑龙江黄金公司原有的14个科室改变为办公室、计划财务 处、生产技术处、基本建设处、群众采金管理处、供应处和人事处等7个处室,处下不再设科 ,公司编制定员为95人。1983年2月23日增补王启彪为副经理(党组成员)。
    
    1985年3月11日,中国黄金总公司对黑龙江黄金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原领导班子只留 任王宝勤副经理,任命崔德文(党组副书记)、刘宝玉(党组成员)、王宝贵(党组成员) 为副经理,崔德文主持全面工作。10月,中国黄金总公司同意经过公司机关整党、改革后职 能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生产处、计划处、科技处、基建处、财务处、供销处、人事处和审 计室,人员编制100名。
    在此期间,各地市、县黄金管理机构也得到充实和加强。1980年2月,牡丹江地区黄金办 公室改编为牡丹江地区黄金公司,隶属地区行署领导,在业务上受省黄金公司指导。牡丹江 地区的穆棱、林口、东宁3县的黄金管理站在业务上归地区黄金公司领导。7月,黑河地委决 定成立黑河地区黄金公司,为处级单位,归行署社企局领导;桦南县将矿业公司改为桦南县 黄金公司,隶属县经委领导。至1985年底,全省建立地区(市)级黄金公司的有:牡丹江、 合江、黑河、伊春、大兴安岭和农场总局等6个黄金公司及桦南县、汤源县、萝北县、穆棱县 、林口县、东宁县、嘉荫县、呼玛县等23个县级黄金公司。
    1981——1985年,直属黄金企业有了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冶金部、中国黄 金总公司、黑龙江黄金公司共同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尤其重视党政一把手的选配、考 核、培训提高,由过去单纯经验型向知识型为主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型飞跃。乌拉嘎金矿局先 后选任党委书记张文泉和武江、局长王瑞山和毛振兴分别主持党委和行政工作。以他们为首 的党政领导班子,率领全局干部和职工群众刻苦顽强地完成了1000吨/日岩金矿采选场(厂 )一期工程的建设、试产和调整任务,投入了正常生产。桦南金矿局党委书记王迪礼、王宝 贵和局长秦志明相继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完成了企业的扩建和由竖井矿山向采金船矿山的转 变。同时建设了嘉荫河分矿的建设,为其以后升格为独立的县团级黄金企业打下了基础。黑 河金矿局先后在党委书记常友和副书记王俭,局长张希仁和刘宝玉的率领下,扩建了罕达气 和五巴沟两个老矿,还向呼玛金矿局采金船维修安装工程处输送了领导干部,支援了这个企 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呼玛金矿局是1981年诞生的新企业,首任党委书记兼局长张希仁,继任 党委副书记张元振和局长姜秀文先后带领全局职工群众完成了兴隆金矿扩建、韩家园子金矿 建设、引进采金船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扩广应用,可动溜槽新工 艺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嘉荫河金矿1985年由桦南金矿局的一个分矿升格为独立的黄金生产企 业,首任党委副书记王维民和矿长刘延春领导了生产基地和生活基地分离的试点新企业的建 设。采金船维修安装工程处是适应采金船大发展而诞生,为采金船生产建设服务的专业修造 采金船厂家。党委书记徐长利和副主任罗心群领导了这个企业的自身建设,并将服务范围扩 向全国砂金企业。采金船设计院在党委副书记张继进、院长华子元领导下,完成了采金船系 列设计、引进采金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范围由黑龙江省走向全中国,设计对象由单一 的采金船设计扩大到砂金矿山设计。到1985年,这7个直属黄金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的文化 水平是中专到大学本科毕业,分别得到企业管理培训的工程技术、财务、统计、经济等各类 专家,他们把企业管理领上科学化轨道,向现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