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篇 无机化学工业

  黑龙江省无机化学工业,除化学肥料已成为独立行业外,主要有制酸、制碱和无机盐工 业。产品达40多个品种,大都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鸡西等地。1985 年,工业总产值为10 519万元,总生产能力达30万吨/年,实际产量为25万吨/年。
    黑龙江省无机化学工业,早在清末民初就有私人手工作坊进行土法熬碱的生产,但规模 小,发展缓慢。无机化学工业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时期。是由自然发展状态,利用当地资源,采用简便方法,为造纸、肥皂生产所需无机化学 产品的生产,发展到有计划、有组织大力发展及深加工阶段。这一时期,于1949年在齐齐哈 尔市建成了黑龙江碱厂,采用苛化法工艺生产烧碱。1950年在哈尔滨市成立本省最早的生产 磷酸盐为主的无机化学工业。1952年以后投产的六偏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都是当时国内首创 产品。二是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经历全面大发展及调整整顿阶段。在全面“大跃进” 时期,各地、市都集中了一批技术人才,并从上海聘请了一批化工专家,统筹、规划并积极 上了一批项目。但同时又头脑“发热”,盲目建设,“土洋并举、遍地开花”,在各地、市 建了“土烧碱、土法硫酸”等一批“小土群”项目。这一时期发展的重点是制碱工业,为工 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些原材料。由于设备简陋,技术不过关,经济规模小,因而在以后的三年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纷纷下马。60年代无机盐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搞成了硫酸盐、磷酸盐、 硝酸盐、碳酸盐、硼化物、氧化物等10多个系列,40多个品种,并陆续投产。三是十年“文 化大革命”期间,无机化学工业受到干扰,影响了无机盐行业发展的阶段。70年代后期在开 展“工业学大庆”活动中,省化学工业公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开展了目标管理, 加强原始记录、计量、定额、档案、信息预测等基础工作及比速度、比节能、比管理、比环 境的竞赛活动,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70年代末开展的群众性全面质量管理活 动,一批无机化工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如:盐酸、30液碱(含碱30%)、高纯碱、磷酸、 磷酸三纳、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氯乙酸、次氯酸钠、硼砂、硼酸、碳酸钾、硫酸锌、三 盐基硫酸铅汞等。四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后,黑龙江省 无机化学工业进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氯碱行业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加快 了技术改造的步伐。省内哈、齐、牡、佳等市的氯碱企业都进行了扩建改造,引进国内外先 进技术,扩大了生产规模,使氯碱工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基本赶上了国内先进水平。到 1985年末烧碱产量已达42 154吨,比1977年的21 157吨增长99.2%。烧碱工业的发展,其副 产品氯气是制盐酸的重要原料之一,又相应地推动了盐酸工业的发展。到1985年盐酸产量达 29 453吨,比1975年的11 185吨增长163.3%。80年代以后,企业运用ABC管理法、价值工程、 网络分析等现代管理办法,将企业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