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重点企业

  一、佳木斯石油化工厂(第三章已作介绍)
    二、双鸭山市化工总厂
    工厂位于双鸭山市尖山区安邦河西。1983年4月15日根据双鸭山市政府的决定,全民所有 制企业双鸭山市化工一厂与集体所有制企业双鸭山市曙光化工厂合并成立双鸭山市化工总厂。 总厂办公室设在原曙光化工厂。占地面积为71 952平方米(含分厂占地面积),职工604人。工 业生产设备原值142.3万元,全部固定资产原值443万元,净值347.8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23 台套,工业总产值850万元。
    该厂是黑龙江省橡胶促进剂唯一生产企业。产品有促进剂M、促进剂DM、促进剂CZ和有机 化工原料环乙胺。3种橡胶促进剂年总生产能力为2 000吨,年工业总产值634万元。1970~1985 年橡胶促进剂产量表
    
    三、哈尔滨化工四厂
    工厂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化工路化工区内,占地面积121 42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 365 平方米。厂内建有铁路专用线1公里,货站台864平方米。
    哈尔滨化工四厂隶属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局,全民所有制,是本省中型综合性基本有机化 学原料生产企业。增塑剂产品的生产在全国同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注册商标为“塔环牌”, 工厂产品共有6类22个品种,主要产品为:邻苯二甲酸二辛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 丁酯、醋酸丁酯、环己胺、不饱和聚酯树脂、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结晶单体、醋酸异丁酯、 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水溶性酚醛胶、固体酚醛树脂、尿醛胶等14种。其中,邻苯二 甲酸二辛酯、醋酸丁酯1980年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环己胺、聚苯乙烯、聚苯烯酰胺、不 饱和聚酯树脂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
    哈尔滨化工四厂初始是1956年由3家私营皮革厂公私合营合并而成的,定名为公私合营德 源皮革厂,主要从事皮革加工。1958年6月根据国家号召“全民办化工"的精神,经请报上级 批准并拨款70万元改办化工生产,厂名改为公私合营德源化工厂。经调整人员和设备后,试 生产有机玻璃0.049吨,后来又先后试制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产品。
    1962年初工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德源化工厂。同年4月开发并试生产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增塑剂),当年生产12吨。同年11月工厂又更名为地方国营哈尔滨化工四厂。此后的几年间又 开发生产了尿醛胶、太古油、信那水、204防锈油、白油、黑油膏、环己胺、癸二酸二辛酯等 产品。至1965年工厂科技队伍不断扩大,工厂先后开发科研产品75种,其中投入工业化生产 的主要品种有6个,即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尿醛胶、太古油和癸二酸二 辛酯。这期间,开展技术革新4项,实施合理化建议219项。196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1.7万元, 实现利润18.6万元,工厂生产初具规模。
    1966年,成功地开发了增塑剂又一新品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当年生产199吨。1968年又 研制了环氧树脂、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产品,但都因资金或市场问题而停产。1973年工厂与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合成丙酮,1974年中试合格,国家、省、市同意工厂将生 产规模扩大为年产300吨,并拨款35万元。1978年至1980年间,工厂还研试了环氧油酸丁酯( 增塑剂一品种)、聚胺树脂、聚丙烯酰胺、二丙酮醇等产品。除聚丙烯酰胺外,其它产品都没 有成为定型产品。
    1973年3月,工厂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当年完成产值2 186万元,利润146万元。1981 年完成产值3 316万元,实现利润302.4万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1981年以后,由于原材料、能源调价及增塑剂市场变化,工厂效益出现较大起伏。工厂 在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注入资金较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是工厂搞的一个重点系列产品, 苯乙烯1982年试车成功,生产能力为年产1 500吨,当年生产498吨。后由于缺少原料而停产。 聚苯乙烯树脂是为苯乙烯配套深加工的产品,设计能力为年产1 000吨,1982年试车成功,当 年生产200吨。1983~1985年,由于原料、能源调价、市场变化及企业经营等原因,效益逐年 下降,1983年完成工业产值3 400万元,利润20.7万元,1984年利润40万元。1985年产值仅为 2 439万元,亏损581.7万元。为此,哈尔滨市组织了专门班子对工厂资产进行了“三清两检”, 经盘点,工厂亏空568万元。